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雜阿含-80


一三七(八0)聖法印知見清淨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於空三昧未得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說聖法印知見清淨。諦聽,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說:我於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莫作是說!所以者何?若於空未得者,而言我得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無有是處。

3.於空三昧已得
若有比丘作是說:我得空,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此則善說。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斯有是處。

4.云何為聖弟子知見清淨?
云何為聖弟子知見清淨?比丘白佛:佛為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說法已,如說奉行。

4.1.善觀色無常,磨滅,離欲之法
佛告比丘:若比丘於空閑處,樹下坐,善觀色無常,磨滅,離欲之法。如是觀察受、想、行、識,無常,磨滅,離欲之法。

4.2.
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空。如是觀者,亦不能離慢知見清淨。

4.3.無相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4.4.無所有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貪相斷,瞋恚、癡相斷,是名無所有。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4.5.觀察我、我所從何而生
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我、我所從何而生?觀察我、我所,從若見、若聞、若嗅,若嘗、若觸、若識而生。

4.6.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識因緣為常,為無常?
復作是觀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識因緣為常,為無常?復作是思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因、彼緣皆悉無常。

4.7.聖法印知見清淨
復次、彼因、彼緣皆悉無常,彼所生識云何有常!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是名比丘當說聖法印知見清淨,如是廣說。

5.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離慢知見清淨
[論說]於諸行中,略有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何等為二?一、不善清淨,二、善清淨。T30791a
[]對於五蘊諸行中,大略的說有二種遠離增上慢,觀察無我見。哪二種?一、不完善的清淨,二、完善的清淨。
[參考]廣五蘊論講記,印順。
云何我慢?謂於五取蘊,隨計為我或為我所,如是心高舉為性。云何增上慢?謂未得增上殊勝所證之法,謂我已得,如是心高舉為性。增上殊勝所證法者,謂諸聖果及三摩地、三摩缽底等。於彼未得,謂我已得,而自矜倨。
[]1)什麼是我慢?在這個五取蘊上,可能執著色是我,或者是受是我,或者是想是我、行是我、識是我,隨便執著一種是我。或者是色是我所,或者是受是我所,在五蘊之中,隨便執著一種是我所。因我而生起的慢,普通叫自尊心,就是好像自己比別人好,自己要尊重自己的心理,這就是我慢,不為什麼,就是為了我。
2)什麼是增上慢?根本沒有得到這種增上,這種好的法,自以為我已經得到,就自以為比人家高多。什麼是增上?就是殊勝所證之法,就是初果乃至阿羅漢、緣覺、佛諸聖果及心能夠平等而持,心能夠到達平等,有種種神通等功德現起。所以,對於這許多增上殊勝的證法,沒有得到而自以為已經得到,心就高舉,自己比人家好。

II.
[經文]若比丘於空閑處,樹下坐,善觀色無常,磨滅,離欲之法...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心樂清淨解脫,是名為空。如是觀者,亦不能離慢知見清淨。
[論說]云何名為不善清淨?謂如有一遠離而住,依觀諸行無常性忍,由世間智,於無我性發生勝解。T30791a
[]什麼叫作名不完善的清淨?不完善的清淨,就是見道之前,有漏的空、無我的觀察,能伏我、我所的見解。就是譬如有一人,在遠離人群寂靜的地方安住,依照觀察五蘊諸行是無常的體性,而能忍同、同意,由於世間智,就是四種善根中忍位的智慧,因為尚未斷除我見,還是有漏,但是對於無我的體性發動生起深刻的理解。

III.無相
[經文]復有正思惟三昧,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論說]因此勝解,於眼所識色,乃至意所識法,等隨觀察,我、我所相不現行故,說名為T30791a
[]因為這樣的無我殊勝的理解,在眼根所識知的色境乃至意根所識知的法境,平等整體而觀察,或是隨順其中一個而觀察,觀察的時候我、我所的相貌,在內心中沒有現起活動的緣故,說名為斷。

