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脾、腸、胃

脾、腸、胃:張步桃
胃脹、手術後脹痛、食物中毒、妊娠嘔吐、胃酸過多、胃痛、胃痙攣、胃潰瘍、胃穿孔、胃出血、解黑便、胃酸過少、食慾不振、拉肚子、宿糞便秘、睡眠不好、風濕關節、心臟瓣膜破損、耳膜破掉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prescription/other9.htm
便秘: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12.htm
腹瀉: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13.htm
多屁或脹氣(打嗝、消化不良):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14.htm

方劑資料統整

方名

組成

功效

主治

來源

平胃散

陳皮10

厚朴10

蒼朮12

甘草5

生薑10

大棗5

燥濕健脾、行氣和胃。

脾胃濕阻證。脘腹脹滿、噯氣泛酸、納差、口淡無味、肢體困重、倦怠喜睡、腹瀉、舌苔白膩、脈緩。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半夏瀉心湯

半夏12(半升) 黃芩9(3) 乾薑9(3) 人參9(3)

甘草炙9(3)

黃連3(1)

大棗6(12)

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傷寒卒病論

香砂六君子湯

木香7

砂仁3

陳皮3

半夏12

黨參10

白朮20

茯苓20

甘草7

生薑10

大棗4

益胃補中、理氣和胃。

脾胃虛弱、濕阻氣滯。胸脘痞悶,食後腹脹、不思飲食、嘔吐噯氣、泛酸、苔白膩、脈濡弱。

時方歌括



**矢氣:排氣是人體正常反應,每人每日平均排氣次數是14次,完全不排氣等同於腸道阻塞,反而不是好現象。至於何時應該治療脹氣呢?如果排除飲食習慣造成的脹氣之後,排氣次數比以前增加許多,或排氣味道特別臭,或脹氣伴隨腹脹不舒、其他部位的症狀,則應該要接受治療。
脹氣的原因 :

1.腸道產氣量增加

通常是因為對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如乳糖不耐症)。

攝取不易吸收的食物(如高果糖、山梨醇和澱粉)。

含纖維素較多的粗糙食物,會增加腸腔容量並影響正常蠕動而產生腹脹。

長期使用抗生素,可抑制腸道正常菌群而致食物發酵產生氣體。

乳糜性腹瀉。

腸道細菌過度生長。

2.吞入的空氣量增加

在大量飲水、飲食速度過快、喝碳酸飲料、嚼口香糖、抽菸時,易吞入空氣。

精神因素、容易焦慮、講話太快。

某些胃腸道疾病,如胃酸過多。

某些藥物的影響。

假牙不合時,因唾液增加,使吞嚥動作較頻繁而吞入較多的空氣。

3.腸道蠕動不佳

胃輕癱、腸梗阻或腸壁張力減弱。

糖尿病、硬皮症、類澱粉沉著症、脂肪不耐症。

4.內臟對正常產氣量的敏感度增加

功能性腸障礙,如大腸激躁症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1.
脹氣需分區域、分虛實

脹氣在上腹,如果只有胃脘脹,一般多屬胃脹氣,病患常會說上腹脹,打嗝(或噯氣)排氣後即緩解,在中醫稱為「心下痞」。「心下痞」的定義為「胃脘部滿悶不舒」,痞證在胸則稱為胸痞,痞證可結合硬或痛成為「痞硬」或「痞痛」。心下痞的治療會使用辛開苦降法,也就是使用辛味藥開上、苦味藥降下,如果是寒熱夾雜會使用辛溫及苦寒之品,如果熱象不明顯則使用微辛微苦之品;若上腹脹氣包含兩脅,可因情志因素或肝膽疾病導致肝失疏瀉而脹,此時會使用疏肝理氣之品。

脹氣在下腹,需考慮腸道或骨盆腔器官的問題,可能因為曾經接受手術或反覆骨盆腔發炎而導致腸道沾黏,腸蠕動受阻而產生脹氣,屬於痰瘀阻滯;進食後下腹腹脹不舒,多伴隨下墜感,腹壁極軟,扣之全腹鼓音,屬於中氣下陷,應益氣升提,理氣藥不可過強過多,甚至不須加理氣藥,或加柔肝收斂之品。

脹氣在全腹,不分飢飽皆作,全腹脹且腹壁緊,屬於氣滯型脹氣,胃腸蠕動是由自律神經所控制,當人體處在緊張壓力下,會興奮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或長期久坐辨公桌、缺乏運動,也會使胃腸蠕動減緩,此時需加疏肝理氣、降氣之品。若有胃嘈雜泛酸或消化性潰瘍,需接受治療才會改善脹氣。


2. 病理產物導致脹氣
除了脹氣外,常見一些噯氣、打嗝日久不癒,甚至胃腸潰瘍、胃下垂、痔瘡,也與病理產物(痰、濕、水飲、血瘀)過多有關,這些病理產物積在腸胃組織的細胞間質,即使作胃鏡或腸鏡檢查也不一定看得到。

胃腸好比具有彈性的氣球,原本沒有積水時不會有空氣也不會下垂,一旦過度積水,氣球跟著膨脹,空氣也會跟著變多,而出現噯氣及打嗝,下垂加重出現胃下垂及痔瘡,組織泡在水裡久了也容易爛掉產生潰瘍。所以在治療脹氣時,不是只有注重理氣,若病理產物堆積則應該加以清除,恢復胃腸原本的彈性及蠕動功能。


3. 外感也會導致脹氣

外感會影響消化功能阻礙氣機,因為外邪影響體表具有防禦功能的衛氣,而衛氣散布於周身,外達皮膚肌肉之間,內至胸腹肓膜之處,所以感冒連帶著影響腸胃的氣機。容易脹氣而突然感受外邪(風、寒、暑、濕、燥、火)或脹氣日久也應該考慮外感的可能性。


4.
脹氣應重視氣機升降與食物的消化吸收

脾主升、胃主降,脾氣健運,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濁氣才得以降;肝主疏瀉;肺主宣發及肅降,肺氣失宣發則氣機無以肅降。除了前述的脾胃虧損、肝失疏瀉等情形,外感導致肺失宣發肅降,間接影響脾胃的氣機,也會造成脹氣。

食物入口後,胃會有腐熟食物的功能,這個原理和一般烹煮食物類似,沒有水(胃陰)則食物容易燒焦,沒有火(胃陽)則食物無法煮熟,由於陰陽化氣,胃陰胃陽合而成為胃氣,可以腐熟食物;脾可以運化水榖,也就是運化水濕及榖食,從食物的原形到成為小分子吸收都需要脾的化,脾的化也參與了胃的腐熟,而脾氣、胃氣都需要腎陽的火來溫煦幫助腐熟食物。或許你會問「食物不是從口就有分泌消化液當幫助消化嗎?」脾氣、胃氣在整個消化道都有其功能,中醫脾胃與西醫脾胃的概念是不同的,故不可混淆。

消化不良與體質、食量有關:攝取過多食物導致的消化不良,可以加入消食之品;若對特定的食物種類無法消化,應搭配針對食物種類的消食之品;若脾胃虛損、無法運化食物導致的消化不良,此時除了補益脾胃、酌加消食外,比例也須謹慎,以免消食過度而傷了脾胃;某些幫助消化的中藥、酸味食物、酵素等反而會增加胃酸,在胃食道逆流或是消化性潰瘍患者不適宜。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腫瘤病及日常療養

腫瘤病及日常療養:張步桃
頸動脈瘤、頸部淋巴腫、鼻咽癌、肺癌、喉癌、口腔癌、食道癌、皮膚癌、胃癌、腸癌、肝癌、血癌、淋巴癌、攝護腺癌、口臭、口腔炎、舌頭病變、尿毒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cure/C11.htm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糖尿病與消渴症

糖尿病與消渴症:張步桃
吃多、喝多、尿多、糖尿病加高血壓、尿尿有泡沫、便秘、陰虛火旺、皮膚搔癢、牙周病、心腎不交、胃渭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壞疽病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cure/C10.htm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情緒與精神疾病

情緒與精神疾病:張步桃
精神官能症、精神分裂、失戀、驚嚇、緊張、癲癇、痙攣、抽搐、口吐白沫、角弓反張、百合病、梅核氣病、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七情病變、血熱症、紅斑性狼瘡、肝病、飛蚊症、耳聾耳鳴、肺浸潤、中風、車禍腦部受傷、崩漏、白帶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cure/C9.htm
神經質、疑神疑鬼: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22.htm
脾氣暴躁: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23.htm
壓力過大: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24.htm
失眠: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25.htm
精神不振: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26.htm
健忘糊塗: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27.htm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心臟病症

