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雜阿含-299-303

四八0(二九九)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2.緣起法,為世尊作,為餘人作耶?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謂緣起法,為世尊作,為餘人作耶?

3.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
佛告比丘: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為諸眾生分別、演說、開發、顯示: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4.
佛說此經已,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八一(三00)自作自覺?他作他覺?;s.12.46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2.自作自覺耶?
時有異婆羅門,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慶慰,慶慰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云何瞿曇!為自作自覺耶?佛告婆羅門:我說(此是無記),自作自覺此是無記。

3.他作他覺耶?
云何瞿曇!他作他覺耶?佛告婆羅門:他作他覺,此是無記。

4.自作自覺,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
婆羅門白佛:云何我問自作自覺說言無記,他作他覺說言無記,此義云何?佛告婆羅門:自作自覺,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5.
佛說此經已,彼婆羅門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四八二(三0一)跚陀迦旃延cf.cs.262s.12.15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賓舍。

2.云何正見?云何世尊施設正見?
爾時、尊者跚陀迦旃延,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正見,云何正見?云何世尊施設正見?

3.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觸故,或依有,或依無。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生,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所以者何?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者無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4.
佛說此經已,尊者跚陀迦旃延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I.相關資料
般若燈論釋,卷第九,T3094b
如偈曰:佛能如實觀,不著有無法,教授迦旃延,令離有無二。
釋曰:云何教授?如佛告迦旃延:世間多有依止二邊,謂若有、若無。有深智者不著有無如是等。又如佛告阿難:若言有者,是執常邊。若言無者,是執斷邊。復次或有人言:若第一義中諸法悉無有者,云何得有見諦法?由世諦中法從緣起故,以智觀察從緣起法,無自、無他、無有、無無,遮如是見名為見諦。云何見諦?此緣起法是見實因故,何人見實?謂諸佛子得緣起智日光所照,以此為因故。論者言:怖畏空者作如是說:猶如世人怖畏虛空,執著有對實物依止故,生心欲得遠離虛空。遠離空者,由彼依止自他等見。如偈言:若人見自他,及有體無體,彼則不能見,如來真實法。此義云何?如是見者,名為邪見。是故,佛教迦旃延中,若有、若無,二邊俱遮是正道理。由此道理不應見彼自他等法。此復云何?如偈曰:法若有自體,則不得言無。釋曰:先未起時及後壞時,皆無體故。又若諸法有自性者,偈曰:法有自性者,後異則不然。釋曰:如火以煖為相,後時冷者不然,為此故說不相似喻。如法是常而是起作者,義則不然。此中立驗,如證得實法,內入等體則不顯現。何以故?由內入等後時異故。如水得火故煖,非煖為水自性。復次經部師言:如我阿含木中有種種界,由如是義水亦有煖,汝云煖非水自性者?此譬不成,論者言:彼阿含中作此說者,謂有比丘獲得神通及心自在,隨其所緣草木等物欲變為金,若水火等如意則成,故言木中有種種界。種種界者,此謂木中有多界功能。若彼物中有功能者,此物功能非彼物體。若諸功能是彼體者,如地大中有四功能,亦應具以濕煖動等為地大體,不唯取堅。

四八三(三0二)阿支羅迦葉;s.12.17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2.苦自作耶?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時有阿支羅迦葉,為營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闍崛山,遙見世尊。見已,詣佛所,白佛言:瞿曇!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佛告迦葉:今非論時,我今入城,乞食來還,則是其時,當為汝說。第二,亦如是說。第三,復問瞿曇:何為我作留難!瞿曇!云何有異!我今欲有所問,為我解說!佛告阿支羅迦葉:隨汝所問。阿支羅迦葉白佛言:云何瞿曇!苦自作耶?佛告迦葉:苦自作者,此是無記。

3.苦他作耶?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苦他作耶?佛告迦葉:苦他作者,此亦無記。

4.苦自他作耶?
迦葉復問:苦自他作耶?佛告迦葉:苦自他作,此亦無記。

5.無因作耶?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耶?佛告迦葉:苦非自非他無因作者,此亦無記。

6.非無此苦,然有此苦
迦葉復問;云何瞿曇!所問苦自作耶,答言無記?他作耶,自他作耶,非自非他無因作耶,答言無記?今無此苦耶?佛告迦葉:非無此苦,然有此苦。

7.離此諸邊,說其中道
迦葉白佛言:善哉!瞿曇說有此苦,為我說法,令我知苦、見苦。佛告迦葉:若受即自受者,我應說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則他作;若受自受他受復與苦者,如是者自他作(若自他作苦),我亦不說;若不因自他無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說。離此諸邊,說其中道。如來說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8.阿支羅迦葉遠塵、離垢
佛說此經已,阿支羅迦葉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阿支羅迦葉,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狐疑,不由他知,不因他度,於正法律心得無畏。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壽作優婆塞,證知我!阿支羅迦葉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9.世尊為阿支羅迦葉授第一記
時阿支羅迦葉,辭世尊去不久,為護犢牸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爾時、世尊入城乞食,時有眾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聞有傳說: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辭去不久,為牛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諸比丘乞食已,還出,舉衣缽,洗足(已),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眾多比丘入城乞食。聞阿支羅迦葉,從世尊聞法律,辭去不久,為護犢牸所觸殺;於命終時,諸根清淨,顏色鮮白。世尊!彼生何趣?何處受生?彼何所得?佛告諸比丘:彼已見法,知法,次法,不受於法,已般涅槃,汝等當往供養其身。爾時、世尊為阿支羅迦葉授第一記。

