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雜阿含-615

七七七(六一五)前後昇降;s.47.10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至比丘尼寺
爾時、尊者阿難,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於路中思惟,我今先至比丘尼寺,即往比丘尼寺。諸比丘尼遙見尊者阿難來,疾敷床座,請令就座。

3.知前後昇降
時諸比丘尼禮尊者阿難足,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難:我等諸比丘尼,修四念處,繫心住,自知前後昇降。尊者阿難告諸比丘尼:善哉!善哉!姊妹!當如汝等所說而學。凡修習四念處,善繫心住者,應如是知前後昇降。

4.具白世尊
時尊者阿難為諸比丘尼種種說法,種種說法已,從座起去。爾時、尊者阿難於舍衛城中乞食還,舉衣缽,洗足已,詣世尊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比丘尼所說,具白世尊。

5.制令求其心
佛告阿難:善哉!善哉!應如是學四念處,善繫心住,知前後昇降。所以者何?心於外求,然後制令求其心,散亂心不解脫,皆如實知。

6.起淨信
若比丘於身身觀念住,於彼身身觀念住已,若身耽睡,心法懈怠,彼比丘當起淨信,取於淨相,起淨信心。憶念淨相已,其心則悅;悅已,生喜;其心喜已,身則猗息;身猗息已,則受身樂;受身樂已,其心則定。

7.心定
心定者,聖弟子當作是學:我於此義,外散之心,攝令休息,不起覺想及已觀想,無覺、無觀,捨念樂住。樂住已,如實知。受、心、法念(住),亦如是說。


8.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 善繫心住
[經文] 佛告阿難:善哉!善哉!應如是學四念處,善繫心住,知前後昇降。所以者何?心於外求,然後制令求其心,散亂心不解脫,皆如實知。
[論說] 復次、有諸苾芻,於身等境,精勤安住循身等觀,以九行相安住其心(T30,450c),令心內聚。T30,860a

II. 起淨信
[經文] 若比丘於身身觀念住,於彼身身觀念住已,若身耽睡,心法懈怠,彼比丘當起淨信,取於淨相,起淨信心。憶念淨相已,其心則悅;悅已,生喜;其心喜已,身則猗息;身猗息已,則受身樂;受身樂已,其心則定。
[論說] 1)當知此心,於奢摩他所治,身心惛沈、下劣,不得解脫;不解脫故,依此聚心,生起身中諸惛沈性,生起心中諸下劣性
2)若於念住善安住心,如實了知此所生起隨煩惱已,便從內聚還收其心,安置在外淨妙境相,謂於佛等功德行緣,持心令住(T30,458c)
3)由緣此故,發生歡喜,廣說乃至由妙舉門,於所緣境令心得定,從奢摩他之所對治諸隨煩惱而得解脫;從此已後,如實了知,於隨煩惱心得解脫。
4)為此義故,祈願於外;得此義已,還復如前攝心內聚,而不為其諸隨煩惱之所惱亂。T30,860b
5)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T31577c
論曰:於念住修位中,為斷沈掉故,應修二種相應道。如比丘尼經及取自心相經說。云何比丘尼經說(cs615)?如彼經言:為斷沈沒故,應當思惟少分可愛清淨相貌。為斷掉動故,復應略攝。云何取自心相經說(cs616)?如彼經言:由不取自心相故,令心沈沒。由取少分可愛外相故,沈隨煩惱暫時斷息。然心未得定,復更略攝其心。見沈沒過,復取外相。掉動過後,復更取自心之相。爾時能斷沈掉隨煩惱,心得正定,略攝其心取自心相,離沈掉故。
6)雜阿含464
[經文] 上座答言:尊者阿難!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謂聖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
[論說] 若諸苾芻專樂寂靜,勤修止觀,略由五相,當知其心名得解脫。
一者、奢摩他熏修其心,依毘缽舍那解脫奢摩他品諸隨煩惱;
二者、毘缽舍那熏修其心,依奢摩他解脫毘缽舍那品諸隨煩惱;
三者、二種等運,離心隨惑,解脫一切見道所斷所有諸行;
四者、即由此故,解脫一切修道所斷所有諸行,住有餘依般涅槃界;
五者、解脫一切苦依諸行,住無餘依般涅槃界。

III. 心定
[經文] 心定者,聖弟子當作是學:我於此義,外散之心,攝令休息,不起覺想及已觀想,無覺、無觀,捨念樂住。樂住已,如實知。受、心、法念(住),亦如是說。
[論說] 1)心內聚已,不由祈願,自然如實了知於外,心得解脫。
2)彼於外緣行相尋思有所制伏,有其加行難可運轉,皆得自在解脫、棄捨,安樂而住,已得成辦勝奢摩他。
3)如是彼於四種念住善安住心,能正了知前後差別。又應知此補特伽羅,先已修行毘缽舍那;毘缽舍那以為依止,於奢摩他修瑜伽行。T30,86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