心臟病症:張步桃
心臟室中隔缺損、心臟內膜積水、心臟無力、中暑、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乳房硬塊、心悸、潮紅潮熱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cure/C8.htm
心臟疾病: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prescription/other7.htm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中風與其他腦部疾病

中風與其他腦部疾病:張步桃
高血壓中風、中風後遺症、水腦症、女性經期障礙、扎針急救法、平衡感問題、飛蚊症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cure/C6.htm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肝膽疾病

肝膽疾病(一):張步桃
急性肝炎、猛爆型肝炎、高血壓、基底動脈狹窄、眼壓過高、小腦病變、抽筋、腫瘤、精神官能症、不明原因發熱、退燒、解毒、菸毒和鴉片毒、河豚中毒、太勞累、更年期、膽結石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cure/C5.htm
肝膽疾病(二):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cm443.htm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肺部症狀

肺部症狀:張步桃
氣胸、肺炎、肺癌、氣喘、SARS、肺積水、心臟積水、腸病毒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cure/C3.htm
肺臟疾病:張步桃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prescription/other8.htm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手腳的毛病

手腳的毛病-作者:張步桃
富貴手、指甲變形、灰指甲、香港腳、臭腳ㄚ、雞眼、靜脈曲張、鳥仔腳與蘿蔔腿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8.htm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無餘依地

如是已說有餘依地。云何無餘依地?當知此地,亦有三相。一者、地施設安立,二者、寂滅施設安立,三者、寂滅異門安立。
[]如是已說有餘依地。云何無餘依地?有餘依地有三相,此無餘依地也有三相。一者、地施設安立。二者、寂滅施設安立。三者、寂滅異門安立。

1.地施設安立
云何地施設安立?謂先所除五地一分,當知即此無餘依地所攝。謂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
[]云何地施設安立?謂先所除五地一分,就是前面有餘依地。所除,所免除的五地一分。就應該明白所除的五地一分即此無餘依地所攝。哪五地呢?謂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這五地。

2.寂滅施設安立
云何寂滅施設安立?謂由二種寂滅施設安立,如是無餘依地。一、由寂靜寂滅故;二、由無損惱寂滅故。
[]云何寂滅施設安立?謂由兩種寂滅施設安立此無餘依地的。一、由寂靜寂滅故。二、由無損惱寂滅故。

2.1.寂靜寂滅
云何寂靜寂滅?謂先於有餘依地,獲得觸證四種寂靜;今無餘依涅槃界中,亦有最勝四種寂靜。一、數教寂靜,二、一切依寂靜,三、依依苦寂靜,四、依依苦生疑慮寂靜。
[]1)怎麼叫做寂靜寂滅?就是這位禪師,以前在有餘依地,就是有餘涅槃的時候。獲得觸證,他成就,也就是觸證,就是清淨的無分別的智慧,觸證、接觸四種寂靜。現在這裡是無餘依涅槃的世界,這裡也有最殊勝的四種寂靜。
一、數教寂靜。
a)數教寂靜者:謂數不能數故,一切言教不可說故。
a1)數有兩個解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個數目;這個數目不能去計算,這是一個解釋。第二數就當分別講;不能用分別心去分別它。為什麼數不能數呢?一切言教不可說故,就是一切的語言文句,就是佛說的這些教法,都不能用這樣的教法去說這個無餘依的境界。所以叫做數教寂靜,這是第一個寂靜。
二、一切依寂靜。
a)一切依寂靜者:謂八種依,名一切依。有餘依中或與相應或不相應,今此一切都不相應,故名寂靜。
a1)就是前面有餘依涅槃說有八種依,就是施設依、攝受依、任持依、流轉依、障礙依、苦惱依、適悅依、後邊依,這八種依叫做一切依。這位聖者在有餘依涅槃的時候,或者在八種依裡面,有的是相應的,譬如說後邊依,這就是相應的。其餘的,障礙依、流轉依,就不相應。今此無餘依涅槃,對於八種依完全都是不相應的,所以叫做寂靜,就是一切依都寂靜,都不能來形容它。
三、依依苦寂靜。
a)依依苦寂靜者:有餘依中由有所依身故,與苦惱依非不相應。今此不爾,是名依及依苦寂靜。
a1)沒有入無餘依涅槃的時候,在有餘依涅槃的時候,還是有所依身,這個色受想行識還是有的,有這個身體,所以第一個依是這個意思。與苦惱依非不相應,依苦,就是在這個色受想行識上,還是有苦的。得有餘依涅槃的時候,有的時候也有苦;有老,有病,若不吃飯,也是餓得煞,就是這些苦惱,叫做依依苦,就是有依,還有依苦。現在入無餘依涅槃的時候,就和有餘依涅槃不同。依也除滅,依苦也沒有,所以叫依依苦寂靜。
四、依依苦生疑慮寂靜。
依依苦和前面解釋一樣。生疑慮,就是在有餘依涅槃的時候,或者是你在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或者說是第四果阿羅漢這個時候。因為在這個時候還有苦,那麼他就疑慮:我將來入無餘依涅槃還有沒有苦?現在說是寂靜,沒有這個疑慮。
a)依依苦生疑慮寂靜者:依、謂所依。依所生苦,是名依苦。此二寂靜,義如前說。般涅槃時,已得轉依諸淨行者,轉捨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於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轉得內緣自在。義如意地中說。是名依依苦生疑慮寂靜。於現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故。
a1)依謂所依,就是色受想行識。依所生苦,是名依苦。此二寂靜,依也寂靜,無色受想行識;依苦也寂靜,也就是滅。這個道理和前面有餘依涅槃曾經說,或者前面第三個寂靜也說。
a2)般涅槃時,就是入涅槃的時候,色受想行識這個依已經轉變。怎麼叫做轉依呢?諸淨行者,一切滅除見煩惱、愛煩惱的阿羅漢的淨行者。他入有餘依涅槃的時候,已經棄捨一切染污法的種子,染污法種子都是消滅;這個染污法種子是染污法的所依,就叫做轉捨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
a3)如果說入無餘依涅槃的時候,就是阿賴耶識也滅。阿賴耶識是一切染污種子的依止處,這就是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轉捨,轉就是捨,棄捨染污法的種子所依,就連阿賴耶識也捨。
a4)阿賴耶識的種子就是有染污法種子,還有善法種子,還有無記法的種子。染污法種子的棄捨,是要修四念處觀,修無我觀。修無我觀的時候,雖然不是修法空觀,但是也是色受想行識都不見,就是見到諸法畢竟空性。修觀成就的時候,就把一切染污法種子消滅。但是這時候是有餘依涅槃,阿賴耶識還在,這時候不名為阿賴耶識,名為異熟識。
a5)修法空觀、我空觀,修止觀的時候,善法種子不滅。譬如大菩薩是修勝義空,大乘佛法的止觀,滅除一切染污法種子,而他繼續栽培的清淨無漏的種子繼續增長殊勝,這種子不滅。現在是說這些阿羅漢,是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就是它現起的因緣不具足。就是入無餘涅槃的時候,阿賴耶識也是不見,善法種子它想要現前不行,不能現前。於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生起的因緣不具足。
a6)轉得內緣自在,這個地方應該是大菩薩,就是阿賴耶識不名為阿賴耶識了,叫做異熟識,到佛的時候叫無垢識,這個識還在。內緣自在,內者心也,心的活動是大自在的境界,因為他有清淨無漏的種子;心意識的現行依靠清淨的種子。凡夫這個識的現行是依靠那些染污的,或者是善法,或者是無記法,或者是染污法的種子才能現行。義如意地中說,就是前面〈意地〉。是名依依苦生疑慮寂靜,若是大菩薩的話,他不滅這個識,但是有漏的種子滅了,而這個有漏的身體也滅了,就是他的清淨的法身;或者說是意生身,或者叫化身,就是身體是化現的。內緣自在,也就是身自在。
a7)於現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故,就是現法中,就是現在有色受想行識這個時候叫現法中。彼果,這個果,就是色受想行識就是果報。果報裡面前五識和前五根是一致的,第六識就是心,心的苦永不行故,阿羅漢第六意識是不苦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到苦的時候,第一剎那前五識是有苦,他不能夠拒絕的。但是第二剎那入定的時候,入三三昧,入空三昧、無願三昧、無相三昧,這時候是第六識的境界。這個時候第六識在三昧裡面的時候,那時候苦是沒有的。第六識的心那裡沒有苦的,永遠不活動。這地方說出兩個意思:第一個是大菩薩,他這個異熟識是不滅,清淨識和無分別智的作用是大自在的,這是得內緣自在是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有餘依涅槃的阿羅漢他前五識有一點苦,但是第六識的時候也是沒有苦的。

