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雜阿含-824


一一一二(八二四)三學;a.3.84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學,何等為三?謂上戒學,上威儀學,上波羅提木叉學。

3.說偈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學者學戒時,直道隨順行,專審勤方便,善自護其身。
得初漏盡智,次究竟無知,得無知解脫,知見悉已度,
成不動解脫,諸有結滅盡。彼諸根具足,諸根寂靜樂,
持此後邊身,摧伏眾魔怨。
4.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上戒學,上威儀學,上波羅提木叉學
[論說] 復次、依淨尸羅,略有二種所學差別:
一者、受持非止所攝,所受尸羅所有如法身、語現行所攝學處;
二者、受持是止所攝,所受尸羅所攝學處。
此復二種:
謂或有是毘奈耶所說,非別解脫所說;
或有是毘奈耶所說,亦是別解脫所說。
是故一切總略而言,有三學處:一、增上現行,二、增上毘奈耶,三、增上別解脫。T30,867b

II.相關資料
1.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二,T23514b
復有三學:學威儀增、學毘尼增、學波羅提木叉增。威儀增者,一切威儀戒。毘尼者,滅一切惡法。波羅提木叉者,五篇戒。
2.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第五,T23594c
復有三種學:威儀學、毘尼學、波羅提木叉學。
3.四分律,卷第五十八,T22996c
時有孔雀冠婆羅門至阿難所,問訊已,在一面坐,白阿難言:沙門瞿曇何故為諸比丘制增戒學、增淨行學、增波羅提木叉學?
阿難答言:所以爾者,為調伏貪欲、瞋恚、愚癡令盡故,世尊為諸比丘制戒。
4.十誦律,卷第五十,T23367a
有六學:增上戒、增上意、增上智、增上威儀、增上毘尼、增上波羅提木叉,是名六學。

III.說偈
[經文]
學者學戒時,直道隨順行,專審勤方便,善自護其身。
得初漏盡智,次究竟無知,得無知解脫,知見悉已度,
成不動解脫,諸有結滅盡。彼諸根具足,諸根寂靜樂,
持此後邊身,摧伏眾魔怨。
[參考] 1.cs642
世尊告諸比丘:有三根——未知當知根、知根、無知根。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覺知學地時,隨順直道進,精進勤方便,善自護其心,
如自知生盡,無礙道已知,以知解脫已,最後得無知,
不動意解脫,一切有能盡,諸根悉具足,樂於根寂靜,
持於最後身,降伏眾魔怨。
2本事經,卷第七,T17695c
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根有三種,其性甚深,顯了甚深,其性難見,顯了難見。云何為三?一者未知當知根、二者知根、三者具知根。
1)何等名為未知當知根?謂我法中諸聖弟子,於未見知諸苦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於未見知苦集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於未見知苦滅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於未見知能趣苦滅真道聖諦,為見、為知,發生樂欲,策勵精進,攝心、持心,是名未知當知根。
2)何等名為知根?謂我法中諸聖弟子,如實了知:是苦聖諦、是苦集聖諦、是苦滅聖諦、是能趣苦滅真道聖諦,是名知根。
3)何等名為具知根?謂我法中諸聖弟子,諸漏已盡,得真無漏,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能正了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名具知根。
如是名為根有三種,其性甚深,顯了甚深,其性難見,顯了難見。
4)爾時,世尊重攝此義,而說頌曰:
於我正法中,聖弟子有學,順修正直路,是名第一根。
正知苦聖諦,及苦集苦滅,能趣苦滅道,是名第二根。
第三根當知,諸漏皆永盡,證得真無漏,心慧善解脫.
知我生已盡,及梵行已立,所作皆已辦,不受後有身。
身心常寂靜,善攝護諸根,任持最後身,降伏魔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