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聲聞地-第2瑜伽處-15.補特伽羅


15.補特伽羅
15.1.八種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略有八種。建立因緣,略有四種。云何八種補特伽羅?一、 有堪能者;二、無堪能者;三、善知方便者;四、不善知方便者;五、有無間修者;六、無無間修者;七、已串修習者;八、未串修習者。
[]補特伽羅,簡略地說有八種,就是八類。建立八種補特伽羅的因緣,什麼原因有
八種補特伽羅呢?略有四種。怎麼叫做八類的眾生呢?一、有堪能者。二、無堪能者。三、善知方便者。四、不善知方便者。五、有無間修者。六、無無間修者。七、已串修習者。八、未串修習者。

15.2.四種補特伽羅建立因緣
云何四種補特伽羅建立因緣?謂由四種差別因緣,建立八種補特伽羅。一、由根差別故,有根已成熟及根未成熟;二、由瑜伽差別故,有善知瑜伽及不善知瑜伽;三、由加行差別故,有有無間慇重修及無無間慇重修;四、由時差別故,有已長時修道及未長時修道。
[]有四種因緣是建立八種補特伽羅的因緣,哪四種因緣呢?就是由四種不同的因緣,建立八種補特伽羅。
1)一、由根差別故,根有不同,根是指善根,就是善根已經成熟;還有一種人,善根沒有成熟。根已成熟是指什麼說的呢?就是內心裏邊的信、進、念、定、慧這五種已經成熟,若是善根成熟,這一生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決定可以得聖道,現在決定能得初果;第二個可能,決定得阿羅漢果。什麼是未成熟?現在雖然很用功,但是這一生不能得初果,不能得阿羅漢果,表示善根還沒成熟。
2)二、由瑜伽差別故,瑜伽是什麼呢?翻譯為相應,靜坐的時候,修止修得很相應,修觀也很相應,就叫做瑜伽。瑜伽的差別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善知瑜伽及不善知瑜伽,就是有的人對於修止觀的事情,能夠明白修止觀的次第,戒定慧的次第,他完全明白;道前的方便,正式修道時又是怎麼樣情形,他完全明白,這是善知。另外一種人,對於修學聖道的事情,不完全明白。
3)三、由加行差別故,加行就是努力修行、不懈怠。佛教徒學習的過程,有資糧位、有加行位。初來到佛教裏面,對於佛法有信心,慢慢地學習;今天學習天台宗也可以,明天我也學學法相宗,就是在準備、思想沒有穩定的時候,就是在這個時候叫資糧位。等到達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他就已經決定,努力地修行,這叫加行位。加行位有何差別?有有無間殷重修及無無間殷重修,有的人的加行,已經有無間殷重,不間斷,就是不懈怠,一直精進勇猛地修行。無間,就是精進不懈怠;殷重,就是特別地誠懇而很認真地修止、修觀,修戒、定、慧,不是很草率。另外一種人,沒有能夠無間殷重修,有的時候修、有的時候不修,就是懈怠。因為,補特伽羅也就有差別。
4)四、由時差別故,由時間也有差別,怎麼情形呢?有已長時修道及未長時修道。
kāla-prabhedaḥ dīrgha-kāla-bhāvita-mārgo na dīrgha-kāla-bhāvita-mārgaś ca /

云何如是四種差別能為前八補特伽羅建立因緣?謂根已成熟即有堪能者;根未成熟即無堪能者。善知瑜伽即善知方便者;不善知瑜伽即不善知方便者。有無間慇重修即有無間修者,此亦名為有常委修;無無間慇重修即無無間修者,此亦名為無常委修。已長時修道即已串修習者;未長時修道即未串修習者。如是名為由根差別,瑜伽差別,加行差別及時差別,建立八種補特伽羅。
[]云何如是四種差別,能為前八補特伽羅建立因緣?
1)他的信、進、念、定、慧的善根成熟,就是八種補特伽羅裏面的有堪能者,就是有能力得聖道,他有能力得初果、有能力見諸法實相,他有這個能力,就是根已成熟。如果他的信、進、念、定、慧的善根還沒能成熟,他這一生不能得聖道。
2)善知瑜伽者,就是善知方便的那一類的眾生,就是得聖道的方便,他知道。善知瑜伽是什麼?就是善知入聖道的前方便,要有得聖道的方便,才有希望得聖道。不善知瑜伽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不知道得聖道的方便,所以,瑜伽是得聖道的一條道路,要用它為方便。
3)這個佛教徒,能精進地用功修行,這就是有無間修者,無間修也叫做常委修,常就是無間。委,就是殷重。前面善知瑜伽是學習,學習以後又能夠精進地修行。無無間殷重修即無無間修者,此亦名為無常委修。
4)已經長時期地修學聖道,就是八種補特伽羅裏面的已串修習者。未長時修道即未串修習者。無間修和長時修、串習修有甚麼不同呢?串習修,就是長時期地修學聖道,譬如說入定,要入定就入定、要住定就能住定,要出定就出定,很自在,一點困難也沒有,這表示是長時修道。若是無間修,很精進勇猛修行,但是還沒能達到自在的境界。長時串習修表示聖道修的很自在,你能努力地修,達到這個程度,就可以得聖道,這是得聖道前的一種相貌。如是名為由根差別、瑜伽差別、加行差別、及時差別,建立八種補特伽羅。
itīme catvāraḥ prabhedāḥ kathaṃ nidānāni bhavanti / yadvā saṃpra][....]jña upāya-jña[ḥ]-kuśala ity arthaḥ / sātatya-pakṣe prayogo(gaḥ) sātatiko nipakva ity ucyate dīrghakāla-bhāvita-bhāvita [....] trayeṇa bhedena / yoga-prayoga-kāla-bhedenāptānāṃ pudgalānāṃ vyavasthānaṃ

