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雜阿含-677-683


八七四(六七七)五學力一;a.5.1前分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五學力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學力,何等為五?謂信力是學力,精進力是學力,慚力是學力,愧力是學力,慧力是學力。

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七五(六七八)五學力二;a.5.1.後分。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當作是學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是學力,成就精進力是學力,成就慚力是學力,成就愧力是學力,成就慧力是學力。

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七六(六七九)五學力三;a.5.2.前分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學力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
1)何等信力是學力?於如來所,善入於信,根本堅固,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同法所不能壞。
2)何等為精進力是學力?謂四正斷,如前廣說。
3)何等為慚力是學力?謂羞恥,恥於起惡不善法、諸煩惱數,受諸有,熾然苦報,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慚力是學力。
4)何等為愧力是學力?謂諸可愧事而愧,愧起諸惡不善法、煩惱數,受諸有,熾然苦報,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愧力是學力。
5)何等為慧力是學力?謂聖弟子住於智慧,成就世間生滅智慧,賢聖出、厭離、決定、正盡苦,是名慧力是學力。

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惡不善法
[論說] 1.云何名為惡不善法?謂欲纏染污身語意業,是身語意惡行所攝,及能起彼所有煩惱。T30422b
2.云何名為一切善法?謂若彼對治、若蓋對治、若結對治。T30422b

II.T26422b
1.五勝支者,云何為五?
1)具壽!當知!諸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第一勝支。
2)復次,具壽!諸聖弟子無諂、無誑、淳直性類,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是名第二勝支。
3)復次,具壽!諸聖弟子少疾、無病、成等熟腹,非極冷熱,時節調和,無諸苦惱,由斯飲食易正消化,是名第三勝支。
4)復次,具壽!諸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假使唯餘皮筋骨在,身諸血肉皆悉乾枯,為得所求殊勝善法,發勤精進,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捨善軛。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是名第四勝支。
5)復次,具壽!諸聖弟子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所作慧、正盡苦慧,是名第五勝支。
2.第一勝支
1)於如來所,修植淨信者,
如來云何?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
淨信云何?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信性、隨順性、印可性,已愛樂、當愛樂、現愛樂性,心清淨性故名淨信。即此淨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由斯故說,於如來所修植淨信。
2)言根生者,謂此淨信有二種根:一者無漏智、二者無漏善根,故名根生。
3)言安住者,謂由如是行相根生,即由如是行相安住。若由如是行相安住,即由如是行相根生,故名安住。
4)不能引奪者,謂由成就如是淨信,一切世間、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若餘眾生諸天人類,皆不能引、不能奪、不能引奪,不能傾、不能等傾、不能等極傾,不能搖、不能等搖、不能等極,不能動、不能等動、不能等極動,是故說為不能引奪。
5)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6)言勝支者,謂由淨信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3.第二勝支
1)言無諂者,諂云何?答:諸心險性,若心姦性、若心曲性、心雜亂性,心不顯了性、心不正直性、心不調善性,皆名為諂。無如是諂,故名無諂。
2)言無誑者,誑云何?答:偽斗、偽秤、偽函、偽語,於他罔帽、極罔帽、遍罔帽,罔帽業欺弄迷惑,皆名為誑。無如是誑,故名無誑。
3)淳直性類者,謂重顯了無諂誑性,是故復說淳直性類。
4)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者,
大師云何?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說名大師。
有智、同梵行者云何?答:謂舍利子、大採菽氏、大營搆氏、大迦葉波、大執藏、大劫庀那、大迦多衍那、大准陀、大善見、大路、大名、無滅、欲樂、金毘羅等,皆名有智同梵行者。若彼具壽多貪嗔癡,有所違犯,便於大師及諸有智、同梵行所,如實陳首,施設、建立、分別、顯了,發露、開示,無所覆藏。由斯故說於大師有智同梵行者所,如實自顯。
5)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
6)言勝支者,謂由無諂誑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4.第三勝支
1)言少疾者,多疾云何?答:謂頭痛等乃至廣說,及餘多種逼惱疹疾,能生種種不安隱觸,住在身中,皆名多疾。如是疾無,故名少疾。
2)言無病者,重顯少疾,成等熟腹,非極冷熱,時節調和,無諸苦惱。
3)由斯飲食易正消化者,謂彼成就非極冷熱,平等成就生熟二藏。
若有成就極冷藏者,諸所飲噉極遲成就,令身沈重無所堪任,不能精勤修勝斷行。若有成就極熱藏者,諸所飲噉極速成熟,令身羸劣無所堪任,不能精勤修勝斷行。由彼成就非極冷熱生熟二藏,時節調和,無諸苦惱。有所飲噉易正消化,令身強盛,有所堪任故,能精勤修勝斷行。
4)是名第三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
5)言勝支者,謂由少疾等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5.第四勝支
1)勤精進住者,精進云何?答:若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精勤勇猛,勢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成就如是精進,於所修習能行勝行,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精進住。
2)言有勢者,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有勢。
3)言有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勤。
4)言有勇堅猛者,謂由成就精進力故,勇決而取,堅住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是善非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能守護,是故說為有勇堅猛。
5)於諸善法常不捨軛者,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精進無斷,是故說為於諸善法常不捨軛。
6)為得所求殊勝善法,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者,謂若未得阿羅漢果,精進熾然,常無懈廢。由斯故說為得所求殊勝善法,若未證得,精進熾然,終無中廢。
7)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
8)言勝支者,謂由精進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6.第五勝支
1)具慧安住者,慧云何?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為慧。
2)言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慧故,於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說,具慧安住。
3)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五取蘊。云何為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
4)言聖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故聖、二者無漏故聖。此慧具由二種聖故,說名為聖故名聖慧。
5)言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能出離欲界,及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
6)善通達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於苦、集、滅、道諦,由苦、集、滅、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別通達,是故名為善通達慧。
7)彼所作慧者,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有勝慧。此中,說為彼所作慧。
8)正盡苦慧者,正云何?答:因故、門故、理趣故、行相故,說名為正。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為苦。此慧能令五取蘊盡、等盡、遍盡、證永盡,故名盡苦慧。
9)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
10)言勝支者,謂由具慧增盛,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後後轉勝,故名勝支。

