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雜阿含-473-474


七三六(四七三)諸受皆苦一---諸行無常、變易法;s.36.1-2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2.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時有異比丘,獨一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是比丘作是念已,從禪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3.說偈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知諸行無常,皆是變易法,故說受悉苦,正覺之所知。
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傾動,於諸一切受,黠慧能了知。
悉知諸受已,現法盡諸漏,身死不墮數,永處般涅槃。

4.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經文] 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論說] 又諸苦受,一切眾生現知是苦,不假成立。所餘二受,由二因緣,應知是苦。非苦樂受,及能隨順此受諸行,由無常故,應知是苦。所有樂受,及能隨順此受諸行,變壞法故,應知是苦。由此道理,當知諸受皆悉是苦。T30,851b

七三七(四七四)諸受皆苦二---諸行漸次止息;s.36.11s.36.15-18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2.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
爾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復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作是念已,從禪起,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禪思,念言:如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佛告阿難: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復阿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

3.云何世尊以諸受漸次寂滅故說?
阿難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諸受漸次寂滅故說?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4.云何漸次諸行止息?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漸次諸行止息?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二禪正受時,覺、觀止息;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阿難白佛:世尊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5.無上止息
佛告阿難:復有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如是止息,於餘止息無過上者。阿難白佛:何等為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佛告阿難:於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6.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經文] 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
[論說] 又彼諸受,應知略有三種寂靜:一、由依止上定地故,下地諸受皆得寂靜;二、由暫時不現行故而得寂靜;三、由當來究竟不轉而得寂靜。當知此中暫時不行,名為寂靜;令其究竟成不行法,名為止息T30,851b

II.寂滅
[經文] 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論說] 1)樂言論者廣生言論,染污樂欲展轉發起種種論說,名為語言。即此語言,若正證入初靜慮定,即便寂靜
2)又麤尋、伺能發語言,諸未得定,或有已得還從定起,能發語言,非正在定,正在定者,雖有微細尋、伺隨轉而不能發所有語言,是故此位說名一切語言寂靜,是名第二義門差別。T30,851b
3)問:何因緣故,初靜慮中有尋有伺耶?答:由彼能厭患欲界,入初靜慮。初靜慮中,而未能觀尋伺過故。第二靜慮,能觀彼過,是故說為尋伺寂靜。如第二靜慮見彼過故名尋伺寂靜,如是第三靜慮見喜過故名喜寂靜。第四靜慮見樂過故名樂寂靜,捨念清淨差別應知。T30,330c

III.止息
[經文] 於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論說] 又瑜伽師,於貪、瞋、癡深見過患,安住領納貪、瞋、癡等離繫諸受,數數遍知,數數斷滅貪、瞋、癡等,故說其心於貪、瞋、癡雜染解脫T30,85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