如說:由無下劣心、能忍受勤苦,彼所趣解脫、譬如燈盡滅。
[]2)由於證得阿羅漢,他有六恆住的境界,心裡面不憂亦不喜,所以下劣心,憂喜的執著心是沒有的。無論什麼苦,他能忍受,他的煩惱是不動的。因為他的心就是到了三三昧那種聖人的無分別境界,解脫一切苦。若入無餘涅槃,就像燈都滅了。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心意識都不現,所以是沒有苦的問題。
a)如說由無下劣心等者:今引此頌,意取後二句證寂靜寂滅應知。

2.2.無損惱寂滅
云何無損惱寂滅?謂與一切依不相應,違背一切煩惱諸苦流轉生起,轉依所顯真無漏界。
[]什麼叫做無損惱寂靜?入無餘涅槃以後,與八種依都是不相應的。入無餘涅槃的時候,一切煩惱的生起和一切苦的流轉的生起,是相違背的;也沒有煩惱的生起,也沒有諸苦的流轉的生起,這兩種都沒有。轉依所顯,就是棄捨色受想行識,這時候顯現出來的是真無漏界,是真實的,沒有一切漏的世界,就是真如。

如說苾芻永寂滅,名真安樂住。
[]1)如佛所說苾芻永寂滅,他永久地沒有這個有漏的色受想行識,完全入於不生不滅。若能達到這個境界,名真安樂住,這是真實的大自在的境界,沒有苦惱。在有餘涅槃的時候,若入三三昧的時候,也是永寂滅的境界,那個時候叫做真安樂住。

又如說言:實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為、無等生起。亦有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若當無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為、無等生起;我終不說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有永出離。由實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為、無等生起;是故我說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有永出離。
[]2)又如經上佛這樣說,實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為、無等生起。亦有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
1-這話是給凡夫說的,凡夫修四念住、修不淨觀都修不來。佛就說:是真實有阿羅漢,聖人的無生、無起、無作、無為、無等生起,是有這個事。你雖然修不來,但是告訴你聖境是有的。
2-這個聖境有,亦有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這個事也是有。
a)實有無生無起等者:《集論》中說:何故此滅復名無生?離續生故。何故此滅復名無起?永離此後漸生起故。何故此滅復名無作?不作現在諸業煩惱所依處故。又云:何故此滅復名無為?離三相故。此說無生、無起、無作、無為、皆應準釋。胎卵二生託生以後,身分圓滿仍未出時,名等生起。義如有尋有伺地說。今謂此滅,說名無等生起。如是一切,由第一義說名實有,簡彼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而安立故。彼唯世俗,說名有故。
a1)《阿毘達磨集論》上面解釋,無餘涅槃的離一切相的境界,怎麼叫做無生呢?在沒得聖道的時候,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是相續不斷的。若是入無餘涅槃的時候,就再也不相續生;色受想行識就是永久地寂滅,不生。
a2)何故此滅,又叫做無起,什麼叫無起?生是色受想行識一剎那間現起,它要逐漸逐漸地增長廣大,叫做起。初一剎那叫做生,後一剎那以後逐漸地生起,叫生起。在無餘涅槃裡面寂滅相也沒有生、也沒有起。
a3)何故這個寂滅相叫做無作呢?不作現在諸業煩惱所依處故,就是諸業的依止處、煩惱的依止處,什麼是依止處?就是心,我們的阿賴耶識就是業力的依止處,和煩惱的依止處。現在你入於無餘涅槃的時候,無餘涅槃不作你現在諸業的依止處,就是將來你已經不造業。過去造的業,它也不作這個業的依止處,也不作煩惱的依止處,不作依止處,所以叫做無作。
a4)此滅叫做無為,是什麼意思?它遠離生、住、滅的三相;這裡沒有生,也沒有住、滅,生、住、滅都不可得。有生、住才有滅,現在無生也就無滅。現在無餘依地這一段文,就準照那《集論》的解釋。
a4)胎和卵的這兩種眾生,初開始在託生的時候,身體各部份都圓滿,但是還沒有出胎,也沒有出卵,這個時候名叫做等生起。等是遍滿的意思。還沒有出卵、出胎的時候叫做等生起。無等生起,就是沒有等生起,也是沒有生,也沒有起,沒有作,也沒有為,也沒有等生起。也有人解釋無為的境界是沒有與它相等的,叫做無等。義如有尋有伺地說。
a4)現在這裡說這個滅,叫做無等生起。這一段文都叫做無生、無起、無作、無為、無等生起。由第一義說名實有,第一義的無為法它叫實有。實有這裡邊沒有生、沒有起、沒有作、沒有為、沒有等生起。簡彼有生、有起,簡就是拿掉它,就是不要它。這裡沒有那個有,也沒有生,把那個挑出去,不要,來安立這個無為的實有。說有生、有起、有作、有為,那是世俗諦的安立,叫做有;現在第一義諦就不是那個有,它是實有。
3-若是這位修行人成功,他將來沒有有、沒有生、沒有起、沒有作、沒有為、沒有等生起,他將來沒有這回事。我以後不會再說: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有永出離這回事。那要怎麼說呢?這個修行人是能得到無餘涅槃的境界,所以我現在才說有生、有起、有作、有為、有等生起,有永出離,才會這麼說的。意思就是說:你有因就有果,我說的話是真實的;說這個人會得涅槃,是得涅槃。
a)若當無有無生無起等者:此中義顯若於未來當入涅槃,即於現法不說有永出離。由現法中入般涅槃,是故亦說有永出離。由是證知有此寂滅。
a1)此中義顯,當入無餘涅槃叫做有永出離。你現在沒有入無餘涅槃,就不說你有永出離。由於這位聖者現在就能入無餘涅槃,是故亦說有永出離,是有這回事。從這裡可以證明寂滅是有的,就是是有修行人能成就這件事。

世尊依此密意說言甚深、廣大、無量、無數,是謂寂滅。由於此中所具功德,難了知故,名為甚深。極寬博故,名為廣大。無窮盡故,名為無量。數不能數,無二說故,名為無數。
[]3)世尊依此密意,密意就是深密的意思,佛的心意你不容易明白。佛說這段佛法,他那個用意你不容易明白,說言甚深,佛的心意太深,太廣大、無量、無數的,這就叫做寂滅。
1-由於在這個無餘涅槃裡邊,也就是真如裡邊,它裡邊的功德你很難明白,所以叫做甚深。
2-這個道理是寬博,所以叫做廣大。
3-這個境界沒有窮盡的時候。色受想行識不能長久,它終究是要滅,有窮盡。但是這個聖者入無餘涅槃的境界是沒有窮盡的時候,所以叫做無量。
4-就是這個數,用這個數字不能去形容它的,因為什麼呢?沒有差別的說法;若有差別,就可以數一二三四五。所以叫做無數。
a)由於此中所具功德等者:謂此涅槃所具功德唯內所證不可思議,名難了知。又佛菩薩無住涅槃攝所有滅。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樂事故,名極寬博,及無窮盡。一切戲論不能說故,名無二說。由是說言甚深廣大無量無數。
a1)謂此涅槃所具功德,唯獨聖者他的心智所證悟的,是不可思議,名難了知。
a2)佛菩薩那個無住涅槃,他也不住無餘涅槃,也不住有餘涅槃,也不住有為,也不住無為,也具足一切無為的功德。究竟怎麼講呢?因為佛菩薩的大悲心,常安住在一切有情利樂事,在這上度化眾生,就不住在無為的;度化眾生而無眾生可度,又不住在有為,所以利樂事故,這叫做極寬博,就是廣大,利益眾生的事情非常廣大的。寬博還是在有為這上面說的。利益眾生這個事,一切有情利樂事,在這上他沒有窮盡的時候,就是大悲心沒有窮盡的時候。一切言說的戲論不能去形容它的,所以叫做無二說。由是說言甚深廣大無量無數。