四八四(三0三)玷牟留外道;s.12.18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2.苦樂自作耶?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乞食,於路見玷牟留外道出家,少有所營,至耆闍崛山遊行。遙見世尊,往詣其所,共相慶慰,共相慶慰已,於一面住。白佛言:瞿曇!欲有所問,寧有閑暇為解說不?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今非論時,須入城乞食,來還當為汝說。第二說亦如是。第三復請:沙門瞿曇!將於我所作留難不?欲有所問,為我解說?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隨汝意問,當為汝說。玷牟留外道出家即問:沙門瞿曇!苦樂自作耶?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說苦樂自作者,此是無記。

3.苦樂他作耶?
復問:沙門瞿曇!苦樂他作耶?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說苦樂他作者,此是無記。

4.苦樂為自他作耶?
復問:瞿曇!苦樂為自他作耶?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說苦樂自他作者,此是無記。

5.無因作耶?
復問:瞿曇!苦樂非自非他無因作耶?佛告玷牟留外道出家:說苦樂非自非他無因作者,此是無記。

6.
廣說如上阿支羅迦葉經。乃至世尊為玷牟留外道出家授第一記。

I.無記
[經文] 說苦樂自作者,此是無記...苦樂他作者...苦樂自他作者...苦樂非自非他、無因作者,此是無記。
[論說] 由二因緣,自作苦樂,不可施設,不可記別;如是他作,俱作,俱非所作無因而生,當知亦爾。云何為二?一者、諸行如前所說無作用故,二者、有餘作者有情不可得故。
1)此中諸行無作用故,此受、此領,自作苦樂,不應道理。
2)又彼有餘作者有情不可得故,餘受、餘領不應道理。
3)受所渴愛,攝受他受,亦不應理。
4)有諸緣故,諸受得生,故無因生亦不應理。
是故遠離前之三種惡因論邊,後之一種無因論邊,覺了如前中道行教,勤修正行,能盡眾苦。T30,833c

