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四(七二七)世尊背疾;s.46.16,增一39.6
1.序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力士聚落人間遊行,於拘夷那竭城希連河中間住。
2.我今背疾
於聚落側,告尊者阿難:令四重襞疊,敷世尊鬱多羅僧,我今背疾,欲小臥息。尊者阿難即受教敕,四重襞疊敷鬱多羅僧已,白佛言:世尊!已四重襞疊敷鬱多羅僧,唯世尊知時。爾時、世尊厚襞僧伽梨枕頭,右脅而臥,足足相累,繫念明相,正念、正智,作起覺想。
3.阿難說七覺分
告尊者阿難:汝說七覺分!時尊者阿難即白佛言:世尊!所謂念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世尊自覺成等正覺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4.汝說精進耶?
佛告阿難:汝說精進耶?阿難白佛:我說精進,世尊!說精進,善逝!佛告阿難:唯精進修習、多修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是語已,正坐端身繫念。
5.異比丘即說偈
時有異比丘即說偈言:
樂聞美妙法,忍疾告人說。比丘即說法,轉於七覺分。
善哉尊阿難,明解巧便說,有勝白淨法,離垢微妙說:
念、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此則七覺分,微妙之善說。
聞說七覺分,深達正覺味,身嬰大苦患,忍疾端坐聽。
觀為正法王,常為人演說,猶樂聞所說,況餘未聞者!
第一大智慧,十力所禮者,彼亦應疾疾,來聽說正法。
諸多聞通達,契經、阿毘曇,善通法律者,應聽況餘者!
聞說如實法,專心黠慧聽,於佛所說法,得離欲、歡喜,
歡喜身猗息,心自樂亦然。心樂得正受,正觀有事行,
厭惡三趣者,離欲心解脫。厭惡諸有趣,不集於人天,
無餘猶燈滅,究竟般涅槃。聞法多福利,最勝之所說,
是故當專思,聽大師所說。
異比丘說此偈已,從座起而去。
I.參考資料
1.般泥洹經,卷下,T1,184b:
彼時,佛敕賢者阿難,施床枕,我背疾,即施床枕。佛倚右脅,屈膝累腳臥,思至真正智之道。於是,佛請賢者阿難,令說七覺意。阿難言:「唯!昔從佛聞,一志念之覺,佛用自覺成無比聖猗、無為、止、不婬、捨分、散意。二法解之覺,佛用自覺成無比聖猗、無為、止、不婬、捨分、散意。三精進之覺,佛用自覺成無比聖猗、無為、止、不婬、捨分、散意。四愛喜之覺,佛用自覺成無比聖猗、無為、止、不婬、捨分、散意。五一向之覺,佛用自覺成無比聖猗、無為、止、不婬、捨分、散意。六惟定之覺,佛用自覺成無比聖猗、無為、止、不婬、捨分、散意。七行護之覺,佛用自覺成無比聖猗、無為、止、不婬、捨分、散意。佛言:阿難!已能言之,宜必精進。對曰:唯。能言者當精進。如是,阿難!仂行者得道疾。佛起基坐,思惟法意。
有比丘說頌曰:
甘露化,從佛出,疾如聽,弟子陳,教以此,勸後學,七覺妙,宜諮賢。
由佛興,使我得,清白行,無玷缺,學當知,正志念,愛喜法,精進入。
一向專,護定意,如法解,為淨智,有疾者,宜聞斯,覺微想,除邪思。
是疾者,為法王,道寶出,自此源,彼猶尚,請聆法,況凡夫,而替聞。
勝上首,明弟子,來問疾,務聽真,在聖哲,猶不厭,何況餘,欲廢聞。
若過時,聞道備,起他想,心乖異,如彼為,非愛喜,佛之教,無雜思。
愛喜者,一向法,為無為,心行寂,已正止,無聞想,是名為,法解覺。
眾行滅,智已淳,自歸此,三世尊,願一切,人天神,共學慈,大道真。
今聖師,滅度後,眾賢必,紹教明,尊時講,誦法言,願神骨,助化行。
2.增一,T02,731a: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於爾時,尊者均頭身抱重患,臥在床褥,不能自起居。是時,均頭便念:如來世尊今日不見垂愍,又遭重患,命在不久,醫藥不接。又聞世尊言:一人不度,吾終不捨。然今獨見遺棄,將何苦哉!爾時,世尊以天耳聞均頭比丘作是稱怨。是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皆集至均頭比丘所,問其所疾。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世尊將眾多比丘漸漸至均頭比丘房。是時,均頭遙見如來來,即自投地。爾時,世尊告均頭曰:汝今抱患極為篤重,不須下床,吾自有坐。爾時,世尊告均頭曰:汝所患為增為損,不增損乎?有能堪任受吾教也?是時,均頭比丘白佛言:弟子今日所患極篤,但有增無損也。所服藥草,靡不周遍。世尊問曰:視瞻病者竟為是誰?均頭白言:諸梵行來見瞻視。爾時,世尊告均頭曰:汝今堪與吾說七覺意乎?均頭是時,三自稱說七覺意名:我今堪任於如來前說七覺意法。世尊告曰:若能堪任向如來說,今便說之。是時,均頭白佛言:七覺意者,何等為七?所謂念覺意,如來之所說,法覺意、精進覺意、喜覺意、猗覺意、定覺意、護覺意。是謂,世尊!有此七覺意者,正謂此耳。爾時,尊者均頭說此語已,所有疾患,皆悉除愈,無有眾惱。