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法蘊足論-2.預流支品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苾芻眾:有四種法,若正勤脩,是人名為多有所作。何等為四?謂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汝等苾芻!應如是學:我當親近、供養善士,恭敬、一心聽聞正法,如理觀察甚深妙義,精進脩行法隨法行。爾時,世尊為攝前義,而說頌曰:
善哉見善士,能斷疑增慧,令愚成智人,慧者應親近。
善士應親近,以親近彼時,令疑斷慧增,使愚成智故。
----
[參考]
1.雜阿含1125經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須陀洹道分,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
2.中阿含153---鬚閑提經
鬚閑提!有四種法,未淨聖慧眼而得清淨。云何為四?親近善知識,恭敬、承事,聞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鬚閑提!汝當如是學,親近善知識,恭敬、承事,聞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

1.云何為善士?
1.1.云何為善士?
1)謂佛及弟子。
2)又諸所有補特伽羅
2.1-10)具戒,具德,離諸瑕穢,成調善法,堪紹師位,成就勝德,知羞、悔過、善守、好學。
2.11-20)具知、具見、樂思擇、愛稱量、觀察、性聰敏、具覺、慧、息追求、有慧類。
2.21-30)離貪、趣貪滅。離瞋、趣瞋滅。離癡、趣癡滅。調順、趣調順。寂靜、趣寂靜。
2.31-40)解脫、趣解脫。越度、趣越度。妙覺、趣妙覺。涅槃、趣涅槃。樂調、順諦。
2.41-50)離憍、放逸,好慧、忍辱、柔和、升直道如見。專自調伏、專自寂靜、專自涅槃。為纔支身,遊諸國邑王都聚落,求衣、食等。
2.51-53)具質直,具調順,具足質直及調順。
2.54-56)具忍辱,具柔和,具足忍辱及柔和。
2.57-59)具供養,具恭敬,具足供養及恭敬。
2.60-62)具正行,具守根,具足正行及守根。
2.63-65)具軌範,具所行,具足軌範及所行。
2.66-70)具信、尸羅及聞、捨、慧。
2.71-80)自具淨信,亦能勸勵安立有情同具淨信。自具尸羅及聞、捨、慧,亦能勸勵安立有情,同具尸羅及聞、捨、慧,是名善士。

1.2.何故名善士?
1)以所說善士,離非善法,成就善法,具足、成就四念住、四正勝、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名善士。
2)若能於此所說善士,親近、承事、恭敬、供養,如是名為親近善士。

2.云何名為聽聞正法?
謂所親近、供養善士,未顯了處,為正顯了。未開悟處,為正開悟。以慧通達深妙句義,方便為其宣說、施設、安立、開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
2.1.云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苦真是苦?
謂正開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說一切五取蘊苦。
如有頌言:
諸蘊起為苦,生及出亦苦,生已有老苦,病苦與死苦。
煩惱生為苦,生已住亦苦,非聰敏悔苦,不調伏死苦。
無智有情苦,增羯吒私苦,愚夫生死苦,多劫馳流苦。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苦真是苦。
[註]羯吒私,kaṭasī
1.玄應音義二十二曰:羯吒斯羯居謁切,謂貪愛之別名也。
2.俱舍光記九曰:羯吒私,此云貪愛,亦名血鑊。
3.妙法蓮華經卷第一:翻為受胎之微形
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長,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
4.kaṭasī
墓地,kaṭasiṃ vaḍḍheti :增加墓地(在無數的生死過程中,重覆的死與被埋葬在墳墓中)
[參考]中阿含153---鬚閑提經
鬚閑提!汝親近善知識,恭敬、承事已,便聞善法。聞善法已,便善思惟。善思惟已,便趣向法次法。趣向法次法已,便知此苦如真,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
云何知苦如真?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陰苦,如是知苦如真。

2.2.云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集真是集?
謂正開示愛、後有愛、喜俱行愛、彼彼喜愛,為去、來、今眾苦因本。道路由緒,能作生、緣、起、集、等起,能起、集、等起現法中諸苦,身壞後苦,由是出生。如有頌言:
因愛棄良醫,癰本榛藤渴,未調伏一切,數數感眾苦。
如樹根未拔,雖斫斫還生,未拔愛隨眠,數數感眾苦。
如毒箭在身,數壞色力等,眾生內有愛,損壞諸善根。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集真是集。
[註]榛藤渴
1.雜阿含1314經
彼迦摩天子說偈問佛:
貪恚何所因?不樂身毛竪,恐怖從何起?覺想由何生?猶如鳩摩羅,依倚於乳母。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愛生自身長,如尼拘律樹,處處隨所著,如榛綿叢林。
若知彼因者,發悟令開覺,度生死海流,不復更受有。
2.別譯雜阿含313經
而說偈言:
貪欲及瞋恚,以何為根本?樂不樂恐怖,為是而誰耶?嬰孩捉母乳,意覺從何生?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從愛至我心,如尼拘陀樹,根鬚從土生,然後入于地。
各各於異處,愛著生於欲,亦如摩樓多,纏縛覆林樹。
若知其根本,夜叉當捨離,能渡生死海,度更不受有。
[參考]中阿含153---鬚閑提經
云何知苦習如真?謂此愛、當受未來有,與喜欲俱,願彼彼有,如是知苦習如真。