云何此中數不能數?謂有、非有,不可說故;即色、離色,不可說故;即受、離受,不可說故;即想、離想,不可說故;即行、離行,不可說故;即識、離識,不可說故。所以者何?由此清淨真如所顯,一向無垢。是名無損惱寂滅。如是二種、總說為一寂滅施設安立。
[]4)云何此中數不能數?謂有、非有,不可說故,
1-因為真如的境界離一切相,那裡面沒有名言,所以你不可以說,你沒有辦法去講,去分別、思惟、去言說的。也不可以說有,也不可以說非有。你不可以說有,它離一切相故,不可以說有。但是它又能廣度眾生,所以不可以說非有。
2-即色、離色,不可說故;即受、離受,不可說故;即想、離想,不可說故;即行、離行,不可說故;即識、離識,不可說故。就是即色受想行識、離色受想行識都是不可說的。它是離一切相,你不可以說它是色受想行識;但是它又能現色受想行識廣度眾生,所以也不可以說即、也不可以說離。
3-究竟怎麼回事呢?就是大阿羅漢,或者這些大菩薩,那個無住的境界,這是清淨真如所顯現的。他修行多久,最後所顯現的是清淨真如的境界,不是有為法的虛妄分別的境界,一向是沒有垢染。是名無損惱寂滅。
4-如是二種,就是寂靜寂滅與無損惱寂滅這兩種。總合而為一,叫做寂滅施設安立。

3.寂滅異門施設安立
云何寂滅異門施設安立?當知此中寂滅異門,有無量種。謂名為常、亦名為恒,亦名久住,亦名無變,亦名有法。
[]怎麼叫做寂滅異門施設安立呢?當知道此中的寂滅。異門就是不同的類別,不同的立場來說寂滅,就有無量種的差別。
1)謂名為常,這個寂滅又名之為常,又名之為恆,又名為久住,亦名為無變,亦名叫做有法。這是說出來五門。
a)謂名為常至亦名有法者:當知此翻諸行五無常性而得此名。云何為五?謂無常性,無恆性,非久住性,不可保性,變壞法性,義如攝事分說。與彼相違,如其次第應知名常,乃至亦名有法。
a1)這裡這五個名字是翻過來諸行五種無常性而得到這個名字。無常有五個名字,哪五個呢?謂無常性的名字,無恆性一個名字,非久住性一個名字,不可保性,變壞法性。這五個名字的義如攝事分說。與彼無常的五個名字相違反的,如五無常名字的次第,應知名常,乃至亦名有法。
a2)第一個是無常性,就是剎那剎那壞故,叫做無常。這個無常就是剎那無常。
a3)什麼叫做恆呢?自體繫屬有限住壽,就是那件事的體性,它繫屬於有限的存在,有限度的時間可以存在。它的體性,雖然是剎那剎那滅,但是它可以存在五千年,它可以存在一萬年。這個一萬年,就是它有限的存在的時間,這個就是恆。就比那個剎那長所以叫做恆。但是五千年和一萬年終究也是要結束,還是無恆。或者剎那無常,叫做無常;一期無常,所以叫做無恆。就是一個叫無常,一個叫無恆。
a4)什麼叫做久住呢?外事劫後決定無住,外事,所居住的山河大地。這個山河大地它住應該是二十個中劫。一增一減說是一中劫,二十個中劫算是一個住劫。成、住、壞、空;一個住劫是二十個中劫。成、住、壞、空都是二十個中劫。成、住、壞、空,算是一大劫。現在這裡說是外事劫後決定無住,就是二十個中劫。外事劫後,就是外邊居住的山河大地,二十個劫以後,決定是結束,這是非久住。本來是久住,但是它也結束,是非久住。
a5)第四亦名無變。壽量未滿容被緣壞非時而死,故不可保。在無常裡面,第四個是指我們的正報。這個壽量,你應該活一千歲,但是還沒有到一千歲,就有可能有其他的因緣把你的生命就破壞,還沒有到時候就死掉,這叫做不可保。而這個地方叫做無變,名字不太一樣。
a6)第五個,乃至爾所時住,於其中間不定安樂,故變壞法。就是人的生命,終究你會活一千年,或者活兩千年。這麼多的時間裡邊,不能說決定是安樂的,也叫做是變壞法,是可破壞的。
a7)現在說寂滅和無常是相反的,所以就叫做常,不是那個剎那,亦名為恆、亦名久住、亦名無變、亦名有法,就和無常是相反的。

亦名舍宅、亦名洲渚、亦名救護、亦名歸依、亦名所趣、亦名安隱、亦名淡泊、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無轉、亦名無垢、亦名難見、亦名甘露、亦名無憂、亦名無沒、亦名無熾、亦名無熱、亦名無病、亦名無動、亦名涅槃、亦名永絕一切戲論。
[]2)
a)亦名舍宅至亦名涅槃者:此中諸名,多分與《集論》同,少分有異,然義可知,如彼應釋。如《集論》說:何故此滅復名舍宅?無罪喜樂所依事故。何故此滅復名洲渚?三界隔絕故。何故此滅復名弘濟?能遮一切大苦災橫故。(此名救護,名別義同。)何故此滅復名歸依?無有虛妄,意樂方便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名勝歸趣?能為歸趣一切最勝聖性所依處故。(此名所趣,名別義同。)何故此滅復名安隱?離怖畏住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清涼?諸利益事所依處故。(此名淡泊,名別義同。)何故此滅復名樂事?第一義樂事故。(此名善事,名別義同。由勝義樂說名勝義善故。)何故此滅名趣吉祥?為證得彼,易修方便所依處故。何故此滅復名不轉?永斷諸趣差別轉故。何故此滅復名無漏?永離一切煩惱魔故。(此名無垢,名別義同。)何故此滅復名難見?超過肉眼天眼境故。何故此滅復名甘露?離蘊魔故。何故名寂靜?於現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故。(此名無憂,名別義同。憂寂靜故。)何故此滅名不卑屈?離三愛故。(此名無沒,名別義同。不沒三愛中故。)何故此滅名無熾然?永離一切愁歎憂苦諸惱亂故。何故此滅名無熱惱?永離一切煩惱熱故。何故此滅復名不動?永離一切散動故。何故此滅復名涅槃?無相寂滅大安樂住所依處故。
a1)此中諸名,多分與《集論》同,少分有異,然義可知,這個道理還是可以明白的。如《集論》所解釋的就可以懂。
1-如《集論》說:何故此滅復名舍宅?無罪喜樂所依事故,無罪就是沒有苦惱,沒有苦惱而心裡面是喜樂的,這個喜樂的依止處,所以叫做舍宅。就是這個寂滅是個舍宅,是個喜樂的住處。什麼叫做舍宅呢?喜樂所依事故,就是第一義諦的寂滅境界是你的安樂處,是你應該住的地方。我們平常完全是在虛妄分別、在貪瞋癡這裡,在色受想行識這裡、在眼耳鼻舌身意、在色聲香味觸法上活動,這是我們的住處。若是我們照見五蘊皆空,一切法是寂滅相,這些住處不可得,就是以寂滅為住處。
2-何故此滅復名洲渚?洲渚是什麼意思呢?洲渚就是大水裡面一個島,叫做洲渚。三界隔絕故,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同它隔絕,你不在那裡住。
3-何故此滅復名弘濟?這個地方叫救護,怎麼叫做弘濟呢?寂滅的境界能夠保護你,能遮止一切的大苦惱、災難的威脅,能夠消除這些事情,能消除這些苦惱,所以叫做救護,也就叫做弘濟。《集論》上叫做弘濟,這裡說救護;救護,使令你得到一個安全的住處。名字不同,義是一樣的。
4-何故此滅復名歸依?這個寂滅境界叫做歸依,歸依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地方沒有虛妄,虛妄就不是歸依處,這個是意樂方便所依處故,意樂就是你的願望,你想要得涅槃,你想要得無生法忍,想要得聖道,想見第一義諦,這個意樂是願。方便是行動;你有這個願,就修學戒定慧,以戒定慧的方便到第一義諦那裡,這叫做方便。意樂是願,方便是行;願、行所依處故。這個寂滅是你的依止處,願也是到這裡,行也是到這裡,願行的依止處。
5-何故此滅名勝歸趣?這個地方叫所趣。能為歸趣,這個寂滅是你所嚮往的地方,你想要到那個地方,就是這裡。這個地方是一切最勝聖性所依處故,最勝,最殊勝的;這個聖人的境界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指這個地方說的,就是你所歸趣的地方,是所依處。
6-何故此滅復名安隱?離怖畏住所依處故,到那個地方以後就沒有恐怖,這是無恐怖的依止處,所以叫做安隱;若有恐怖就不安隱了。
7-何故此滅復名清涼?這個地方叫做淡泊。諸利益事所依處故,對於你有利益的地方,就是在這裡,所以也就是清涼。
8-何故此滅復名樂事?這個地方說善事。第一義樂事故,就是勝義這個地方,這是我們大智慧人所最歡喜的地方,歡喜的事情,此名叫做善事,善事也就是樂事,名別義同。由勝義樂說名勝義善故,由勝義這個地方是快樂的,所以就是勝義的善,叫做勝義善。
9-何故此滅名趣吉祥?這裡叫吉祥,何故此滅叫做趣吉祥呢?為證得彼,易修方便所依處故,就是為了證得彼吉祥,彼第一義諦。你證得彼,有一個易修的方便,就是聞思修,也就是戒定慧。因為若學習到一個高的程度的時候,戒定慧的修行不是難事,所以易修方便所依處故,是依止處,以此為依止處的。
10-何故此滅復名不轉?這個地方叫無轉。永斷諸趣差別轉故,你若到勝義諦的時候,你不會在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這裡面流轉生死,沒有這個流轉,所以叫做不轉。
11-何故此滅復名無漏?永離一切煩惱魔故,所以叫做無漏。就是我們內心裡面這些煩惱,就叫做煩惱魔;遠離這些事情,所以就是沒有漏。此名無垢,名別義同,垢就是漏。
12-何故此滅復名難見?超過肉眼天眼境故,諸法寂滅相又名之為叫做難見,是超過肉眼的境界,也超過天眼的境界,是慧眼、法眼、佛眼的境界,所以是不容易見到。
13-何故此滅復名甘露?離蘊魔故,離開色受想行識這種苦惱的境界,就像人得到甘露似的。
14-何故名寂靜?於現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故,在有餘涅槃的時候,你的清淨心在三三昧裡邊,一切苦都不活動,所以叫做寂靜。若苦就不寂靜。此名無憂,這也叫做無憂。名別義同,無憂就是寂靜,有憂的時候心就不寂靜;無憂,心就寂靜。憂寂靜故,憂沒有了,憂停下來,所以叫寂靜。
15-何故此滅名不卑屈?卑屈就是愛的意思,不卑屈就是不愛的意思。什麼叫愛呢?離三種愛,欲愛、色愛、無色愛,也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愛。遠離這個愛,就是不卑屈的意思,此名無沒,名別義同。不沒三愛中故,不沒就是不陷沒在三愛中。
16-何故此滅名無熾然?永離一切愁歎憂苦諸惱亂故,心裡有憂愁、有悲歎,有憂苦諸惱亂故,叫做熾然。現在沒有這些事情,所以叫無熾然。
17-何故此滅名無熱惱?永離一切煩惱熱故,煩惱是熱,沒有煩惱叫無熱惱。
18-何故此滅復名不動?怎麼叫做不動呢?永離一切散動故,有煩惱就是散動。
19-何故此滅復名涅槃?無相寂滅大安樂住所依處故,涅槃這裡是沒有相的,是一切相都寂滅,是個大安樂住的地方,所以叫做涅槃。這這個地方有個無病,這個地方沒有解釋這個病,但是意思也是一樣,沒有煩惱病。
20-亦名永絕一切戲論者,謂異不異,死後當有或當無等,一切戲論不能說故。即色受想行識、離色受想行識都是異不異,現在不可以這麼講。死後當有,死後還有沒有,或當無等,這都是戲論。現在這個寂滅相,入無餘涅槃的寂滅相,一切戲論不能說故,所以叫做永絕一切戲論。

