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有尋有伺等三地-4.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4.6.宿作因論


4.6.宿作因論
宿作因論者,猶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廣說如經。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者,謂現所受苦。皆由宿作為因者,謂由宿惡為因。由勤精進吐舊業故者,謂由現法極自苦行。現在新業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謂諸不善業。如是於後不復有漏者,謂一向是善性故,說後無漏。由無漏故業盡者,謂諸惡業。由業盡故苦盡者,謂宿因所作及現法方便所招苦惱。由苦盡故得證苦邊者,謂證餘生相續苦盡。謂無繫外道作如是計。
[]什麼是宿作因論?就是過去很久所做的業力,是現在得果報的因。就是說有一類人,或者是沙門、或者是婆羅門,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言論。下面是解說經文,1)什麼是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就是現所受苦。就是現在他所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裏面的痛苦。這就是補特伽羅所受,這是受苦說。
2)什麼是皆由宿作為因?就是由宿惡為因。由過去的時候,造很多的罪惡為現在受苦的原因。過去造很多罪,所以現在要受苦。
3)什麼是由勤精進吐舊業故?就是由現法極自苦行。現在這個人明白、信受這樣道理。現在的色受想行識,他能夠很努力不懈怠,自己給自己受很多的苦。或者多少天不吃飯,或者吃的很少,或者是太陽曬,或者是用火來烤,或者一個腳站在那裏,冬天不穿衣服,或者都不穿衣服,做很多奇怪的事情給自己苦惱。由這樣現在勤精進受苦。什麼是吐舊業?就是過去造的罪就排遣出去,現在多受苦,過去的罪就消除。
4)什麼是現在新業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就是諸不善業。現在不要造罪,這樣的行為就把現在的罪業損害,也就是不生起。現在不造罪,就沒有罪的生起。
5)什麼是如是於後不復有漏?就是一向是善性故,說後無漏。就是過去的罪業,由現在的勤精進的修苦行滅掉,現在的新業也不造,這樣以後的生命就不再有罪。因為把罪業都消除,剩下來只是良好的一種功德,以後就沒有漏,沒有罪業。
6)什麼是由無漏故業盡?就是諸惡業。因為無漏的緣故,叫做業盡,就是一切的罪業盡,也就是無漏。
7)什麼是由業盡故苦盡?就是宿因所作的罪業,所招的苦惱盡了,及現在法方便所招的苦惱也沒有,就叫做業盡故苦盡。現在的生命體上有二種苦惱,一種是宿因所作的罪業,所招的苦惱。一個是現法方便所招的苦惱。
8)什麼是由苦盡故得證苦邊?就是現在的生命要受苦,將來以後的生命體上相續苦盡,一直是沒有苦惱,就是得解脫,達到苦惱的邊際。無繫外道作如是計。
pūrva-kṛtahetu-vādaḥ katamaḥ / yathā api iha ekatyyaḥ śramaṇo vā brāhmaṇo vā iti vistareṇa yathā-sūtraṃ / yat kiñcid ayaṃ puruṣa-pudgalaḥ pratisaṃvedayata iti duḥkham ity abhiprāyaḥ / pūrva kṛta-hetukam iti pāpaka-hetukam ity abhiprāyaḥ / paurāṇānāṃ karmaṇāṃ tapasā vyantī- bhāvād iti dṛṣṭa-dharmikeṇa kaṣṭena ity abhiprāyaḥ / navānāṃ ca karmaṇām akaraṇa-samuddhātād ity akuśalānām ity abhiprāyaḥ / evam āyatyām anāsrava iti // ekānta-kuśalatā āyatyām anāsrava ity ucyate / anāsravāt karma-kṣaya iti pāpasya ity abhiprāyaḥ / karma-kṣayād duḥkha-kṣaya iti pūrva-kṛta-hetukasya ca dṛṣṭa-dharma-aupa kramikasya ca ity abhiprāyaḥ / duḥkha-kṣayād duḥkhasya anta-kriyā bhavati iti anya-janma-prābandhikasya ity abhiprāyaḥ / tad yathā nirgranthāḥ //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猶如有一為性尋思 、為性觀察 ,廣說如前。由見現法士夫作用不決定故。所以者何?彼見世間雖具正方便而招於苦,雖具邪方便而致於樂。彼如是思:若由現法士夫作用為彼因者,彼應顛倒。