II.相關資料
1.大智度論,卷6T25104b
1.1.如鏡中像
如鏡中像者,如鏡中像非鏡作,非面作,非執鏡者作,亦非自然作,亦非無因緣。
1)何以非鏡作?若面未到,鏡則無像,以是故非鏡作。
2)何以非面作?無鏡則無像。
3)何以非執鏡者作?無鏡無面則無像。
4)何以非自然作?若未有鏡,未有面,則無像,像待鏡、待面然後有。以是故非自然作。
5)何以非無因緣?若無因緣應常有;若常有,若除鏡、除面,亦應自出,以是故非無因緣。 
1.2.諸法亦如是
諸法亦如是,非自作,非彼作,非共作,非無因緣。
1)云何非自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諸法屬因緣故,是以非自作。 
2)亦非他作者,自無故他亦無,若他作則失罪福力,他作有二種:若善、若不善;若善應與一切樂,若不善應與一切苦。若苦樂雜,以何因緣故與樂?以何因緣故與苦?
3)若共,有二過故:自過、他過。 
4)若無因緣生苦樂,人應常樂,離一切苦;若無因緣,人不應作樂因、除苦因;一切諸法必有因緣,愚癡故不知。譬如人從木求火,從地求水,從扇求風;如是等種種各有因緣。是苦樂和合因緣,是苦樂和合因緣生:先世業因,今世若好行、若邪行緣,從是得苦、樂;是苦樂種種因緣,以實求之,無人作,無人受,空五眾作,空五眾受。無智人得樂,婬心愛著,得苦生瞋恚;是樂滅時,更求欲得。如小兒見鏡中像,心樂愛著,愛著失已,破鏡求索,智人笑之;失樂更求,亦復如是,亦為得道聖人所笑。以是故,說諸法如鏡中像。 
1.3.不生不滅
復次,如鏡中像實空、不生不滅,誑惑凡人眼;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空無實,不生不滅,誑惑凡夫人眼。
問曰:鏡中像從因緣生,有面、有鏡、有持鏡人、有明,是事和合故像生;因是像生憂喜,亦作因,亦作果,云何言實空、不生不滅?
答曰:從因緣生,不自在故空;若法實有,是亦不應從因緣生。何以故?若因緣中先有,因緣則無所用;若因緣中先無,因緣亦無所用。 譬如,乳中若先有酪,是乳非酪,因酪先有故,若先無酪,如水中無酪,是乳亦非因;若無因而有酪者,水中何以不生酪?若乳是酪因緣,乳亦不自在,乳亦從因緣生;乳從牛有,牛從水草生,如是無邊,皆有因緣。以是故因緣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不得言非有非無,諸法從因緣生,無自性,如鏡中像。如偈說: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譬如鏡中像,非鏡亦非面,亦非持鏡人,非自非無因。非有亦非無,亦復非有無,此語亦不受,如是名中道。
2.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5T2776b
1)復有外道來詣佛所白佛言:喬答摩!自作自受耶?世尊告曰:此不應記。
問:何故世尊不答此問?
答:彼諸外道執有實我自作自受,佛說無我故,不應答,義如前說。
2)彼復問言:他作他受耶?世尊告曰:此不應記。
問:何故世尊不答此問?
答:彼諸外道執有實我名自在天等,彼能作我受果,佛說無我故,不應答,義如前說。
3)彼復問言:自他作自受耶?世尊告曰:此不應記。
問:何故世尊不答此問?
答:彼諸外道執有實我名為自他,佛說無我故,不應答,義如前說。
彼復問言:非自他作無因而生,無作無受耶?世尊告曰:此不應記。
問:何故世尊不答此問?
答:世尊常說果從因生,自作自受故不應答。
3.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99T27993c
1)諸有此見:自作苦樂、他作苦樂、自他作苦樂,此非因計因戒禁取見,苦所斷。
2)諸有此見:所受苦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
3)此非因計因戒禁取,及謗因邪見者顯彼自性。見苦及見集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
4)彼等起云何?謂無衣迦葉波因緣是此見等起。彼無衣迦葉波昔在家時,曾為商主,數入海採寶。最初入時,逢諸海難,辛苦得出,便作是念:此難苦者,是我自作,坐入海時,不洗浴故。彼於第二入時,便自洗浴。既入海已,遇難如前,辛苦得還復作是念:此難苦者是他所作,坐入海時不祠天故。彼於第三入時,便自洗浴,及亦祠天,既至海中,如前遇難,困而得免,便作是念:如是艱苦自作、他作,坐入海時,洗浴、祠天不殷重故。彼於最後,便極殷重洗浴祠天,然後入海。入已,遇難亦復如前,僅得迴還,便作是念:此所遭苦不由自他,但無因得。彼由此故,便見居家攝受過失,即往無衣外道法中出家。後於王舍城見佛便問苦由誰作?爾時世尊以四記論法而調伏之,廣說如無衣迦葉波經,故彼因緣是此見等起。
4.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00T271002b
1)次說一切士夫所受皆是無因無緣等,是犎迦多衍那見,入斷見品,以執無故。有說。入二品,以執我常謗無因故。
2)次說自作苦樂等此入二品,以執有我,後斷滅故。
3)次說所受苦樂非自作等入斷見品,以執無故。有說:入二品,以執我常謗無因故。
5.瑜伽師地論,卷10T30328a
問:何因緣故說緣起支非自作、非他作、非俱作、亦非無因生耶?
答:生者非有故,緣無作用故,緣力所生故。
6.瑜伽師地論,卷56T30611b
云何名緣生法?謂無主宰、無有作者、無有受者,無自作用,不得自在。從因而生,託眾緣轉。本無而有,有已散滅。唯法所顯,唯法能潤。唯法所潤,墮在相續。如是等相名緣生法。
7.瑜伽師地論,卷87T30787a
若欲一切皆宿因作,名自作論。若欲一切皆自在等變化因作,名他作論。若欲少分自在天等變化因作一分不爾,名俱作論。若無因作論,名俱非作論。
8.瑜伽師地論,卷91T30815b
有一沙門或婆羅門,越勝現量。世間愚夫尚不迷惑,況諸智者。一切愚癡所安足處,虛妄推度以為依止。或依前際,或依現法,堅固執著建立四種苦樂邪論。
8.1. 依前際
1)謂依前際,虛妄計度宿作因故,立諸苦樂,一向自作。
2)虛妄計度自在變化以為因故,立諸苦樂,一向他作。
3)虛妄計度先自在作,然後宿作因所作故,立諸苦樂,自作、他作。
4)虛妄計度無因生故,立諸苦樂,非自非他所作因生。
8.2.依現法
1)或依現法虛妄計度,若隨自欲、自作功用,所生起者,立為自作。
2)若不隨欲,不自覺知,他所引者,立為他作。
3)若隨所欲,自所覺知,他所引者,立自他作。
4)若非自他功用為先,所生起者,但由境界現在前故。不能了達微細因觸,便起邪執,謂非自他所作因生,立無因生。
此中唯有諸根境識和合所生苦樂可得,都無前際。或現法中,若自、若他實有可得。唯即於此三事和合,假立自他。是故,當知唯有其觸遍行一切為苦樂因。
9.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4T31712c
又諸法不從自生,不從他生,不從共生,非不自作他作因生,是故甚深。
1)不從自生者,謂一切法非自所作,彼未生時無自性故。
2)不從他生者,謂彼諸緣非作者故。
3)不從共生者,謂即由此二種因故。
4)非不自作他作因生者,緣望果生有功能故。
5)又有差別,謂待眾緣生故非自作。雖有眾緣無種子不生故非他作。彼俱無作用故非共作。種子及眾緣皆有功能故非無因生。是故如是說:自種有故不從他,待眾緣故非自作,無作用故非共生,有功能故非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