IV無所有
[經文]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貪相斷,瞋恚、癡相斷,是名無所有。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淨。
[論說]又能制伏四外繫所攝貪、瞋、癡三種所有:謂貪欲身繫,攝貪所有;瞋恚身繫,攝瞋所有;餘二身繫,攝癡所有。當知此中極鄙穢義,是所有義。T30791a
[]能制伏四種外道的繫縛貪、瞋、癡三種所有為這四種所涵蓋。就是貪欲身繫,涵蓋貪所有;瞋恚身繫,涵蓋瞋所有;其餘二種身繫,涵蓋癡所有。應當知道,在這裡,極端的鄙陋、濁穢,就是所有的意義。[參考煩惱差別能攝依事,故名所有。什麼是所有?依事,就是我們的生命體,因為不管是善事也好,不管是惡事也好,都要靠這個身體,才能成就。所以身體是依事,就是一切事業的依止處。誰能得到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貪瞋癡。貪瞋癡是能攝,依事是所攝。所以,這個身體是在貪瞋癡的控制之下,是貪瞋癡所擁有的。]
[參考]四縛,佛光大辭典
什麼是四身繫,又作四結、四縛。指繫縛眾生身心,使其流轉於生死之四種煩惱。
欲愛身縛,又作貪欲身縛、貪身繫。謂欲界眾生對於五欲順情等境,心生貪愛,起諸惑業,束縛於身而不得解脫。瞋恚身縛,又作瞋身縛。謂欲界眾生對於五欲違情等境,起瞋恚煩惱而不得解脫。戒盜身縛,又作戒取身繫。謂計非因為因,持守雞戒、狗戒等邪戒,而增長惑業,束縛於身。我見身縛,又作實執取身繫。我見,即我執,於非我之法妄計為我。由此我見而增長諸惑業,束縛於身。

離增上慢無我智者,如理作意共相應故,定地攝故,當知此智,由二因緣不善清淨:一者、即於此時,謂於趣入順決擇分善根位時,有麤我慢隨入微細現行作意間無間轉。由是因緣,作如是念:我今於空能修、能證,空是我有;由是空故,計我為勝。如空,無相及無所有,當知亦爾。二者、能令彼法現行因緣,謂於諸欲或薩迦耶有染愛識。由於如是有染愛識,不遍了知增上力故,便為諸欲、薩迦耶愛之所漂溺。由此意樂,於彼涅槃不能趣入,其心退還,如前已說。
[]什麼是遠離增上慢的無我智
1)因為與如理作意共同相和、相順的緣故,因為屬於定地的緣故,在四善根的階段,觀察無我的活動,所以稱為屬於定地。
2)當知道這個無我的智慧,由於二種因緣不是完善的清淨。哪二種?
一者、就在這個時候,就是在趣向、進入順決擇分善根位的時候,有麤略的我慢隨著空三昧的觀察進入內心,因為我慢微細的現前活動,在內心作意於空三昧的時候,有時候我慢會間斷不現前,有時候我慢沒有間斷的現前。由於這樣的因緣,作這樣的思惟:我現今對於空能修、能證,空是我所擁有由於這樣空的見解的緣故,認為我是殊勝、勝過別人。像空一樣的情形,無相及無所有,應當知道也是這樣。就是在觀察空無我、無我所的無相,以及無貪瞋癡三種所有的無所有的時候,我見及我慢有時候間斷不現前,有時候沒有間斷的活動
二者、能令彼麤略我慢這樣的事情現前活動的因緣,就是對於諸欲或是薩迦耶有染污的貪愛心。由於這樣有染污的貪愛心,因為不能周遍了知,這樣的不能周遍了知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緣故,就為諸欲、薩迦耶這樣的愛所漂溺。由於這種內心傾向於諸欲、薩迦耶的情況,對於彼涅槃不能趣向進入,他的心從涅槃退失,如前面聲聞地第三十四已經說過。
[參考]順分,佛光大辭典等
順為順益之義,分為部分之義。順益其所順法之部分名為順分。此有三種:
順福分,為感世間可愛之果之有漏善根。五戒十善等法是也。
順解脫分,解脫為涅槃。為定能感涅槃果之有漏善根。此善生巳,則使彼有情名為身中有涅槃之法,若聞說生死有過,諸法無我,涅槃有德,身之毛豎,悲泣墮淚,當知彼既植順解脫分之善也,是為聲聞乘之三賢位。什麼是三賢?指植育順解脫分之善根(即修有漏善根)三位,即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三位。四善根稱為內凡,此三位則稱外凡。
順決擇分,是煖,頂,忍,世第一法之有漏善根也。決擇者,見四諦之理之無漏勝慧決謂決斷。擇謂簡擇,決斷簡擇,謂諸聖道,以諸聖道能斷疑故及能分別四諦相故,分者部分之義,此四善根之功德,能順益其勝慧一分之見道決擇智,使彼出生,名為順決擇分。