由彼所見非顛倒故,是故彼皆以宿作為因。由此理故,彼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問:什麼因緣故,彼諸外道有這樣的見,有這樣的論呢?答:因為內心裏面有這樣的思想,就是理;發出來的言論就是教。什麼是教呢?前面因中有果論說過。什麼是理?猶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也像因中有果論說過。為什麼有這樣的理論呢?就是看見現在的生命體上的人,發出來的作用,不是決定。什麼叫作用不決定呢?尼乾子外道看見世間人,雖然有正當的思想,有道德,做很多的慈善事業。應該受樂,但事實上招引來很多的不如意。善業的作用,沒能得善報,而卻得苦惱,這是善業得善報不決定。雖然那人沒有道德的思想,沒有道德的行為,做很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應該受惡報。反而得到很多滿意的事情,受很多樂的果報。就是做惡事不決定得惡報,做善事不決定得善報。他看見這樣不決定、不公平的這種現象,內心就想、觀察思惟,什麼道理呢?若是由於現在生命體的人,發出來的作用,為彼受苦、受樂的因,那麼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世界,不是一個合道理的世界。為什麼?做好事,結果受惡報,這不是顛倒嗎?做惡事應該受惡報,結果受樂報,這是顛倒。因此那個尼乾子,就提出他深一層的見地,認為他的見地是最正確,不是顛倒的。什麼見地?就是他現在所受苦樂的果報,不是現在的行為招感,是過去世做善、做惡。由這樣的見地,所以他就發起這樣的思想,建立這樣的言論。
kena kāraṇena evaṃdṛṣṭir bhāvaty evaṃvādī āgamato yuktitaś ca// āgamaḥ pūrvavat / yuktiḥ katamā / yathā api iha ekatyyas tārkiko bhavati iti pūrvavat / dṛṣṭe dharme puruṣa-kārasya vyabhicāra-darśanataḥ / tathā hi / sa paśyati loke samyakprayogavatām api duḥkham utpadyamānaṃ / mithyā- prayogavatām api sukham utpadyamānaṃ /tasya evaṃ bhavati sacet puruṣa- kāra-hetukaṃ syāt / tad etad viparyayāt syāt /yasmāt tan me tad viparyayād bhavati tasmāt pūrvahetukam etad iti yena evaṃdṛṣṭir bhavaty evaṃ-vādī //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現法方便所招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法方便為因?若用宿作為因者,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故,現在新業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於後不復有漏,乃至廣說,不應道理。若用現法方便為因者,汝先所說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由宿作為因,不應道理。如是現法方便苦,宿作為因故,現法士夫用為因故,皆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現在應該提出問題問你。你心裏究竟想怎麼的呢?現法方便所招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法方便為因?現法方便,也就是他勤精進由現法極自苦行,如臥在有刺的草上面,來刺這身體讓他受苦,由現在的生命體表現出來的一種活動,叫做現法方便。這個苦,是現法方便所招之苦,所以,這個苦不是宿作為因,是現在自己給自己制造的苦,不能說這個苦是宿作為因。所以論主問:修苦行這個苦,是現法方便招引來的呢?是宿作的罪業招引來的呢?a)若是說,現法方便修苦行受這個苦,是以宿作的罪為因由。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故等理由,就不合道理。怎麼說呢?因為你說現在受的苦是宿作為因,但是你現在修苦行受苦,很明顯是現法方便招引來。如果不要自己制造苦惱,那個苦應該是宿作為因。但是,現在是你故意制造的苦,這是現法為因,所以,受苦就能夠排遣過去的罪業,這話說的不合道理。b)若所有的苦都是由現法方便為因,現在他的生命體上發出來的思想行為有錯誤,所以招感苦惱。若是這樣,你以前所說的那句話,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由宿作為因,就不合理。像前面這一大段,現法方便招引來的苦,是宿作為因,不合道理,現法士夫用為因故,也不合道理。所以,這個宿作因論是不合道理的說法。