2.3.云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滅真是滅?
1)謂正開示即上所說:愛、後有愛、喜俱行愛、彼彼喜愛,無餘永斷、棄捨、變吐、盡、離染、滅、寂靜、永沒。
2)1-16
名為舍宅、亦名洲渚、亦名救護、亦名歸依、亦名所趣、亦名無憂、亦名無病、亦名無動、亦名無沒、亦名無熾、亦名無熱、亦名安隱、亦名惔怕、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涅槃。如有頌言:
究竟沙門果,調伏所稱讚,我慢滅無餘,永證甘露跡。
所歸住趣宅,勝宮佛所讚,惔怕滅無邊,彼岸常安隱。
所依盡苦滅,脫無窟究竟,勝義旨應供,智所習聖欣。
都無老病死,無愁歎苦憂,微難見無邊,滅諦無同類。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滅真是滅。
[參考]
1.中阿含153---鬚閑提經
云何知苦滅如真?謂此愛當受未來有,與喜欲俱,願彼彼有,滅、無餘斷、捨、吐、盡、無欲、沒、息、止,如是知苦滅如真。
 2.雜阿含890經-1-21項
世尊告諸比丘:當為汝說無為法及無為道跡,諦聽!善思!云何無為法?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無為法。云何為無為道跡?謂八聖道分: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無為道跡。...如無為,如是,難見、不動、不屈、不死、無漏、覆蔭、洲渚、濟渡、依止、擁護、不流轉、離熾焰、離燒然、流通、清涼、微妙、安隱、無病、無所有、涅槃亦如是說。

2.4.云何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道真是道?
1)謂正開示此道、此行,於去、來、今眾苦,能斷、能棄、能吐、能盡、能離染、能滅、能寂靜、能令永滅沒。此復云何?謂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是頌言:
此威猛一趣,如烏路清虛,牟尼定所行,為眾數宣說。
哀愍說一趣,見道盡生邊,此道於瀑流,去來今能度。
能究竟調靜,能盡生死流,能通達多界,能開明眼道。
如殑伽駛流,速趣於大海,開示廣慧道,速證於涅槃。
哀愍一切眾,轉未聞法輪,教導諸天人,稽首度有海。
此等名為以無量門正為開示道真是道。
2)若於此等所說正法,樂聽、樂聞、樂受持、樂究竟、樂解了、樂觀察、樂尋思、樂推究、樂通達、樂觸、樂證、樂作證,為聞法故,覆艱險徑,涉邊表路,遊平坦道,皆無忌難;為受持故,數以耳根,對說法音發勝耳識,如是名為聽聞正法。
[參考]
1.中阿含153---鬚閑提經
云何知苦滅道如真?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謂為八。如是知苦滅道如真。
2.雜阿含65經
如觀察,如是分別、種種分別、知、廣知、種種知、親近、親近修習、入、觸、證二經。

3.云何名為如理作意?
1)謂從善士,聞正法已,內自慶慰,歡喜、踊躍,奇哉!世尊!能說如是深妙正法。佛所說苦,實為真苦。佛所說集,實為真集。佛所說滅,實為真滅。佛所說道,實為真道。
2)彼由如是,內自慶慰、歡喜、踊躍,引攝其心,隨攝、等攝,作意、發意,審正觀察深妙句義。如是名為如理作意。

4.云何名為法隨法行?
1)謂彼旋環如理作意,審正觀察深妙義已,便生出離、遠離所生五勝善法:謂信、精進、及念、定、慧。彼於自內所生出離遠離所生五勝善法,脩習堅住,無間脩習,增上加行,如是名為法隨法行。
2)精進修行法隨法行,便得趣入正性離生。
3)所以得入正性離生,由精進脩法隨法行。
4)所以能脩法隨法行,由如理觀甚深妙義。
5)所以能觀甚深妙義,由能恭敬聽聞正法。
6)所以復能聽聞正法,由能親近供養善士。
7)若能親近供養善士,便聞正法。
8)聞正法已,便能如理觀深妙義。
9)如理觀察深妙義已,便能進脩法隨法行。
10)既精進脩法隨法行,便得趣入正性離生。

5.如
1)如山頂上,天雨霖霪,先溪澗滿,溪澗滿已,小溝瀆滿。小溝瀆滿已,大溝瀆滿。大溝瀆滿已,小河滿。小河滿已,大河滿。大河滿已,大海滿。大海如是漸次方滿。
2)聖道大海,亦復如是。要先親近供養善士,方聞正法。聞正法已,方能如理觀深妙義。如理觀察深妙義已,方能進脩法隨法行。精進脩行法隨法行得圓滿已,方得趣入正性離生。
3)既得趣入正性離生,便名已生八支聖道:謂正見等,如前已說。
[參考]
1.中阿含52---食經
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為食。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食?答曰:小河為食。小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河食?答曰:大川為食。大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川食?答曰:小川為食。小川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川食?答曰:山巖溪澗、平澤為食。山巖溪澗、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山巖溪澗、平澤食?答曰:雨為食。有時大雨,大雨已,則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

6.預流支
1)如是四種,名預流支。由此四種,於聖道流,能獲、能得、能正隨至、能辦、能滿、能觸、能證、能作證故,名預流支。
2)又此四種,於所求義,由脩習、多脩習,能獲、能得、能至隨至、能辦、能滿、能觸、能證、能作證故,名預流支。
3)又此四種,於聖道流,能隨順、能增長、能嚴飾、能磨瑩、能為常安助資糧故,名預流支。
4)又此四種,由語、增語,由想、等想施設言說,為預流支故,名預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