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雜阿含-273

Nature / Bokeh

三九六(二七三)撫掌喻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2.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

時有異比丘獨靜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等是我?我何所住?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一靜處,作是思惟: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法是我?我於何住?


3.二法

佛告比丘:今當為汝說於二法,諦聽,善思。云何為二?眼、色為二,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是名二法。


4.四界

比丘!若有說言:沙門瞿曇所說二法,此非為二,我今捨此更立二法。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緣眼、色,生眼識。比丘!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


5.諸行如幻,如炎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恆、非安隱、變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恆、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


6.空我我所

如是比丘於一切空行,心觀察歡喜,於空法行常、恆、住、不變易法,空我我所。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此諸法無我、無常,乃至空我、我所。


7.無常、苦、無我

比丘!於意云何?眼是常,為非常耶?答言:非常,世尊!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世尊?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答言:不也,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8.解脫知見

如是多聞聖弟子,於眼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9.

時彼比丘聞世尊說合手聲譬經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I.尋求我

[經文] 云何為我?我何所為?何法是我?我於何住?

[論說] 略有四種尋求我論,由此論故,薩迦耶見未永斷者,求我尋思數數現行。云何為四?一者、尋求我,我用何以為自性;二者、尋求我,我為常、是無常;三者、尋求云何我,我常、無常;四者、尋求我,所有我在何處。當知此中略有四種尋求於我:一者、尋求自性,二者、尋求其轉,三者、尋求其因,四者、尋求窟宅。此中三種,可得施設諸行差別,又此施設可非顛倒;第四一種,由一切種終不可得施設差別。T30,820c


II.四大

[經文] 彼眼者,是肉形,是內,是因緣,是堅,是受,是名眼肉形內地界。比丘!若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津澤,是受,是名眼肉形內水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明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火界。比丘!若彼眼肉形,若內,若因緣,輕飄動搖,是受,是名眼肉形內風界。

[參考] 正法念處經,T17379a

初觀眼、色,如實見眼,但是肉摶,四大所成。云何行者?如實觀眼,觀於眼根,此肉堅分,內有覺法,是名眼根肉摶內地界也。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內有覺法,目淚濕等,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內水界也。復觀眼根肉搏之中,內有覺法,有暖、有熱,是名眼根肉搏之中內火界也。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內風輕動,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內風界也。於內風界,如實觀察。耳、鼻、舌、身,隨順觀察,亦復如是。如是觀已,於可愛色不生樂著,不爲愛境之所破壞。


III.譬如兩手和合

[經文]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思。

[論說] 當知施設我自性者,謂即施設十二種處所生六識,并受、想、思以為其我,過此餘我不可得故。T30,820c


IV.無常

[經文] 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恆、非安隱、變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

[論說] 又即此我體是無常,由有生故、老故、死故。T30,820c

[參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39T27203b

佛告苾芻:汝等有生、有老、有死、有沒、有出。所以者何?汝等諸行猶如幻事、陽焰等故。

問:此中所說生出、死沒有何差別?

1)有作是說:無有差別。生即是出,死即是沒,一切皆是剎那性故。

2)尊者世友作如是說:入母胎時名生,出母胎時名出,諸蘊熟時名沒,捨諸蘊時名死。

3)脅尊者曰:中有諸蘊得時名出,捨時名沒,生分諸蘊得時名生,捨時名死。

4)尊者妙音作如是說:胎、卵、濕生諸蘊起時名生,諸根漸生故。壞時名死,有餘屍骸故。化生諸蘊起時名出,諸根頓出故。壞時名沒,無餘屍骸故。

5)大德說曰:於諸趣中初受生時名生,命根盡時名死,中間諸蘊剎那生時名出,剎那滅時名沒。

6)尊者覺天作如是說:有色有情生時名生,死時名死,無色有情生時名出,死時名沒。是謂生出死沒差別。


V. 諸行如幻

[經文] 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

[論說] 又此諸行,以於諸趣種種自體生起差別,不成實故,說如幻事;想、心、見倒迷亂性故,說如陽焰;起盡法故,說有增減,剎那性故,名曰暫時;數數壞已,速疾有餘頻頻續故,說為速疾現前相續;來無所從,往無所至,是故說為本無今有,有已散滅。由如是相,略說生身展轉無常,及有因剎那展轉無常。T30,820c

[參考] 1.大智度論,卷6T25102a

1)復次,是幻譬喻。示眾生一切有為法空、不堅固。如說:一切諸行如幻,欺誑小兒,屬因緣、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幻。

2)如炎者,炎以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見如野馬,無智人初見謂之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結使煩惱日光,熱諸行塵,邪憶念風,生死曠野中轉,無智慧者謂為一相為男?為女?是名如炎。

3)復次,若遠見炎想為水,近則無水想。無智人亦如是,若遠聖法不知無我,不知諸法空。於陰、界入、性空法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聖法,則知諸法實相。是時,虛誑種種妄想盡除。以是故說,諸菩薩知諸法如炎。

2.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1)撫掌喻等眾多契經,於餘部中曾所未誦。 T29330b

2)撫掌喻契經中言:苾芻諸行如幻、如焰,暫時而住,速還謝滅。 T29411c

3)又言苾芻諸行如幻,或增或減,暫住即滅。T29534c

3.大乘莊嚴經論,卷11T31646b

佛語諸比丘:諸行如幻是壞滅法,是暫時法、剎那不住。

4.十住毘婆沙論,T2658b:

佛告諸比丘:諸行如幻化,誑惑愚人,無有實事。


VI. 空諸行

[經文] 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恆、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

[論說] 如是三種如理施設:我之自性,若轉、若因。施設我之所有窟宅,終不可得,由諸行中,離諸行性,則有實我住諸行中,不可得故。由是因緣,約世俗諦,諸行尚空,不可施設,何況勝義!是故一向於空立空。如是由心如理作意,聞解了故,思等了故,修諦了故;如其次第,差別說言:應當歡喜,應當等喜,應當遍喜T30,820c

[參考] 成實論,卷12T32340a

如佛教一比丘:汝於空諸行中,當觀諸行空中調伏心。如人持燈入空室中,所見皆空。行者取色,證此色滅,是名空性。外道因無邊虛空處,得離色;乃至因非想非非想處,離無所有處。因諸陰有滅性者,行者所有思量、所有作起皆滅為妙,是名因諸陰有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