V.八相
[經文]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
[論說] 又由八相能遍了知,遍了知故,除諸過患,當知是名極善清淨,離增上慢無我真智。T30792a
[]由於八種相貌能夠周遍了知,因為周遍了知的緣故,遣除種種的過患,應當知道,就稱為很完善的清淨,遠離增上慢無我真實的智慧。
[參考]成實論,卷16T32, 373b
說無常、有為、作起、從眾緣生、盡相、壞相,即是無常行。離相,即是苦行。滅相,即是空、無我行。

1.無常
無常者,謂性破壞、朽敗法故。T30766a
又於此中,已滅壞故,滅壞法故,說名無常。T30792a
[]1)什麼是無常?就是各自的體性是會破壞,腐朽、敗壞的事情的緣故。
2),在這有為法中,已經滅失敗壞的緣故,這是指過去。會有滅失敗壞的事情的緣故,這是指現在,說名無常。
2.有為
有為者,謂依前際所尋思故。T30766a
諸業煩惱所集成故,說名有為。T30792a
[]1)什麼是有為?就是依於過去世,有所尋思的緣故。
2)因為是由種種業、煩惱所集合而成的緣故,說名有為。
3.
造作者,謂依後際所希望故。T30766a
由昔願力所集成故,名思所造。T30792a
[]1)什麼是造作?就是依於未來世,有所希望的緣故。
2)由過去世希願的力量所集合而成的緣故,名思所造。
4.從緣起
緣生者,謂依現世眾因緣力所生起故。T30766a
從自種子現在外緣所集成故,說名緣生。T30792a
[]1)什麼是緣生?就是依於現在世,因為眾多因緣的力量所生起的緣故。
2)從各自種子為因緣,現在的種子之外的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所集合而成的緣故,說名緣生。
5-7.盡法、歿法、破壞法
A.有盡法者,謂一分盡故。B.有盡法者,謂全分滅故。T30766a
於未來世衰老法故,說名盡法。T30792a
A.有沒法者,謂全分滅故。B.有沒法者,謂相續變壞故。T30766a
死歿法故說名歿法。未老死來,為疾病等種種災橫所逼惱故,名破壞法。T30792a
[]1)什麼是有盡法?就是一分盡故,就是過去。又什麼是有盡法?就是全分滅故,過去已盡,未來當盡,現在正盡。在未來世,衰老的事情的緣故,說名盡法。
2)什麼是有沒法?謂全分滅故,墮在三世,三世俱沒。什麼是有沒法?就是前後連續無間斷,會變壞故。因為死歿的事情的緣故,說名歿法。
3)未來的老與死的到來,將為疾病等種種災橫所逼迫苦惱的緣故,名破壞法。
8.滅法離欲法
有離欲法者,謂過患相應故。T30766a
有滅法者,謂一切有為法皆有出離故。T30766a
由依現量能離欲故,能斷滅故,名於現法得離欲法及以滅法。
[]1)什麼是有離欲法?就是與過患相順、相和的緣故。什麼是有滅法?就是一切有為法,皆有出離的緣故。
2)由於依照現前的經驗能夠捨離欲的緣故,能斷滅欲的緣故,稱為在現在的生命體中,能得到離欲的事情,以及滅的事情。
9.斷知法
當知此中,除離欲法及以滅法,由所餘相,略觀三世所有過患,由所除相,觀彼出離。若由如是過患、出離,遍知彼識,名善遍知。T30792a
[]應當知道在這當中,扣除離欲的事情,以及滅的事情,經由所剩餘的相貌,概略地觀察三世所有的過患。經由所扣除的相貌,觀察彼欲的出離。假設由於這樣觀察過患、出離,能周遍知道他的心識,稱為完善的周遍了知。
10.聖法印知見清淨
一切法中無有我性,名諸法印。即此法印隨論道理,法王所造,於諸聖身不為惱害,隨喜能得一切聖財,由此自然吉安,超度生死廣大險難長道,是故亦名眾聖法印。當知此中,由前名通達智,由後名善清淨見。T30792b
[]1)一切法中,沒有我的體性,稱為諸法的印
2)就是這個法印隨順言論的道理,由法王所造作,對於眾多的聖人五蘊身不會帶來苦惱、傷,如果能隨順、歡喜諸法是無我,反而能得一切聖人所具有的法財由於這個法印,如同得到國王的印章,能通行無礙自然而然吉祥平安,超越度過生死這條廣大、危險艱難、漫長的道路,因此,也稱為眾聖法印。當知道在眾多的聖人的位置中,有學是前,無學是後。所以,有學的無我智,稱為通達智無學的無我智,稱為完清淨的見解。
[參考]法印,佛光大辭典等
1)法,指佛法、佛教;印,即旗印、印記、標幟。法印係指佛教之旗幟、標幟、特質,乃證明為真正佛法之標準。
2)又印有真實、不動不變之義,得佛法印,故通達無礙,如得王印,則無所留難。

