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不死矯亂論
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如經廣說應知。彼諸外道,若有人來依最勝生道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問苦集滅道,便自稱言不死亂者。隨於處所,依不死淨天不亂詰問,即於彼所問,以言矯亂,或託餘事方便避之,或但隨問者言辭而轉。
[解]1)什麼是不死矯亂論?就是外道認為他們是永久不死。但是若問他:為什麼不死?他就是矯亂,不正面、分明的回答你的問題,心裏面就要欺騙你。矯是指他的內心,不說老實話,內心裏面存心欺騙你。亂,就是說出來的話混亂不分明。有四種不死的矯亂的外道的這種人,所以叫做不死矯亂論者。這四種不矯亂的外道的思想,在《長阿含經》裏面《梵網經》以及《沙門果經》有詳細說明。
2)他們很多有這一思想的外道,假設有人來到他的面前,依最勝生道,提出問題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提出問題來問苦集滅道。最勝生道是什麼呢?就是修學善法,能在人間、天上獲得最殊勝的生命、最理想的生命,所以叫做最勝。在人間也是最勝,到天上也是最勝,就是要能夠學習五戒十善,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最勝生的道路。從這條道路,向不死矯亂外道提出這個問題,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不善?來問他。什麼是決定勝道?就是出世間的三乘聖道。決定勝是什麼意思呢?世間善法能得最勝生,還不是決定勝,因為在人間、天上修學一些善法,有的時候可能做惡,又從人間、天上退到三惡道。若是出世間的善法,不會再退到生死凡夫的境界,才是最安穩,能令你斷除煩惱得涅槃的這一條道路,叫做決定勝道。從這個立場來向他提出問題,什麼叫做苦?什麼叫做集?什麼叫做滅?什麼叫做道?若有人向不死矯亂外道提出這兩個大問題,不死矯亂外道就這樣回答:我是永久不死,不亂的這麼一個人。
3)隨你在什麼地方,依不死淨天,不亂詰問。什麼是不死淨天呢?指佛教徒得到四禪,在四禪裏面修四念處,調伏愛見慢的煩惱,心得解脫一切煩惱。這樣的不死清淨,得清淨解脫的天人,就是佛法中的聖人。這個不死矯亂,如果得到世俗的四禪八定,不是無漏的四禪八定,也自稱是不死淨天。a)現在佛法中的不死淨天,很分明的依最勝生道,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問苦集滅道,這樣提出問題問他。那個虛偽的不死淨天,就是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即於彼不死淨天所問的問題,不分明的答覆你,心裏面就是欺誑你。為什麼會這樣?譬如說初果、二果聖人還沒得四禪八定,若心裏面與法性相應的時候,有四禪八定的外道,不知道初果、二果聖人是怎麼回事。而初果、二果聖人也不知道外道入定的情況,互不相知。若是得到四禪八定的三果、四果阿羅漢,對於得四禪八定的外道入定的情況就知道,而外道沒辦法知道三果、四果的神通是什麼。所以,這種情形他心裏面有一點顧慮,有點害怕,就不敢說真實話,不敢正面答覆,以言矯亂。b)或者是假說其他的事情,顧左右而言他,避免這些問題,不答覆這些問題。c)或者不說別的話,你問的那個話,就隨你問的那句話,同意你這麼說。
amara
avikṣepa-vādaḥ katamaḥ / yathā api iha ekatyyaḥ/......