如是等類,應知說名寂滅異門。是名寂滅異門施設安立。
[]3)這麼多的異門,這麼多的假名,這麼多的名稱,應知說名叫做寂滅的異門;就是寂滅,但不同的名字解釋。這個不同的解釋,施設不同的名字,這麼多的名字安立在寂滅這個地方,名別而義同,這是寂滅異門施設安立。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身材的問題

身材的問題-張步桃
豐胸、縮胸、乳房一大一小、水腫、水桶腰、小腹便便、身型不佳、增重、減重、補肝血、脹奶、利尿、解魚蝦毒、脾性水腫、生理週期水腫、化痰、調經、下肢腫大、乳房腫瘤、食道逆流、曖氣、呃酸、嘔吐吞酸、妊娠嘔吐、產後憂鬱症、尿液不通、抑制強烈食慾、產後肥胖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zhangbutao/beauty/B7.htm

有餘依地

如是已說菩薩地。云何有餘依地?當知此地有三種相。一者、地施設安立,二者、寂靜施設安立,三者、依施設安立。
[]前面從三十五卷開始到這裡,已經讚歎菩薩地的次第、功德。有餘依地是什麼意義呢?當知此有餘依地有三個相貌。一者、地施設安立。二者、寂靜施設安立。三者、依施設安立。

1.地施設安立
云何地施設安立?謂有餘依地,除五地一分,謂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除一地全,謂無餘依地。所餘諸地,名有餘依地。是名地施設安立。
[]地施設安立怎麼講呢?怎麼解釋呢?謂有餘依地,有餘依地指什麼說的?什麼叫作有餘依地?除五地一分,一共是十七個地,其中有五個地拿掉它,它不算。但是不是全部的除掉,是五地的其中的一分。什麼叫作五地呢?無心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這一共是五地。這五地其中有一分不要,不是完全不要。十七地裡面無餘依地,完全把它挑出去,這一地是全部的除掉。那五個地只是每一地除去一少分,不是完全除掉。剩下來的都可以名之為有餘依地。是名地施設安立。
a)除五地一分等者:謂除五地中無餘依涅槃所攝一分,取餘一分施設安立有餘依地。如於無心地中有二建立:謂若阿賴耶識永滅,名無心地,此即無餘依攝。若所餘位諸轉識滅,名無心地,此即有餘依攝。義如有心無心地說應知。今除無心地中無餘依攝一分,取彼有餘依攝一分,名有餘依地施設安立。如說無心地,如是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隨應當知。
a1)謂除五地中無餘依涅槃所攝一分,就在無心地裡面,也有包括無餘依涅槃,在無心地裡面除掉無餘依涅槃,除掉那一少分。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裡面都有無餘依涅槃的。就是把這五地裡面的無餘依涅槃不要。
a2)修所成地裡面,是修慧,因修慧而成就的聖道,那裡面也有無餘涅槃,他也可以成就有餘涅槃,但是也能成就無餘涅槃,現在修所成地裡面的無餘涅槃不算。
a3)聲聞地裡面也有無餘涅槃,獨覺地裡邊也有無餘涅槃,菩薩地裡面也有無餘涅槃,因為這些地裡面有苦集滅道。有苦集滅道,苦諦、集諦這不算,滅諦裡面有無餘涅槃。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裡面都有四諦,都有四諦就都有滅諦,滅諦裡面有無餘涅槃,就是把那一分除掉。
a4)無心地裡面的無餘涅槃,乃至菩薩地裡面的無餘涅槃除掉,剩下來的那一分,施設這個名字,可以安立叫作有餘依地。施設安立,施設就是施設一個名字。在什麼地方給它起個名字叫作有餘依呢?就是除掉無餘涅槃剩下的那一部分,都可以名之為有餘依。
a5)什麼叫作無餘涅槃?如於無心地中有二建立,有兩個道理可以宣說。那兩個呢?連阿賴耶識都滅了,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的時候,阿賴耶識滅了就沒有心,就名叫作無心地。阿賴耶識也滅了,這就是無餘依涅槃。若阿賴耶識在,阿賴耶識為依,就是有餘依。現在這個依也滅了,阿賴耶識也滅了。
a6)前面說阿賴耶識滅叫無心地,下面第二個解釋,若所其餘的階段的時候,諸轉識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滅了,這也叫作無心地。譬如說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不作夢,前六識都不動,就可以名之為無心地。但是若作夢,作夢是第六識在活動,就是第六識還在,就不可以說叫作無心地。所以無心地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前六識滅了叫作無心地,或者說阿賴耶識也滅了,也叫作無心地。
a7)所以無心睡眠也叫無心地,或者是他不是睡覺、悶絕,一下子倒在地上昏過去,第六識也不活動,這時候也叫作無心地。前面說阿賴耶識滅了,叫作無心地,就是無餘依。現在說是前六識不動,也叫無心地,但是也可以說是有餘依,而不能說無餘依。
a8)前面有心地、無心地那裡有很多解釋。現在是除去無心地裡面無餘依攝那一部分,取彼有餘依攝一分,叫作有餘依地施設安立。如說無心地,是這樣解釋。如是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隨應當知,也是除掉無餘依那一部分,剩下來的就可以名之為有餘依地。