是時,均頭白世尊言:藥中之盛,所謂此七覺意之法是也。欲言藥中之盛者,不過此七覺意,今思惟此七覺意,所有眾病皆悉除愈。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受持此七覺意法,善念諷誦,勿有狐疑於佛、法、眾者,彼眾生類所有疾患皆悉除愈。所以然者,此七覺意甚難曉了,一切諸法皆悉了知,照明一切諸法,亦如良藥療治一切眾病,猶如甘露食無厭足。若不得此七覺意者,眾生之類流轉生死。諸比丘!當求方便,修七覺意。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3.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十六,T28,117c:
曾聞世尊遊行人間而患背痛,敷鬱多羅僧,枕僧伽梨,右脅而臥,告阿難言:汝今當為諸比丘說法。爾時,阿難為諸比丘解說覺意:諸長老!如來以念覺意故而得成道,亦為他說,乃至廣說,擇法覺意、精進覺意。當於阿難分別覺意時,世尊自憶念過去無數阿僧祇劫行諸方便,皆是精進力。以憶念故,而起喜心,令此有患四大速滅,無患四大速生,背痛即除,尋起加趺,而坐告阿難言:汝說精進耶?阿難言:如是!佛言:善哉!善哉!阿難!實如汝所言,精進能生菩提。以是事故,稱可阿難。
4.大智度論,卷第四,T25,86b:
復次,有菩薩得一法,是阿鞞跋致相。何等一法?正直精進。如佛問阿難:阿難!汝說精進?如是,世尊!阿難!汝讚精進?如是,善逝!阿難!常行、常修、常念精進,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經廣說。
5.大智度論,卷第十五,T25,173c:
復次,如阿難為諸比丘,說七覺意;至精進覺意,佛問阿難:汝說精進覺意耶?阿難言:說精進覺意。如是三問、三答。佛即從坐起,告阿難:人能愛樂修行精進,無事不得;得至佛道,終不虛也。如是種種因緣,觀精進利而得增益。如是精進,佛有時說為欲,或時說精進,有時說不放逸。譬如人欲遠行,初欲去時,是名為欲;發行不住,是為精進;能自勸勵,不令行事稽留,是為不放逸。以是故,知欲生精進,精進生故不放逸,不放逸故能生諸法,乃至得成佛道。復次,菩薩欲脫生、老、病、死,亦欲度脫眾生,常應精進一心不放逸。如人擎油缽行大眾中,現前一心不放逸故,大得名利。又如偏閣嶮道,若懸繩,若乘山羊;此諸惡道,以一心不放逸故,身得安隱,今世大得名利。求道精進,亦復如是;若一心不放逸,所願皆得。 復次,譬如水流,能決大石;不放逸心,亦復如是。專修方便,常行不廢,能破煩惱諸結使山。復次,菩薩有三種思惟:若我不作,不得果報;若我不自作,不從他來;若我作者,終不失。如是思惟,當必精進,為佛道故,懃修專精而不放逸。
6.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T25,249c:
復次,是精進諸佛所樂,如釋迦牟尼佛精進力故,超越九劫,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如說:一時,佛告阿難:汝為諸比丘說法,我背痛小息。爾時,世尊四襞鬱多羅僧敷下,以僧伽梨枕頭而臥。是時阿難說七覺義,至精進覺,佛驚起坐,告阿難:汝讚精進義?阿難言:讚!如是至三。佛言:善哉!善哉!善修精進,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道!以是義故,佛精進無減,病時猶尚不息,何況不病!
7.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七,T24,391c:
阿難陀言:如世尊教。即隨佛後往壯士生地,既渡金河去城不遠,於路邊住,告阿難陀曰:我今背痛,汝可以我嗢呾羅僧伽疊為四重,我欲偃臥,以自消息。時阿難陀聞佛敬已,即疾疊衣,白言:已作,願佛知時。于時,世尊自疊僧伽胝枕頭,右脅而臥,具說如前。復告阿難陀:汝當宣說覺分之法。時阿難陀白言:大德世尊於此覺分自證自覺親為我說,依於閑靜,依於離欲,依於寂滅,斷諸緣務,勤修於念、擇法、精進、喜、安、定、捨。此覺分法,大德世尊自證自覺之所宣說。阿難陀!汝說如是七覺分法,依閑靜等,若多修習、勤精進者,當得無上正等菩提。說是語已,佛即起坐,正念思惟端身而住。時有苾芻而說頌曰:
世尊自勸喻 令宣微妙法 可為諸病人 當說菩提分
大師身有疾 并為病苾芻 於覺分法門 敷演令開悟
善哉阿難陀 白法皆圓滿 聰明有大智 巧說牟尼法
於正念擇法 精勤喜覺分 輕安及定捨 善能分別說
無上調御師 樂聞覺分法 雖身有疾苦 無辭尚起聽
佛為法主尊 是能開導者 為法尚殷重 何況所餘人
復有諸賢聖 於十力教法 假令遭病苦 起聽不辭勞
此等善持經 及以明律論 尚樂聞正法 餘人何不聽
世尊離染教 聞已如說行 繫念法精勤 當得於喜分
由心有喜故 為此身輕安 由安有樂生 從樂生於定
由有妙定捨 了諸行無常 能離三有生 染著心不起
能離諸有苦 不樂於人天 證無上涅槃 如薪盡火滅
如是大利益 皆從聞法生 是故勸臨終 諦聽於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