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未成就,彼於所有善知方便、有無間修、已串修習,如理、如法、如其善巧,皆不能辨。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雖成熟,而未善知善巧方便,於諸所有亦不能辨。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已成熟,善知方便,無無間修,即不能得速疾通慧。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已成熟,善知方便,有無間修,未串修習,即於所有自所作事未得成辨。若諸所有補特伽羅根已成就,善知方便,有無間修,已串修習,彼於所有皆能成辨,亦能獲得速疾通慧,於其所有自所作事已得成辨。
[]1)若這個人的信、進、念、定、慧的善根還沒成熟,彼於所有善知方便、有無間修、已串修習、如理如法如其善巧的這些事情都不能辦,都不能成就。這是善根沒有成熟的這個人的相貌。什麼是如理?理,就是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這四種道理。法是什麼呢?就是苦、集、滅、道四諦。善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這五種。善根沒成熟的這個人,對於佛開示的世俗諦、勝義諦。甚麼叫做苦集滅道四諦?甚麼叫做三十七道品?甚麼叫做生死緣起?甚麼叫做涅槃緣起?佛有用語言文字把他表示出來。善根沒成熟這個人,不肯學習佛法,就不能如佛所開示的,沒有錯誤的知道,所以,他都不能成辦。
2)若是所有的這些佛教徒,他的信、進、念、定、慧是成熟。但是沒能夠善知道佛所安立的善巧方便,所有的無間修、串修習這些事他都不能成就。就是根是成熟,但是要得聖道,還要學習佛法。
3)若諸所有補特伽羅,善根是成熟,善知方便,能夠不顛倒地通達佛法。但是他沒有精進地修行,就不能很快地得聖道,通慧就是聖道,無漏的智慧,他還是不能成就。
4)若諸所有的補特伽羅,善根已經成熟,又能學習佛法,善知聖道的方便,還能精進地用功修行。但是未串修習,還沒能達到大自在的境界。這樣,對於他自己所要做的聖道的大事,他還不能成就。
5)若補特伽羅善根成熟,他又能努力地學習佛法,善知聖道的方便;學習佛法以後,他又能無間修,精進地修行,修習到大自在的境界。這個人對於所有聖道的事情,他決定可以成就,這個人很快地就能得神通、得大智慧,可以成就聖道。對於他所有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都能成辦,想要得四禪也能成辦,想要得無色界的四空定也能成辦,想要得滅盡定也能成就、想要得阿羅漢也能成就、想要得六種神通統統都能成就,各式各樣聖道的功德都能成就。這是說次第,由開始發心一直到最後成就,有這麼多的次第,不是說這人決定不成功,繼續努力會成功。
yastāvad pudgalaḥ aparipakvendriyaḥ / sa tāvadupāya-jñopi sātatikopi kṛta paricayopi nārādhako bhavati / dhyāyyasya dharmasya kuśalasya / tatra paripakvendriyaś ca[.....] jño bhavati / paripakvendriyo bhavati / upāyajño na kṣiprābhijño bhavati / tatra pari-rapakva-indriyo bhavaty upāyajño na sātatiko na kṛta-paricayaḥ / na tāvatkṛtasvārtho bhavati / kṛtakṛtyaḥ / yaś ca paripakvendriyo bhavaty upāyajñaḥ / sātatikaḥ kṛta-pari-cayaś ca bhavaty evaṃ sa ārādhako bhavati / kṣiprābhijñaś ca / kṛtasvakāryaś ca bhavati kṛtya-kṛtya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