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

雜阿含-445-450


六九三(四四五)眾生常與界俱一;s.14.14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眾生常與界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云何眾生常與界俱?謂眾生行不善心時與不善界俱,善心時與善界俱;勝心時與勝界俱,鄙心時與鄙界俱。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善種種界。

3.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眾生常與界俱
[經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云何眾生常與界俱?謂眾生行不善心時與不善界俱,善心時與善界俱;勝心時與勝界俱,鄙心時與鄙界俱。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善種種界。
[經文] dhātusova, bhikkhave, sattā saṃsandanti samenti. Hīnādhimuttikā hīnādhimuttikehi saddhiṃ saṃsandanti samenti; kalyāṇādhimuttikā kalyāṇādhimuttikehi saddhiṃ saṃsandanti samenti. 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劣勝解與劣勝解俱、和合。善勝解與善勝解俱、和合。
[論說] 如是諸界,由勝解力之所集成。先惡勝解集成惡界,先善勝解集成善界。T30,847a

六九四(四四六)眾生常與界俱二;s.14.16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說偈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廣說如上。差別者,即說偈言:
常會故常生,相離生則斷。如人執小木,而入於巨海,
人木則俱沒,懈怠俱亦然。當離於懈怠,卑劣之精進,
賢聖不懈怠,安住於遠離,慇懃精進禪,超度生死流。
膠漆得其素,火得風熾然,珂乳則同色;眾生與界俱,
相似共和合,增長亦復然。
六九五(四四七)眾生常與界俱三;s.14.15。增一阿含經49,放牛品三經。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2.與界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云何與界俱?謂眾生不善心時與不善界俱,善心時與善界俱;鄙心時與鄙界俱,勝心時與勝界俱。

3.憍陳如
時尊者憍陳如,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上座多聞大德,出家已久,具修梵行。

4.大迦葉
復有尊者大迦葉,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頭陀苦行,不畜遺餘。

5.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大智辯才。

6.大目揵連
時尊者大目揵連,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7.阿那律陀
時阿那律陀,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徹。

8.二十億耳
時尊者二十億耳,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勇猛精進,專勤修行者。

9.陀驃
時尊者陀驃,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能為大眾修供具者。

10.優波離
時尊者優波離,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通達律行。

11.富樓那
時尊者富樓那,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皆是辯才善說法者。

12.迦旃延
時尊者迦旃延,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

13.阿難
時尊者阿難,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多聞總持。

14.羅睺羅
時尊者羅睺羅,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15.提婆達多
時提婆達多,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習眾惡行。是名比丘常與界俱,與界和合。是故諸比丘!當善分別種種諸界。

16.
佛說是經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同法而轉
[論說] 隨所集成,還與如是相似有情同法而轉,謂相往來,同聚、同住、同見、同意,勝解相似。由是故言:有情諸界,共相滋潤,相似而轉。T30,847a

六九六(四四八)眾生常與界俱四;s.14.16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2.說偈
如上廣說已,即說偈言:
常會故常生,相離生則斷。如人執小木,而入於巨海,
人木則俱沒,懈怠俱亦然。當離於懈怠,卑劣之精進,
賢聖不懈怠,安住於遠離,慇懃精進禪,超度生死流。
膠漆得其素,火得風熾然,珂乳則同色;眾生與界俱,
相似共和合,增長亦復然。

六九七(四四九)眾生常與界俱五;s.14.25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常與界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如是廣說,乃至勝心生時與勝界俱,鄙心生時與鄙界俱。

3.五戒
殺生時與殺界俱;盜;婬;妄語;飲酒心時與飲酒界俱。不殺生時與不殺界俱;不盜;不婬;不妄語;不飲酒(時)與不飲酒界俱。是故諸比丘!當善分別種種界。

4.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九八(四五0)眾生常與界俱六;s.14.24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信界、持戒界、慚、愧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不信時與不信界俱,犯戒時與犯戒界俱,無慚、無愧時與無慚、無愧界俱;信心時與信界俱、持戒時與持戒界俱,慚、愧心時與慚、愧界俱。是故諸比丘!當善分別種種諸界。

3.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九九──七0九();s.14.17-22
如信不信,如是精進、不精進,失念、不失念,正受、不正受,多聞、少聞,慳者、施者,惡慧、善慧,難養、易養,難滿、易滿,多欲、少欲,知足、不知足,攝受、不攝受界俱,如上經如是廣說。

I.信、戒、慚、愧
[論說] 由梵行求增上力故,先說起,次於尸羅受學而轉,次於現行所有過罪,觀自、觀他而生羞恥T30,847a

II.精進、不失念、正受、多聞
[論說] 次於善法無間修習,發勤精進;於久所作及久所說,能無忘失。是二為依,令心得。由心定故,得如實。如是且說信增上力,漸次修習三種所學:一、增上戒、二、增上心,三、增上慧。T30,847a

III.施者、善慧、易養、易滿、少欲、知足、攝受
[論說] 如是三學勝資糧道,謂世正見,好行惠、捨,易養易滿,少欲喜足,及四攝事。其易養等句義差別,如聲聞地已說其相(T30,421c-422)。如是當知名梵行求已得圓滿。成就如是梵行求者,還與此界諸有情類,共相滋潤,相似而轉。離此界者,還與遠離此界有情,共相滋潤,相似而轉。當知此中果依於因,非因依果。T30,84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