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4日 星期一

緣起經

緣起經

梵巴英對照

https://www.ancient-buddhist-texts.net/Texts-and-Translations/Short-Pieces-in-Sanskrit/Pratityasamutpadadivibhanganirdesasutram.htm 

1.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無量無數聲聞、菩薩、天人等俱。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吾當為汝宣說緣起初差別義,汝應諦聽,極善思惟,吾今為汝分別解說。苾芻眾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說因緣之法,善思念之,修習其行。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3.法說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佛言:云何名緣起初?謂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起愁歎苦憂惱,是名為純大苦蘊集,如是名為緣起初義。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為因緣之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更樂,更樂緣痛,痛緣愛,愛緣受,受緣有,有緣生,生緣死,死緣憂、悲、苦、惱、不可稱計。如是成此五陰之身。

4.無明緣行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云何名為緣起差別?謂無明緣行者,云何無明?謂於前際無知,於後際無知,於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於外無知,於內外無知;於業無知,於異熟無知,於業異熟無知;於佛無知,於法無知,於僧無知;於苦無知,於集無知,於滅無知,於道無知;於因無知,於果無知,於因已生諸法無知;於善無知,於不善無知;於有罪無知,於無罪無知;於應修習無知,於不應修習無知;於下劣無知;於上妙無知;於黑無知,於白無知;於有異分無知,於緣已生或六觸處,如實通達無知。如是於彼彼處如實無知,無見無現觀,愚癡無明黑闇,是謂無明。

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謂身行、語行、意行,是名為行。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彼云何名為無明?所謂不知苦,不知習,不知盡,不知道,此名為無明。

彼云何名為行?所謂行者有三種。云何為三?所謂身行、口行、意行,是謂為行。

5.行緣識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行緣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一者眼識,二者耳識,三者鼻識,四者舌識,五者身識,六者意識,是名為識。

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彼云何名為識?所謂六識身是也。云何為六?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是謂為識。

6.識緣名色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識緣名色者,云何為名?謂四無色蘊:一者受蘊,二者想蘊,三者行蘊,四者識蘊。云何為色?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色前名總略為一,合名名色,是謂名色。

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

云何名為名?所謂名者,痛、想、念、更樂、思惟,是為名。彼云何為色?所謂四大身及四大身所造色,是謂名為色。色異、名異、故曰名色。

7.名色緣六處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名色緣六處者,云何六處?謂六內處:一眼內處,二耳內處,三鼻內處,四舌內處,五身內處,六意內處,是謂六處。

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彼云何六入?內六入。云何為六?所謂眼、耳、鼻、舌、身、意入,是謂六入。

8.六處緣觸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六處緣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一者眼觸,二者耳觸,三者鼻觸,四者舌觸,五者身觸,六者意觸,是名為觸。

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

彼云何名為更樂?所謂六更樂身。云何為六?所謂眼、耳、鼻、舌、身、意更樂,是謂名為更樂。

9.觸緣受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觸緣受者,云何為受?受有三種,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名為受。

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彼云何為痛?所謂三痛。云何為三?所謂樂痛、苦痛、不苦不樂痛,是謂名為痛。

10.受緣愛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受緣愛者,云何為愛?愛有三種,謂欲愛、色愛、無色愛,是名為愛。

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

彼云何名為愛?所謂三愛身是也。欲愛、有愛、無有愛。

11.愛緣取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愛緣取者,云何為取?謂四取:一者欲取,二者見取,三者戒禁取,四者我語取,是名為取。

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云何為受?所謂四受是。云何為四?所謂欲受、見受、戒受、我受,是謂四受。

12.取緣有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取緣有者,云何為有?有有三種,謂欲有、色有、無色有,是名為有。

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彼云何為有?所謂三有。云何為三?欲有、色有、無色有,是名為有。

13.有緣生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有緣生者,云何為生?謂彼彼有情,於彼彼有情類,諸生等生趣,起出現蘊,得界、得處、得諸蘊,生起、命根出現,是名為生。

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彼云何為生?所謂生者,等具出家,受諸有,得五陰,受諸入,是謂為生。

14.有緣生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生緣老死者,云何為老?謂髮衰變,皮膚緩皺,衰熟損壞,身脊傴曲黑黶間身,喘息奔急,形貌僂前,憑據[策杖,惛昧羸劣,損減衰退,諸根耄熟,功用破壞,諸行朽故,其形腐敗,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類,終盡壞沒,捨壽捨煖,命根謝滅,棄捨諸蘊,死時運盡,是名為死。此死前老總略為一,合名老死,如是名為緣起差別義。苾芻!我已為汝等說所標緣起初差別義。

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彼云何為老?所謂彼彼眾生,於此身分,齒落髮白,氣力劣竭,諸根純熟,壽命日衰,無復本識,是謂為老。
云何為死?所謂彼彼眾生,展轉受形,身體無熅,無常變易,五親分張,捨五陰身,命根斷壞,是謂為死。比丘當知,故名為老、病、死。此名為因緣之法,廣分別其義。

15.十二因緣者極為甚

增壹阿含經49.5

諸佛如來所應施行起大慈哀,吾今已辦。當念在樹下露坐,若在塚間,當念坐禪,勿懷恐難。今不精勤,後悔無益。爾時,阿難白世尊言:如來與諸比丘說甚深緣本,然我觀察無甚深之義。
世尊告曰:止!止!阿難!勿興此意。所以然者,十二因緣者極為甚深,非是常人所能明曉。我昔未覺此因緣法時,流浪生死,無有出期。又復,阿難!不但今日汝言因緣不甚深,昔日已來言不甚深也。所以然者,乃昔過去世時,有須焰阿須倫王竊生此念,欲捉日月,出大海水,化身極大,海水齊腰。
爾時,彼阿須倫王有兒名拘那羅,自白其父:我今欲於海水沐浴。須焰阿須倫報曰:莫樂海水中浴。所以然者,海水極深且廣,終不堪任
海水中浴。時,拘那羅白言:我今觀水齊大王腰,何以故復言甚深?是時,阿須倫王即取兒著大海水中。爾時,阿須倫兒足不至水底,極懷恐怖。爾時,須焰告其子曰:我先勅汝,海水甚深,汝言無苦。唯我能在大海水洗浴,非汝所能欲洗。
爾時須焰阿須倫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須焰者即我身是也。爾時阿須倫兒,即汝身是也。爾時海水甚深,汝言無苦;今復言十二因緣甚深之法,汝復言無是甚深。其有眾生不解十二緣法,流轉生死,無有出期,皆悉迷惑,不識行本,於今世至後世,從後世至今世,永在五惱之中,求出甚難。我初成佛道,思惟十二因緣,降伏魔官屬,以除無明而得慧明,諸闇永除,無塵垢,又我,阿難!三轉十二說此緣本時,即成覺道。以此方便,知十二緣法極為甚深,非常人所能宣暢。如是,阿難!當念甚深,奉持此十二因緣之法,當念作是學。

16.

No.124緣起經,玄奘譯

雜阿含經(二九八)

增壹阿含經49.5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聲聞、菩薩、天人等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得未曾有,信受奉行。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