III.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17T26439b
1.七無過失事者,云何為七?
1)具壽!當知有聖弟子於如來所,修植淨信,根生安住,不為沙門、或婆羅門、或天魔梵、或餘世間,如法引奪,是名第一無過失事。
2)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安住淨戒,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無不具足,於微小罪見大怖畏,受學學處常無毀犯,是名第二無過失事。
3)復次,具壽!有聖弟子親近善友,善為伴侶,與善交通,是名第三無過失事。
4)復次,具壽!有聖弟子樂居閑寂,具二遠離,謂身遠離及心遠離,是名第四無過失事。
5)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勤精進住,有勢、有勤,有勇堅猛,於諸善法常不捨軛,是名第五無過失事。
6)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念安住,成就最勝常委念支,久作久說,皆能憶念,是名第六無過失事。
7)復次,具壽!有聖弟子具慧安住,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聖慧、出慧、善通達慧、彼所作慧、正盡苦慧,是名第七無過失事。
2.第一無過失事
1)於如來所修植淨信者,云何如來?答:應、正等覺,說名如來。
2)云何淨信?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信、信性,廣說乃至心清淨性,故名淨信。即此淨信於如來所,已修植、當修植、現修植,是故說為於如來所修植淨信。
3)根生等言,如前廣說。
4)是名第一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一。
5)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
3.第二無過失事
1)安住淨戒者,云何淨戒?答:諸所作業,謂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名淨戒。安住者,謂成就淨戒,修行勝行,進趣契會,故名安住。
2)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者,云何別解脫?答:謂諸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為諸苾芻半月、半月常所宣說別解脫契經,是名別解脫。
問:何緣說此名別解脫?答:最勝善法,由此為門、此為上首、此為初緣,別行、別住,由斯故立別解脫名。
精勤守護此律儀者,謂於如是別解脫法,恒隨作,恒隨轉,由斯故說精勤守護別解脫律儀。
3)軌則、所行無不具足者,謂諸苾芻眾有五非軌則及五非所行。
云何名為五非軌則?答:一他勝罪、二眾餘罪、三墮煮罪、四別首罪、五惡作罪。
云何名為五非所行?答:一國王家、二執惡家、三婬女家、四音樂家、五酤酒家。
諸聖弟子於此所說五非軌則、五非所行,常樂遠離,止息棄捨。於正軌則及正所行,具足成就。由斯故說軌則所行無不具足。
4)於微小罪見大怖畏者,謂於小罪起極怖想。由斯故說於微小罪見大怖畏。
5)受學學處常無毀犯者,謂聖弟子不作是念:我於如是如是學處應勤修學,我於如是如是學處不勤修學。諸聖弟子常作是念: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廣說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見,凡所制立一切學處,我皆受學,常無毀犯。由斯故說受學學處常無毀犯。
6)是名第二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二。
7)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
4.第三無過失事
1)親近善友者,云何善友?答: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佛弟子皆名善友。復次,若有補特伽羅具戒、具德,乃至廣說,故名善友。於斯善友,親近、等親近、極親近,隨順、承奉、供養、恭敬,是故說為親近善友。
2)云何名為善、為伴侶?答:於斷生命、若不與取、若欲邪行、若虛誑語、若飲諸酒,皆能遠離、止息、棄捨、厭患、永斷,說名謂善。與此善者,為伴、為侶,隨順、趣向,身心無二,是故說為善為伴侶。
3)云何名為與善交通?答:若於具信、具戒、多聞、具捨、具慧,隨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
復次,若於具足出離遠離善法,隨轉、隨屬、隨順、不逆,是故說為與善交通。
復次,若於具足出離遠離善法,一樂、一欲、一喜、一愛,同樂、同欲、同喜、同愛,是故說為與善交通。
4)是名第三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三。
5)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永斷。
5.第四無過失事
1)樂居閑寂者,云何名為樂居閑寂?答:諸空逈舍,皆名閑寂。若住此中,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是故說為樂居閑寂。
2)具二遠離,謂身遠離乃心遠離者,謂住此中能勤修學,內心寂止,不離靜慮,成就妙觀,長空逈舍,勤修自義。
能勤修學,內心寂止者,謂住此中能勤精進,修學世間四種靜慮。
不離靜慮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常勤思慕,不下、不劣,無怯、無斷,是故說為不難靜慮。
成就妙觀者,謂於世間四種靜慮相應妙慧具足成就,是故說為成就妙觀。
長空逈舍者,謂住閑寂空逈舍中,由簡擇力歡喜愛樂,不生愁思,心無厭怖,增長身心及諸善法,是故說為長空逈舍。
勤修自義者,謂諸愛盡、離滅、涅槃,名最上義,亦名自義。於如是義精勤修學,求疾證得,是故說為勤修自義。
3)是名第四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四。
4)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
6.第五無過失事
1)勤精進住者,云何精進?答:若於出離遠離所生善法,精勤勇猛,勢用策勵,不可制伏,策心相續,是名精進。由彼成就如是精進,於所修習能行勝行,進趣證會,是故說為勤精進住。
2)有勢者,謂彼上品精進圓滿,故名有勢。
3)有勤者,謂即顯示精進堅固,故名有勤。
4)有勇堅猛者,謂由成就精進力故,勇決而取,堅住而取,猛利而取,諸有所取是善非惡,隨所取相守護不捨,如獲他國善能守護,是故說為有勇堅猛。
5)於諸善法常不捨軛者,謂於善法不捨勤勇,熾然精進,無間無斷,是故說為於諸善法常不捨軛。
6)是名第五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五。
7)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
7.第六無過失事
1)具念安住者,云何為念?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諸念、隨念,乃至廣說,是名為念。
2)成就最勝常委念支者,謂八支聖道說名常委。此念是彼一支所攝,謂正念支,是故說為成就最勝常委念支。
3)久作久說皆能憶念者,謂由此念於曾更事,不忘、不失,令心明記,是故記為久作久說皆能憶念。
4)是名第六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六。
5)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
8.第七無過失事
1)具慧安住者,云何名慧?答:若依出離遠離所生善法,於諸法相能簡擇、極簡擇,廣說乃至毘鉢舍那,是名為慧。
言安住者,謂由成就如是慧故,於諸法相能行勝行,進趣證會,由斯故說具慧安住。
2)成就世間有出沒慧者,世間謂五取蘊,云何為五?謂色取蘊、受、想、行識取蘊。彼由成就如是慧故,能如實知此五取蘊生及變壞,由斯故說成就世間有出沒慧。
3)言聖慧者,有二種聖:一者善故聖、二者無漏故聖。此慧具由二種聖故,說名為聖,故名聖慧。
4)言出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能出離欲界及能出離色無色界,故名出慧。
5)善通達慧者,謂彼成就如是慧故,於苦、集、滅、道諦,由苦、集、滅、道相,能通達、善通達、各別通達,是故名為善通達慧。
6)彼所作慧者,謂彼所引學無間道所有勝慧,此中說為彼所作慧。
7)正盡苦慧者,云何名正?答:因故、門故、理趣故、行相故,說名為正。
盡苦慧者,五取蘊名為苦。此慧能令五取蘊盡、等盡、遍盡,證永盡,故名盡苦慧。
8)是名第七者,漸次、順次、相續次第,數為第七。
9)無過失事者,謂能顯示清淨增語。


