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雜阿含-73


一二七(七三)重擔;cf.T2,631c, S. 22. 22. Bhāra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重擔、取擔、捨擔、擔者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重擔、取擔、捨擔、擔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3.重擔
云何重擔?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4.取擔
云何取擔?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

5.捨擔
云何捨擔?若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永斷無餘,已滅,已吐,盡,離欲,滅,沒。

6.擔者
云何擔者?謂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齊限。

7.說偈
是名為重擔、取擔、捨擔、擔者。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已捨於重擔,不復應更取,重任為大苦,捨任為大樂。
當斷一切愛,則盡一切行,曉了有餘境,不復轉還有。

8.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重擔、取擔、捨擔、擔者。
[論說] 由三因緣,內荷擔苦與外荷擔苦有其差別:一、所荷擔,二、能荷擔,三、荷擔時。謂外荷擔,色一分攝,或稈或薪,或餘種類,是所荷擔;愚夫乃以一切諸行為所荷擔。又外荷擔,屬在身肩,是能荷擔;愚夫乃以一切愛蘊為能荷擔。又外荷擔,唯以現肩荷擔所擔;愚夫乃以一切愛蘊荷擔所擔。欲捨所擔,要并除蘊,無別方便而能棄捨;乃至未能捨所擔來,恆常荷擔大重擔故,執持尫劣、微弱、細軟不靜肩故,長時無間荷所擔故。內有三德,領受如是荷擔眾苦,外則不然,是名二種荷擔差別。T30,791a
[]由於三種因緣,內身自己的荷擔苦與外在的荷擔苦有他們的差別。哪三種?一、所荷擔,二、能荷擔,三、荷擔時。
1)什麼是所荷擔?就是外在的荷擔,是屬於色法的一部分,或是稻稈或木薪,或其餘種類,是他所荷擔的東西愚癡無聞凡夫乃是以一切五蘊諸行為所荷擔的東西。
2)什麼是能荷擔?又外在的荷擔,繫屬在身體上的肩膀,就是能荷擔愚夫乃以一切愛的積聚,作為能荷擔。
3)什麼是荷擔時?又外在的荷擔,唯獨以現在肩膀上荷擔所擔的時候愚夫乃以一切愛蘊荷擔所擔
4)想要捨棄所擔的重物,要同時除去一切愛蘊,沒有其他的方法而能棄捨內荷擔;只要尚未能夠捨棄所擔負的重物的時間內,
a)恆時常常荷擔大的重擔的緣故,這是所荷擔
b)執持重擔的肩膀是瘦弱、無力、微弱、細緻柔軟,動搖不靜的緣故,這是能荷擔
c)長時期沒有間斷荷所擔的緣故這是荷擔時。內荷擔有三種功能,領受這樣荷擔眾苦,外荷擔就不是這樣,是名二種荷擔差別。

參考1.無餘斷者,謂是總句。永棄捨者,諸纏斷故。永變吐者,隨眠斷故。永滅者,未來解脫故。永盡者,過去解脫故。永離欲者,現在解脫故。永寂靜者,由見道故。永滅沒者,由修道故。當知此中,由二種道斷煩惱事,顯無餘斷。T30,766b
[]無餘斷者,就是總說的句子。永棄捨者,種種煩惱的現行斷除的緣故。永變吐者,煩惱的隨眠斷除的緣故。永滅者,煩惱已斷,所以,未來五蘊苦能解脫。永盡者,由過去惑業引生的異熟果報,能解脫。永離欲者,現在五蘊面對欲,能解脫故。永寂靜者,由於見道的緣故,能斷見煩惱。永滅沒者,由於修道的緣故,能斷愛煩惱。應當知道在這裡,由這二種道能斷見愛煩惱,表示沒有剩餘永遠斷盡。
2.復次、由八種相,得入於彼諸行生起,世俗言說士夫數中。謂如是名,如是種類,如是族姓,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若苦、若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壽量邊際。如是諸相,於菩薩地宿住念中(T30,493c),當知如前已廣分別。
[]復次,由於八種相貌,得以趣入於彼五蘊諸行生起,世俗言說的士夫數中。哪八種?就是這樣的名稱,這樣的種類,這樣的父母,這樣的飲食,這樣領受苦惱或歡樂,這樣長的壽命,這樣久的時間的安住,這樣的所擁有壽量的邊際。這樣種種相貌,在菩薩地宿住念中,應當知道如同前面已經詳細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