2.寂靜施設安立
云何寂靜施設安立?謂由四種寂靜,施設安立有餘依地。一、由苦寂靜故;二、由煩惱寂靜故;三、由不損惱有情寂靜故;四、由捨寂靜故。
[]云何寂靜施設安立?施設這個名字,用這個名字安立在這個地方。怎麼解釋呢?
就是要四種都是寂靜,這裡面沒有動亂。施設安立就叫作有餘依地。譬如說我們的色受想行識的生命,這裡面沒有愛煩惱、沒有見煩惱,這就叫作有餘依涅槃,就是還有剩下的色受想行識還在,這裡面也有盡智、無生智,有阿羅漢的智慧,這都是有餘依;如果這些都沒有,這就是無餘依。一、由苦寂靜故。二、由煩惱寂靜故。三、由不損惱有情寂靜故。四、由捨寂靜故。

2.1.苦寂靜
云何苦寂靜?謂阿羅漢苾芻,諸漏永盡;所有當來後有眾苦皆悉永斷,已得遍知。如多羅樹斷截根頂,不復現前。由得當來不生法故:是名苦寂靜。
[]怎麼叫作苦的寂靜呢?苦若來的時候,苦惱若現前的時候,心是動亂的。現在苦寂靜,就是沒有這個動亂,所以叫作寂靜,也就是沒有苦。
1)謂阿羅漢苾芻,就是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這三果聖人都不在內,唯獨到阿羅漢果,四果的時候這個苾芻;阿羅漢一定是出家人,所以叫阿羅漢苾芻。
2)諸漏永盡,他的愛煩惱和見煩惱都永久的消滅。
3)所有當來後有眾苦皆悉永斷,他的諸漏永盡,將來後有眾苦,將來他的色受想行識,在色受想行識上有老病死,有很多很多苦惱的事情,現在這位阿羅漢將來的色受想行識的眾苦,都完全斷滅。就是他現在的色受想行識還是有的,現在的色受想行識也可能會有病,所以也可能有很多苦,所以不說現在,只是說當來。
4)這位阿羅漢已經成就他的清淨的明了的智慧,普遍的隨時都是現前,沒有糊塗的時候。知也就是他的智慧,時時現前的,不會失掉的,已經成就。
5)像多羅樹,若斷截它的根,若斷截它的頂,這個樹決定會死掉。這位阿羅漢斷除見煩惱、也斷除愛煩惱,斷了以後煩惱不會再現前,就是他的煩惱的種子被消滅。阿羅漢的煩惱種子滅掉,就永久不會有煩惱,不復現前。
6)由於阿羅漢修學戒定慧,他成就將來煩惱不現起,他成就這個功德。這裡面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他成就無我的智慧,只要沒有入涅槃,他的智慧一直的成就而不會失掉。第二個原因,煩惱種子消滅,所以將來不會有煩惱現前這回事。煩惱不現前,所以也就沒有苦惱,老病死都沒有,叫作苦寂靜。

2.2.煩惱寂靜
云何煩惱寂靜?謂阿羅漢苾芻貪欲永斷、瞋恚永斷、愚癡永斷,一切煩惱皆悉永斷。由得畢竟不生法故;是名煩惱寂靜。
[]1)煩惱也是動亂的,煩惱現在不動亂,沒有煩惱,所以叫作寂靜。怎麼叫作煩惱寂靜?謂阿羅漢比丘貪欲永斷,他的貪欲心永久是消滅。阿羅漢修無我觀的時候,這裡面無有少法可得,常常作如是觀,他就滅掉貪欲心。瞋恚永斷,瞋恚心也是。修無我觀,他觀察我不可得的時候,就是色受想行識裡沒有我,離色受想行識也沒有我。若是對無我義你能常常學習,常常思惟,就是可以修無我觀。
2)修無我觀先修不淨觀,先修慈悲觀也可以,慈悲觀破除瞋心、不淨觀破除欲心,欲心和瞋心是障道因緣,把它破掉,破掉以後心裡面也容易寂靜,這個時候修奢摩他,修無我觀就得聖道,能達到阿羅漢那麼高的境界。
3)愚癡永斷,愚癡的煩惱也永久的斷,你若通達十二緣起,苦集滅道這個道理,愚癡心是沒有的,就知道世間是因果,出世間也有因果的道理;都是十二緣起,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生死的緣起和涅槃的緣起,這是要經過學習。你常能夠修無我觀,見到離一切相的畢竟空的境界,就是得涅槃。
4)一切煩惱皆悉永斷,所有的煩惱都完全斷。這個地方還是要有定,一定要修奢摩他的定,由欲界定到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到色界四禪,再修無色界四空定也可以,但是色界四禪裡面修四念處是很有力量的。
5)由得畢竟不生法故,就是無我觀,此中我不可得,色受想行識也是不可得,這裡面無有少法可得,不生不滅。要修四念處才能斷煩惱,斷煩惱就得到畢竟不生法故,是名煩惱寂靜。

2.3.不損惱有情寂靜
云何不損惱有情寂靜?謂阿羅漢苾芻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煩惱皆悉永盡;不造諸惡,修習諸善,是名不損惱有情寂靜。
[]怎麼叫作不損惱有情寂靜?謂阿羅漢苾芻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煩惱皆悉永盡,都寂滅了,他不會再作傷害人的事情,他心裡面沒有貪瞋癡,若有貪瞋癡就可能會作惡,若有貪瞋癡的時候,這個人一定有我見,有我見、就有貪瞋癡,有貪瞋癡就可能會傷害人。現在他沒有我,也沒有貪瞋癡,不會再作什麼事情傷害人。他可以作善事,不會再作惡的事,是名不損惱有情寂靜。

2.4.捨寂靜
云何捨寂靜?謂阿羅漢苾芻諸漏永盡,於六恒住,恒常無間多分安住。謂眼見色已,不喜不憂,安住上捨、正念、正知。如是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嘗味已、身覺觸已、意了法已,不喜不憂,安住上捨、正念、正知;是名捨寂靜。即依如是四種寂靜,說有餘依地,最極寂靜、最極清涼;是名寂靜施設安立。
[]怎麼叫作捨寂靜?謂阿羅漢比丘,諸漏永盡,一切的煩惱都已經消除,消除以後,阿羅漢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怎麼一個情形呢?
1)就是於六恒住,斷除愛煩惱、見煩惱之後,他的眼耳鼻舌身意也還是接觸色聲香味觸法,而這個時候恒安住,常常的寂靜住,就是他心裡沒有煩惱,他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他心裡面也是寂靜住,因為煩惱寂靜。
2)恒常無間,這個寂靜住不是有間斷的,長時期相續不斷的心裡寂靜住。多分的安住在寂靜住這裡,多分不是全的,多數是這樣安住,有一部分還不是的。有一部分,他若聽佛說法的時候,可能隨佛思惟佛所說法,也可以說是不安住,心還是清淨的。
3)怎麼叫作六恒住呢?就是阿羅漢的眼看見外邊青黃赤白這些色法以後,看見可愛的境界,心裡也不歡喜,看見可憎惡的事情,心裡也不憂。安住上捨,他的心裡是什麼呢?就是不執著。捨就是不著,好的壞的,什麼境界心裡都不著。正念、正知,明靜而住叫作念,就是奢摩他的止,也就是前面安住上捨的意思。正知呢?就是思惟它無常、無我,這就是有觀的意思。正念就是止,正知就是觀。思惟苦集滅道,思惟無常、無我,這叫正知,阿羅漢的心就是這樣。所以是眼見色已,不喜不憂,安住上捨,正念正知。
4)如是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嘗味已、身覺觸已、意了法已,不喜不憂,安住上捨、正念、正知,阿羅漢的心是這樣。是名捨寂靜,沒有貪瞋癡的活動。
5)即依,就是由於前面的四種寂靜,就是說阿羅漢的有餘依地,就是沒有入無餘涅槃的時候,他還是心裡面最極寂靜的,沒有貪瞋癡的活動。最極清涼,有煩惱的時候就是不清涼,清是清淨,就是沒有見煩惱、沒有愛煩惱,是最極清涼。煩惱來的時候是熱惱,就是不涼。現在沒有煩惱而心裡清淨,也就是感覺清涼,沒有苦惱。是名寂靜施設安立。這四種施設安立,是有餘依地的相貌。