八七七(六八0)五學力四;a.5.2.後分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當成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所說,差別者: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信力是學力,精進力、慚力、愧力、慧力是學力。

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七八(六八一)五學力五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善法,若變、若退、若不久住者,他人審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何等為五?言:汝不以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能離不善法,修諸善法。汝無精進、無慚、無愧、無慧入於善法故,若依慧者,能離諸不善法,修諸善法。

3.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
若比丘於正法不變、不退、久住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何等為五?正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精進、慚、愧、慧入於善法,若依慧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

4.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七九(六八二)五學力六;a.5.5.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還戒者,退戒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呵責汝。何等為五?若比丘不以信入於善法,若依信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不以精進、慚、愧、慧入於善法,若依慧者,離不善法,修諸善法。

3.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
若比丘盡其壽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者,他人當以五種白法來慶慰汝,如上說。

4.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八0(六八三) 五學力七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修諸善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若不欲令惡不善法生者,唯有信善法;若信退減者,不信永住,諸不善法則生。乃至欲令惡不善法不生者,唯有精進、慚、愧、慧。若精進、慚、愧、慧力退減,……惡慧永住者,惡不善法則生。若比丘依於信者,則離不善法,修諸善法。依精進、慚、愧、慧者,則離不善法,修諸善法。

3.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