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雜阿含-617


七七九(六一七)捨離父母境界;s.47.6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捨離父母境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鳥,名曰羅婆,為鷹所捉,飛騰虛空,於空鳴喚言:我不自覺,忽遭此難。我坐捨離父母境界而遊他處,故遭此難,如何今日為他所困,不得自在!

3.鷹語羅婆
鷹語羅婆:汝當何處自有境界而得自在?羅婆答言:我於田耕壟中,自有境界,足免諸難,是為我家父母境界。鷹於羅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還耕壟中,能得脫以不?

4.碎身即死
於是羅婆得脫鷹爪,還到耕壟大塊之下,安住止處,然後於塊上,欲與鷹鬥。鷹則大怒,彼是小鳥,敢與我鬥!瞋恚極盛,迅飛直搏。於是羅婆入於塊下,鷹鳥飛勢,臆衝堅塊,碎身即死。

5.說偈
時羅婆鳥深伏塊下,仰說偈言:
鷹鳥用力來,羅婆依自界,乘瞋猛盛力,致禍碎其身。
我具足通達,依於自境界,伏怨心隨喜,自觀欣其力。
設汝有兇愚,百千龍象力,不如我智慧,十六分之一,
觀我智殊勝,摧滅於蒼鷹。
6.比丘他處他境界
如是比丘!如彼鷹鳥愚癡,自捨所親父母境界,遊於他處,致斯災患。汝等比丘亦應如是,於自境界所行之處,應善守持,離他境界,應當學。比丘!他處、他境界者,謂五欲境界。眼見可意、愛、念妙色,欲心染著;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可意、愛、念妙觸,欲心染著,是名比丘他處他境界。

7.比丘自處父母境界
比丘自處父母境界者,謂四念處。云何為四?謂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是故比丘!於自行處父母境界而自遊行,遠離他處他境界,應當學。

8.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網路漢語辭典
[經文] 我坐捨離父母境界而遊他處,故遭此難。
1)因為;由於[because
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
但坐觀羅敷。---《樂府詩集·陌上桑》
坐謫興國州判官。---《明史》
2)又如:坐此解職;坐是(因是之故,因此);坐懷(因念,因而想到)

II.捨離父母境界
[經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鳥,名曰羅婆,為鷹所捉,飛騰虛空,於空鳴喚言:我不自覺,忽遭此難。我坐捨離父母境界而遊他處,故遭此難,如何今日為他所困,不得自在!鷹語羅婆:汝當何處自有境界而得自在?羅婆答言:我於田耕壟中,自有境界,足免諸難,是為我家父母境界。鷹於羅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還耕壟中,能得脫以不?於是羅婆得脫鷹爪,還到耕壟大塊之下,安住止處,然後於塊上,欲與鷹鬥。鷹則大怒,彼是小鳥,敢與我鬥!瞋恚極盛,迅飛直搏。於是羅婆入於塊下,鷹鳥飛勢,臆衝堅塊,碎身即死。
[論說] 1)復次,有諸苾芻,於諸念住正勤修習而是異生。或有勝妙可愛境界正現在前;或復獨處得諸相狀,由失念故,不如理想以為依止,率爾發起猛利貪纏。彼於此纏深心厭恥,謂如自身墮於厄難極鄙穢處,發起猛利思遠離心,由如是行,便於彼纏心得解脫。既解脫已,心生歡喜,從此已後起猛利厭,猛利厭後得無常想,如見大犁發諸行塊,便於聖諦如實現觀,以其依止依附涅槃。T30,860c
2)又即有學觀察作意,於勝妙境思惟淨相,由未永斷貪隨眠故,貪纏率爾生起現前,尋復於彼深見過患,為欲斷此纏及隨眠,入無相定,如是能斷餘未斷法。從定起已,如實了知一切已斷,領受微妙解脫喜樂。如實觀見自己成就大智力故,名為彊盛;諸魔羅品,其力羸劣。T30,860c
[參考] 1.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T31578a
如鷃經說。故彼經言:所言者,喻行者心行。非所行處者,喻彼行者思惟可愛境界。被鷂所執者,喻彼行者為貪纏所執。鷃怨訴者,喻彼行者心生變悔。暫放捨者,喻彼行者貪纏暫息。土塊者,喻五取蘊。大場壟者,喻無常觀。窟穴者,喻通達真如觀。喚鷂子者,喻觀察作意。鷂迅來者,喻彼貪纏將現在前。入窟穴者,喻思惟真如觀。鷂自苦害者,喻隨眠斷。
2.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一,T12n0374552b
不修心者,若心散亂,不能專一,守自境界。自境界者,謂四念處。他境界者,所謂五欲。若不能修四念處者,名不修心。
3.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T12n0375798a
不修心者,若心散亂,不能專一,守自境界。自境界者,謂四念處。他境界者,所謂五欲。若不能修四念處者,名不修心。

III.捨離父母境界
[經文] 眼見可意、愛、念妙色,欲心染著;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觸可意、愛、念妙觸,欲心染著,是名比丘他處他境界。
[論說] 復次,可欣、可樂、可愛、可意者。當知此四句略顯可愛事。
1.此可愛事略有三種:一可希求事;二可尋思事;三可耽著事。
1)未來可愛事,可希求故,名為可欣。
2)過去可愛事,唯可欲故,唯可樂故,名為可樂。
3)現在可愛事,略有二種:一境界事;二領受事。
若境界事,可愛樂故,名為可愛。
4)若領受事,可愛樂故,名為可意。
如是所說諸可愛事,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境界、或領受,有差別故,或名可希求事,或名可尋思事,或名可耽著事。是故宣說如是一切諸句差別。
2.
1)又可欣者,約未來世,可希求故。
2)可樂者,約現在世,現可欲樂,無厭足故。
3)可意者,約過去世,隨念可意,而追憶故。
4)可愛者,約妙色相,貫通三世皆可愛故。
5)又可欲者,悅意記念故。
6)欲所引者,欲界繫故,或復隨順二種差別受用欲故。
7)可染著者,貪處所故。T3076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