3.依施設安立
云何依施設安立?謂有八種依。一、施設依,二、攝受依,三、住持依,四、流轉依,五、障礙依,六、苦惱依,七、適悅依,八、後邊依。
[]怎麼叫做依施設安立呢?依有八種不同。一、施設依。二、攝受依。三、任持依。四、流轉依。五、障礙依。六、苦惱依。七、適悅依。八、後邊依。

3.1.施設依
云何施設依?謂五取蘊。
[]怎麼叫做施設依呢?謂五取蘊,就是五取蘊是所依止。取蘊,因取而有蘊,所以叫取蘊,有蘊以後,又會引發出來取。取,就是煩惱,心取著蘊,取著這一切引起煩惱的境界,煩惱就現起。因有煩惱,而就有色受想行識的蘊,有色受想行識的蘊以後,又會生起煩惱,所以叫做取蘊。五取蘊,是所依之事,所依就是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靠五蘊才能現起的。如果沒有色受想行識,煩惱也不能現起,所有的業力也不能現起,所以它是煩惱、業力所依止的地方。五蘊是果報,就是煩惱和業力所得的果報。得果報,又會繼續有煩惱,又繼續會造業,所以它是所依之事。

由依此故,施設我及有情、命者、生者、能養育者、補特伽羅、意生、儒童等,諸想等想假用言說。
[]1)由於五取蘊作依止處的關係,施設我及有情,才能安立我的名字,這五取蘊,這色受想行識就是我。是因為有色受想行識五蘊才安立我這句話。誰是我?色受想行識是我。
1-這個施設的我,是假名字叫做我,不承認在五蘊裡面有我的體性的。若是執著色受想行識裡面有個常恒住不變異的我,他就不承認它是假名字的我,就是執著有真實的我。執著真實的我,也要依色受想行識而執著的,不能在虛空那地方執著有我的。施設我,就是安立我的名字,就是因為有五蘊的關係,安立我的名字。
2-有情也是安立的,有修行的人,明白只有色受想行識,另外沒有事情,所以叫做有情。色受想行識叫做有情,也都是假名字,也是根據五取蘊安立這個名字的。
3-命者,命就是壽命,壽命是什麼意思呢?也是在五取蘊裡邊,虛妄的執著有個我。這個我也是根據色受想行識安立的,但是它有時間性,它這麼長的時間內,相續不絕斷的繼續存在。或者存在一百年,或者是存在一千年,總是到時候結束,這就是命者,這也是安立的。
4-生者,生者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執著色受想行識是我,它能生起很多的事。
5-能養育者,依五取蘊執著有我,我能夠創造將來得果報的業力。或者作善,或者作惡,有如是的業力和將來會得果報,這叫能養育者,就是能養育出業力。
6-補特伽羅,就是執著色受想行識是我,這個我數數的去得果報。現在得這個果報,到時候結束,又得果報。那個果報也是無常的,又得果報,沒有知足的時候,就是數數的得果報,叫做數取趣。
7-意生,也是依五取蘊假立的名字叫做意生。五取蘊是意的種類性,就是和它是一類。
8-儒童,就是在色受想行識裡邊有一個勝妙的我。什麼叫做施設依呢?就是依五取蘊,安立各式各樣的名字,就是我、有情、命者安立這些名字,這就叫做施設依。
9-安立名字以後,我們心裡面就會想,這是我,這是有情、命者、生者、補特伽羅,就是這麼想。等想是什麼意思呢?等可以當平等,也有差別的意思。種種不同各式各樣的想就叫等想,前面諸想只是很多的想,等想,善想、惡想、無記想,各式各樣不同的想。安立種種名字,然後就可以想,心裡想而後就可以說話。若沒有名字,我們也不能想,沒有想我們就不能說話。假借它我們可以發出來作用就會說話。

及依此故,施設如是名字,如是生類、如是種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等、諸想等想假用言說。
[]2)依此五蘊故,施設這樣的名字。
1-如是生類,或者說是胎、卵、溼、化,各式各樣的類別。
2-如是種性,或者說是剎帝利種姓、婆羅門種姓、吠舍、首陀羅,這些種性。
3-如是飲食,這個補特伽羅這樣的飲食,那個補特伽羅那樣的飲食。
4-如是領受苦樂,這個眾生他的命很苦,那個眾生福報很大,很多的快樂。不管是什麼眾生,都有苦,都有樂。
5-如是長壽,他的壽命這麼長,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等,這三句話應該就是一句話。諸想等想假用言說。
a)諸想等想假用言說者:謂我及有情乃至儒童等,如是一切為便言說,為順世間,是名假用言說。即此言說想為其因,由構了相是名為想。構劃種種諸法相類,是名等想。
a1)謂我及有情乃至儒童等,如是一切為便言說,這些假名字是為方便你說話。為順世間,隨順世間,世間人都要有思想,都要說話,就是假立名字,才能方便這些事情,是名假用言說。
a2)言說是以想為它的因,心裡面不思想,你不會說話。
a3)怎麼叫做想呢?由構了相,就是你心裡面思惟分別,叫構了相。思惟分別觀察那件事,這就叫做想。
a4)構劃也就是思惟分別種種一切法的形相,各式各樣的差別,是名等想。

3.2.攝受依
云何攝受依?謂七攝受事。即自己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僕、朋友、眷屬、七攝受事。如前意地已廣分別。依此了知諸有情類有所攝受。
[]怎麼叫做攝受依呢?有七種依攝受事。攝受什麼意思呢?就是彼此間有多少愛的關係,有愛就要攝受,就互相關心,攝受事究竟是什麼呢?即自己父母,彼此有愛,妻子、奴婢、作使、僮僕、朋友和其他的眷屬,這七種攝受事,大家有愛的關係,互相關心照顧。而這些也都是從色受想行識才能說出這些事情來。七攝受事在前邊第二地〈意地〉已經說了。根據都有五蘊,有父母、妻子、奴婢等,就可以知道諸有情類,是有互相攝受的事情,我照顧你,你照顧我。
a)如前意地已廣分別者:意地中說七攝受事:一、自父母事,二、妻子事,三、奴婢僕使事,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五、田宅邸肆事,六、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七、庫藏事。今於此中唯舉前四略無後三,總指前說,名為七攝受事。然於文中應置等言。
a1)意地中說七攝受事:一、自父母事,二、妻子事,三、奴婢僕使事,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五、田宅邸肆事,國家招待客人的地方叫邸,肆也是房子,或者陳列什麼東西。六、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七、庫藏事。今於此中唯舉前四種攝受事,後三就沒有說。總指前說,名為七攝受事。然於文裡面應眷屬後面加個等字才合適。

3.3.任持依
云何住持依?謂四種食。即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由依此故,已生有情任立支持;又能攝養諸求有者。
[]怎麼叫任持依?謂四種食。即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就是有色受想行識的五蘊,還要有四種食。任者,堪任,有四種食才能維持下去。
1)段食,就是我們現在的飲食,是一段一段的。
2)觸食,就是悅意觸食,常遇見一些歡喜的事情,這樣對我們的生命有維持的力量。3)意思食,就是內心裡有希望。我做這件事會發財,雖然那個事情沒有做,但是心裡面作個計劃,這樣對你生命也有一點維持的力量。所以意思食就是他心裡面有計劃,有希望。雖然那件事沒成,但是他有希望,這個希望對他的生命有維持力量。
4)識食,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它也有力量,它能夠支持你這生命,變成是一個活潑的生命體,如果阿賴耶識離開,這個人就死掉。我們這個色受想行識五蘊,還要依靠這四種食才可以。
5)由於依這四種食的關係,已經現起的生命體,已經現起的色受想行識,任立支持,任者堪任,任者能也,就能立起來,它有支持的力量。這四種食能支持你的生命體,繼續的生存。
6)又段食、觸食、意思食、識食,還能夠攝養,就是保護你的身體,你可以有力量,去希求各式各樣的事情。我希望有成就,我希望栽培福,或栽培慧,你有所求,它都能支持你。段食,是一些物質。觸食,就不全是物質,讀經的時候,心裡歡喜,那也是觸食。我們讀經的時候開了智慧,裡面也有意思食。
a)已生有情任立支持等者:此顯四種能為食義。由資益義是食義故,由能長養諸根大種故。令已生有情任立支持,能令當來後有生起,名能攝養諸求有者。
a1)此顯四種能為食義,這四種食能有食的作用。食義是什麼?就是資益。能夠幫助你,能對你有幫助。資益究竟是什麼呢?就是能長養你的諸根。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和第六意根。大種,是指物質說的。使令已經現起的眾生的色受想行識能生存,任立是能生存,它有這個支持力量。能令當來後有生起,就是有業力,名叫攝養諸求有者。就是你要有這四種食,才能有所活動,活動就使令你再得果報。