sa idaṃ syād vacanīyaḥ / kaccid icchasi yat tad dṛṣṭa-dharma-aupakramikaṃ duḥkhaṃ tatpūrva-kṛta-hetukaṃ vā dṛṣṭa-dharma upakrama hetukaṃ vā iti / sacet pūrva-kṛta-hetukaṃ / tena paurāṇānāṃ karmaṇāṃ tapasā vyantībhāvāt pratyutpannānāṃ vā karaṇa-samuddhātād evam āyatyām anavasrava iti vistareṇa na yujyate / saced dṛṣṭa-dharma upakrama-hetukaṃ / yat kiñcid ayaṃ puruṣa-pudgalaḥ pratisaṃvedayate sarvaṃ tat pūrvakṛtahetukam iti na yujyate ity aupakramikasya duḥkhasya pūrvakṛtahetukatā api puruṣa-kāra- hetukatā api na yujyate / tasmādeṣo api vādo ayogavihetaḥ //

我今當說如實因相,或有諸苦唯用宿作為因,猶如有一自業增上力故,生諸惡趣或貧窮家。或復有苦雜因所生,謂如有一因邪事王不獲樂果而反致苦。如事於王,如是由諸言說商賈等業,由事農業,由劫盜業,或於他有情作損害事。若有福者,獲得富樂;若無福者,雖設功用而無果遂。或復有法純由現在功用因得,如新所造引餘有業,或聽聞正法於法覺察,或復發起威儀業路,或復修學工巧業處。如是等類,唯因現在士夫功用。
[]我現在應該開示佛法的真實道理,因果的道理。
1)或者有一種苦惱,唯獨是用過去的罪業為因緣而有。就像有一種人,自己以前的業力很強大,使令這個人到三惡道受苦,或者生到貪窮之家,生活困難受種種苦。
2)或者是有一類的眾生所受到的苦是雜因所生,不是唯獨宿作的罪,也有現在造罪,和合起來為因緣而生出來苦惱。譬如一個人為王做事,不以正道,用一種詐術、邪因、不道德的事情,為王做事,所以沒有得到如意的果報,反而得到苦惱,這是雜因。為什麼呢?這個人宿世沒有做過功德,所以得到苦果。這一方面是過去沒有善業,所以,可以說宿作為因。但是宿作為因,不能單獨得到果報,以不道德的行為做事,所以沒得到樂而受苦,這就是現業。有現業,也有宿業,和合起來而得苦,這是雜因所生。如同為王做事,得到這樣的果報,這是雜因。做其他的事情的情況如何?以說話為職業,或者做生意,或者是做農業,或者是做工業,或者是劫盜,或於他有情作損害事,以殺豬宰羊為業。這些事情為什麼是雜因所生呢?若是宿世做過很多有意義、利益人的事情,他能獲得富貴的安樂。若無福者,雖設功用而無果遂。
3)或是還有一種情況,純由現在的色受想行識的生命體,發出來的活動的作用,以此為因而有所得。
a)譬如現在無明緣行,由無明為因緣,造罪業、或者福業、或者不動業,這個業將來得三惡道的果報、或者是人天的果報、或者色界天的果報,這是純用現在現法的功用為因而得果報。
b)或者是一類人,歡喜聽聞佛法就是聞慧,對於法能覺悟觀察,就是思慧和修慧。由聞思修慧的修行而能斷惑證真得聖道,這就是純是現在肯努力而有這樣成就。
c)或者由內心的發動,就會有行住坐臥的威儀,心一變,行為上就變,這就是現在的現法功用為因。
d)或者這個人歡喜做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修學世間的各種工巧業,都是你現在的努力。這些類別,唯獨因為現在士夫功用,而成就。
api tv asty eka antena pūrvakṛta-hetukaṃ duḥkhaṃ / yathā api iha ekatyyaḥ svakarma adhipatyena apāyeṣu vā utpadyate nīceṣu vā kṛcchreṣu vā kuleṣu / asti vyāmiśra-hetukaṃ duḥkhaṃ / tad yathā / rājānaṃ mithyā sevato yan niṣphala-hetukaṃ duḥkhaṃ / yathā rājānaṃ sevata evaṃ vyavahāra karma antān kurvataḥ kṛṣi karmāntān steya-karma antān / para apakāreṣu vā pravartamānasya / supuṇyasya samṛdhyaty apuṇyasya viphalī-bhavati puruṣa-kāraḥ / eka antena puruṣa-kāra-hetukaṃ / tad yathā navam anya- bhavā-kṣepakaṃ karma /sad-dharmaṃ śṛṇvato dharmān abhimukham abhisambudhyataḥ īryā-pathaṃ kalpayataḥ śilpa-karma-sthānāni śikṣataḥ / ity evaṃ bhāgīyāḥ puruṣa-kāra-hetukā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