VI.離慢
[參考] 1.瑜伽師地論,卷90T30811c
若慢為因,有三過患。離慢為因,有三勝利。
當知此中懷憍慢者,於涅槃界其心退還,由怖畏故,是名第一過患。
於諸惡行恒現行中,及於可愛諸雜染事,其心趣入,是名第二過患。
於涅槃界,深生怖畏增上力故,便能生起當來生等生死重病。如由怖畏增上力故,如是亦由於諸惡行,及於可愛諸雜染事,其心趣入增上力故,堪能生起當來生等生死重病。如生等病,眼等處癰,貪等毒箭,當知亦爾,是名第三過患。與此相違,當知即是離慢為因三種勝利。
[]若是慢作為原因,有三種過患。若是遠離慢作為原因,有三種殊勝的利益。
1)哪三種過患
a)當知道在這裡,假使懷有憍慢的人,對於涅槃界,他的道心會退失還回,由於內心生起恐怖、害怕的緣故,這稱為第一種過患。
b)對於眾多的惡行恒常令其現前活動,以及對於可愛的眾多夾雜染污的事情,他的心趣向、進入,這稱為第二種過患。
c)對於涅槃界,深深地生起恐怖、害怕的強大力量的緣故,就能夠生起當來世的生老病死等的生死重大的病苦。像由於恐怖、害怕的強大力量的緣故,這樣也由於眾多的惡行,以及對於可愛諸雜染的事情,他的心趣向、進的強大力量的緣故,有能力生起當來的生老病死等的生死重大的病苦。就像生等病,眼等六處是生起癰的地方,貪等三毒是箭,應當知道也是如此,這稱為第三種過患。
2)和這三種過患互相違反,應當知道就是捨離慢作為原因的三種殊勝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