3.4.流轉依
云何流轉依?謂四種識住及十二緣起。即色趣識住、受趣識住、想趣識住、行趣識住;及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生緣老死。由依此故諸有情類於五趣生死,隨順流轉。
[]怎麼叫做流轉依?流,也就是相續,水的流,由前流流到後邊,由彼處流到這裡,由這裡又流到另一個地方去,相續的意思。轉,但是有變化,相續中而有變化。就是我們凡夫在生死裡的流轉,也是要有依靠的,不然怎麼能流轉生死呢?
1)什麼是流轉所依的事情呢?謂四種識住,這是流轉依。四種識住是什麼?就是色受想行這四種,這四種是識的依止處。無明緣行這十二緣起,這都是流轉依。
2)即色趣識住、受趣識住、想趣識住、行趣識住,這是解釋四種識住。
1-即色趣識住,色,我們身體的四大,前五根的色法。趣識住,它幫助識的活動。趣或者當個幫助講,能幫助識的活動。
2-受趣識住,眼耳鼻舌身意遇見色聲香味觸法,心裡面有覺受。覺受也能幫助識的活動,受的時候,識就在那裡有活動。
3-想趣識住,心裡面在取這一切法的相貌,心裡就會思想,所以想也能幫助識的活動。想和受是心所法,識是心王。
4-行趣識住,想,就是有順心的,不順心的各式各樣,什麼事情都想,沒有邊際的。行是有特別的意思,就是有目的的活動叫做行。行的時候也幫助識的活動,識要得到色受想行的幫助,識才能活動。 
3)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生緣老死,這是十二緣起,也是流轉依。
1-無明緣行,無明就是沒有智慧,糊塗的事情,它能幫助你會活動,這個地方就是沒有智慧,糊塗的行。糊塗的心理活動,就是愚痴。愚痴也包括世間人的智慧在內,那也是無明。無明能夠為行作因緣,能幫助行的現起。
2-行緣識,你在行的時候,它就幫助識的活動,識要有行來幫助它,它才能活動。若那樣的行,就生起那樣的識,我這樣的行,就生起這樣的識。識是能了別,但是了別什麼?與行有關係。
3-廣博的說,生緣老死,為什麼會有老死?因為有生。你現起色受想行識,生緣老死,生是什麼呢?就是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這都是生。這個五蘊一現起,一定要有老死,生是老死的因緣,就會老,會死,而這就是流轉依。就是因為這樣才流轉生死,不然的話,沒有這件事。
4)由於有四識住,由於有十二緣起,所以諸有情類在五趣裡面,沒有算阿修羅,阿修羅或者放在鬼裡面,或者放在天裡面,就是五趣。五趣的生死,就是因為有這樣的關係,所以隨順流轉。
a)色趣識住等者:趣、謂趣求,趣求色故。緣色為境,令識安住,是名色趣識住。如是趣求受想行故,緣受想行為境,令識安住,是名受想行趣識住。
a1)趣就當求講,趣求。趣求色識住,趣求受識住,趣求想識住,趣求行識住。如是趣求受想行故,緣受想行為境,令識安住,是名受想行趣識住。

3.5.障礙依
云何障礙依?謂諸天魔。隨有彼彼修善法處,即往其前,為作障礙。
[]怎麼叫做障礙依呢?謂諸天魔。隨各地方的種種情況,有各式各樣修善法的地方。魔鬼、諸天魔就到那個地方,為作障礙,叫你作不成。

3.6.苦惱依
云何苦惱依?謂一切欲界,皆名苦惱依。由依此故,令諸有情領受憂苦。
[]怎麼叫做苦惱依呢?謂一切欲界,皆名苦惱依。欲界都是苦惱依,都是依此,就是五蘊,而有種種苦惱。由於你有在欲界的色受想行識,令諸有情就要領受憂苦。人間的人,有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各式各樣的,當然是有憂苦。天上的人也因為有身體,他們也有苦,欲界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和阿修羅作戰也是很苦。其他的天沒有這些事情,好一點,但是他要死亡的時候,也是很苦。

3.7.適悅依
云何適悅依?謂靜慮等至樂,名適悅依。由依此故,諸有情類若即於此現入彼定,若生於彼長夜領受靜慮等至所有適悅。
[]怎麼叫做適悅依?就是色界天的四靜慮,無色界天的四等至、四空定,這兩個地方的禪定,是有輕安樂的,這就叫做適悅依。適,就是有喜樂。這也是他們的色受想行識,無色界天沒有色,但是第四禪以上,他們沒有樂受,但是也是很適悅的。由於依止靜慮等至的關係,諸有情類,就是成就色界四靜慮,成就無色界四空定的這些眾生。若是他在欲界的時候,現前能入四靜慮,能入無色界四空定,這也會有適悅。若是在欲界的時候得四靜慮,得無色界四空定,但是壽命到了要死了,死了以後,就生於彼處,生於色界天,生於無色界天。這樣的人他們是長時期的,但是也還是個生死凡夫,還是沒能斷除無明煩惱,還是長夜領受靜慮等至所有的喜樂。

3.8.後邊依
云何後邊依?謂阿羅漢相續諸蘊。由依此故,說諸阿羅漢任持最後身。
[]怎麼叫做後邊依?謂阿羅漢相續諸蘊,謂成就阿羅漢的時候,他沒有入無餘涅槃,這個時候他的色受想行識還是相續的生存下去的,這就叫做後邊依。什麼叫做後邊?由於他有相續的五蘊,所以說阿羅漢這是住持的最後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結束以後,再沒有色受想行識,所以叫後邊依。雖然得阿羅漢,他還有色受想行識,但是這時候的色受想行識是後邊。

4.料簡
問:阿羅漢苾芻諸漏永盡,住有餘依地,當言與幾種依共相應耶?
答:當言與一種依,一向相應。謂後邊依。與六攝受事,不共相應;與流轉依、與障礙依,一向全不相應;與所餘依,非相應非不相應。是名依施設安立。
[]問:阿羅漢苾芻和一般的凡夫不同,他們諸漏永盡,愛煩惱、見煩惱的漏,永久的消除,這時候安住在還剩餘的,還有色受想行識。雖然沒有見煩惱、愛煩惱,但是還有色受想行識,這就叫做有餘依地。這個時候當言與幾種依共相應耶?前面一共有八種依,有幾種依和它合適呢?
1)應該回答:八種依只有一種依一向相應,就是全面是相應的。哪一種依呢?就是八種依的最後一種後邊依。他和它是相應的,就是有餘涅槃的境界。
2)只有後邊依是全面相應的,與六攝受事,不共相應,不是共同的,是不相應的。
a)與六攝受事不共相應者:七攝受事中,除其第六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所餘名六攝受事應知。
a1)七攝受裡邊那六種不相應。就是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僮僕、朋友、眷屬,這些都不相應。那是說六攝受事不共相應,福業事還是相應的。阿羅漢沒有入無餘涅槃,他在的時候,為眾生良福田,還有福業事這件事。其餘六攝受事,他不相應。及方便作業事,所餘名六攝受事應知。這樣,若是父母在,他有時候也照顧他父母。
3)與流轉依與障礙依,障礙依,是魔王的事情。流轉依,是有煩惱的凡夫境界。阿羅漢與這件事也是不相應。剩餘的依,非相應非不相應。是名依施設安立。
a)與所餘依非相應非不相應者:謂施設依,任持依,苦惱依,適悅依,名所餘依。由彼一切於有餘依不定繫屬,名非相應。然或可得,亦名非不相應。

a1)施設依,任持依,苦惱依,適悅依,名所餘依。一共是這四個依。由彼一切於有餘依不定繫屬,施設依是施設我、有情、命者,那是執著有我。阿羅漢是我見己經沒有,所以不決定繫屬,但是假名我還是有的。任持依、苦惱依、適悅依,不決定繫屬,名非相應。然或可得,若是阿羅漢入定,還有這件事。阿羅漢也要吃飯,也有任持依。苦惱依,阿羅漢有時也有不順心的事情。適悅依,禪定的事情也有。但是阿羅漢若是入無相三昧的時候,這些事兒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