manda- momuha eva /
是中,第一不死亂者,覺未開悟。第二於所證法,起增上慢。第三覺已開悟,而未決定。第四羸劣愚鈍。
[解]這四種中,第一種不死亂者,對於最勝生道和決定勝道的苦集滅道,應該覺悟,但是未開悟,他不明白,所以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第二種不死矯亂論外道,對於他自己用功修行所成就的境界,生起錯誤的想法,是什麼呢?得到世俗的四禪,就認為得到佛法中的聖道,就是得涅槃。這樣心裏面生出來高慢心。因為,對於殊勝的聖人境界,他沒有得到,認為得到,因此而生高慢心,就叫做增上慢。對真實得到無漏禪定,得大解脫的聖人,他還是不能回答他的問題。第三種,對於應該覺悟的最勝生道的善不善,以及決定勝道的苦集滅道的道理,多少明白,但是不是真實明白,所以未決定。第四種不死矯亂論者,對於最勝生道、苦集滅道都是不明白,特別愚鈍。因為,他修四禪的時候,多偏止的修行,所以特別愚鈍,智慧不夠。
又復第一怖畏妄語,及怖畏他人知其無智故,不分明答言我無所知。第二於自所證未得無畏,懼他詰問,怖畏妄語,怖畏邪見故,不分明說我有所證。第三怖畏邪見,怖畏妄語,懼他詰問故,不分明說我不決定。如是三種,假託餘事以言矯亂。第四唯懼他詰,於最勝生道及決定勝道皆不了達,於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說言我是愚鈍都無所了;但反問彼,隨彼言辭而轉,以矯亂彼。此四論發起因緣,及能計者,并破彼執,皆如經說。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見住。若有人來有所詰問,即以諂曲而行矯亂,當知此見是惡見攝。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解]又復,第一種覺未開悟的不死矯亂外道,是怖畏妄語。入禪定,知道向他提出問題這個人,莫測高深,這位外道心裏面害怕,不敢正面答覆,害怕對方會批評他妄語,胡說八道。為什麼呢?害怕自己說錯話,對方說他是妄語。也害怕那個人知道他沒有智慧。所以,不明明了了、不坦白的說出我無所知這句話。
第二種,對於自己所成就的世俗的禪定,沒能成就無所恐懼的境界。佛法完全不同,能夠無我、無我所的人沒有恐怖,有我、我所的人都恐怖。外道得四禪,心裏面還是有恐怖,還怕人家提出問題問他。害怕什麼呢?a)害怕人家問他。b)害怕人家說他是妄語。c)害怕對方說他是邪知邪見。因為他自己得色界四禪,超過一般的凡夫境界,但是他不敢分明的解說,怕對方說他是邪知邪見,所以不明白說我證到什麼境界。
第三種,怖畏邪見,又怖畏妄語,又害怕別人提出問題,所以不分明說我不決定。如是三種不死矯亂外道,假托別的事情,說欺騙人的話,不正面、不分明的答覆。
第四種,只怕別人提出問題問他,對於最勝生道的善不善法,及決定勝道的苦集滅道,都不明白。於世間的文字,也不是善知。他也不明明白白的向對方說,我這個人太笨、太遲鈍,我什麼都不明白。只是反過來,向對方提出問題,隨對方的話,答覆問題。以矯亂彼,就這樣,內心裏面還是欺騙,不真實。這四個不死矯亂論,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以及有這種思想的人,再加上破除他們的執著,都是像《長阿含經》所說。由彼四種外道,心裏面就是多怖畏故,就是依此見為依止處。若有人來有所詰問的話,就是不老實,表面是一個樣,內心裏面又一樣,來欺騙對方。所以,這樣人的思想不是個善法,是惡見,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tatra]
prathamo mṛṣā-vāda-[bhaya-bhī]to ajñāna-bhaya-bhītaś ca
spaṣṭaṃ na vyāka- roti na jānāmi iti /dvitīyaḥ
paryanuyoga-bhayabhīto mṛṣāvādabhayabhīto mithyādṛṣṭi-
bhayabhītaḥ spaṣṭaṃ na vyākaroty adhigatavān asmi
iti/tṛṭīyo mithyādṛṣṭibhayabhītaḥ
paryanuyoga-bhayabhītaḥ spaṣṭaṃ na vyākaroty a ham
adhigatavān asmi iti / te ta[tra a]py anyena anyaṃ
pratisaṃ[ha]ranto vācā vikṣepamāpadyante / caturthaḥ
paryanuyo -gabhayabhīta evaṃ sarveṇa sarvam abhyudayamārgo
niḥśreyasamārga iti vyañjana- mātra-kuśalo api spaṣṭaṃ
na vyākaroti momuho asmi iti / sa param eva saṃpṛcchati /
tad-anuvidhānato vācā vikṣepam āpadyate / teṣāṃ vādānāṃ
kāraṇam apy uktarūpaṃ / pudgalo apy uttaram api yathāsūtram
eva /yata eva bhītās tatra parāviharanti iti / yatra punar eṣām
evaṃ bhavati / evam āgate prati-vādini tatra śāṭhyena
pratipattavyam iti / idam atra dṛṣṭi-gataṃ veditavyaṃ /
tasmād eṣo api vādo ayoga-vihita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