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雜阿含-282



四0五(二八二)修諸根;M.152根修習經
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徵伽羅牟真鄰陀林中。

2.鬱多羅
時有年少,名鬱多羅,是波羅奢那弟子,來詣佛所,恭敬問訊已,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告鬱多羅:汝師波羅奢那,為汝等說修諸根不?鬱多羅言:說已,瞿曇!佛告鬱多羅:汝師波羅奢那,云何說修諸根?鬱多羅白佛言:我師波羅奢那說:眼不見色,耳不聽聲,是名修根。佛告鬱多羅:若如汝波羅奢那說,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盲者眼不見色。

3.聾者是修根不?
爾時、尊者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尊者阿難語鬱多羅言:如波羅奢那所說,聾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唯聾者耳不聞聲。

4.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異於賢聖法律無上修諸根。阿難白佛言:唯願世尊為諸比丘說賢聖法律無上修根!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5.五句
佛告阿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1)緣眼、色,生眼識,見可意色,欲修如來厭離,正念、正智。
2)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
3)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欲修如來厭離、不厭離,正念、正智。
4)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厭離,正念、正智。
5)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來厭、不厭俱離,捨心住,正念、正智。
如是阿難!若有於此五句,心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攝持,善修習,是則於眼、色無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說。阿難!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6.云何賢聖修根?
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賢聖法律,為賢聖修根?
1)眼、色緣、生眼識-譬如力士彈指頃
佛告阿難: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我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俱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彈指頃。如是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爾盡滅,得離厭不厭捨。

2)耳、聲緣生耳識-譬如大力士夫,彈指發聲即滅
如是耳、聲緣生耳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聖弟子如是如實知:我耳識聞聲,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大力士夫,彈指發聲即滅。如是耳、聲緣,生耳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是則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3)鼻、香緣,生鼻識-譬如蓮華,水所不染
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聖弟子如是如實知: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蓮華,水所不染。如是鼻、香緣,生鼻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4)舌、味緣,生舌識-譬如力士舌端唾沫,盡唾令滅
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舌端唾沫,盡唾令滅。如是舌、味緣,生舌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5)身、觸緣,生身識-譬如鐵丸燒令極熱,小渧水灑,尋即消滅
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聖弟子如是如實知: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寂滅、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鐵丸燒令極熱,小渧水灑,尋即消滅。如是身、觸緣,生身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

6)意、法緣,生意識-譬如力士斷多羅樹頭
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速滅。聖弟子如是如實知: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是則寂滅,是則勝妙,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斷多羅樹頭。如是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盡滅,所謂為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阿難!是為賢聖法律,為聖弟子修諸根。

7.云何為聖法律學見跡?
云何為聖法律學見跡?佛告阿難: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恥、厭惡。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恥、厭惡。阿難!是名賢聖法律學見跡。

8.
阿難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諸根。已說賢聖修諸根,已說學見跡。阿難!我為諸聲聞所作,所作已作,汝等當作所作,廣說如篋毒蛇經。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不見色耳不聽聲
[經文] 鬱多羅白佛言:我師波羅奢那說:眼不見色,耳不聽聲,是名修根。佛告鬱多羅:若如汝波羅奢那說,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盲者眼不見色。
[論說] 有一沙門若婆羅門,自既不能善修諸根,而不如理為他施設善修根法,見唯棄背所有境界,名護諸根。然其自於諸弟子眾,深生染著,一分起愛,一分生憎,謂於其教順逆因緣,適不適意,常現行故。於此微細自己雜染,不能以慧如實悟入,而謂自能善修諸根,起增上慢。諸有隨順如是見者,彼雖令根離諸境界,獨處空閑,而緣彼境發起種種尋思雜染,然無智慧而自悟入,是亦不名善修諸根。又亦不為善修根故勤修正行,但信他言起邪勝解,及以邪慢。諸佛如來,為諸弟子如理施設煩惱斷故名善修根,非唯一向背諸境界。T30,823a
[參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二,T27729acf.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七,T28271a。鞞婆沙論,卷第四,T28439c
又如外道波羅設利作如是說:眼不見色,耳不聞聲,名聖修根。
問:何故彼名波羅設利?答:是所立名,不應問立名所以。名隨假立,不必皆有實義故。有說:此是彼姓,謂婆羅門有姓憍蹉,有姓筏蹉,有姓扇祑略,有姓憍陳那,有姓婆羅墮闍,有姓波羅設利。有說:此是雜種,謂從剎帝利婆羅門生,名波羅設利,如從驢馬所生名騾,如是說者,此是彼姓。彼有弟子名嗢怛羅,曾於一時來詣佛所,歡喜問訊在一面坐。佛時告曰:汝師波羅設利,為汝等說修根法耶?嗢怛羅言:我師曾說。佛問:云何?彼云:我師作如是說:眼不見色,耳不聞聲,名聖修根,無所取故。佛即難曰:若爾,盲者應名聖修根,不見色故。

II.聾者是修根不?
[經文] 爾時、尊者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尊者阿難語鬱多羅言:如波羅奢那所說,聾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唯聾者耳不聞聲。
[參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二,T27729b
時阿難陀佛邊侍立,為佛搖扇,尋亦難言:聾者亦應名聖修根,不聞聲故。
問:設有外道百千俱胝那庾多數,智慧辯才如舍利子,佛皆能伏。何故世尊作初難已,尊者慶喜作第二難,世尊何故而不遮止?
答:
1)佛觀慶喜咽喉有相,知欲設難,故便自止。佛昔在三無數劫,精懃修習菩薩行時,尚不斷他所有才辯,乃至弟子亦不遮遏,況今成佛斷他辯才。
2)又佛了知若自所說,若慶喜說平等無異,無有增減,故不遮止。
3)又顯師與弟子俱能摧伏他故,若師弟子俱能伏者,乃名善伏,故不遮制。
4)又欲令彼無餘言故,謂若世尊作第一難,慶喜不作第二難者,則彼外道還自眾中,以餘慢心作如是言:雖為彼師所伏而非弟子,彼雖能伏我等而非我師。若佛世尊作第一難,慶喜復作第二難者,則彼永捨憍慢之心。弟子尚能摧伏我等,何況彼師?設我師來,亦不能對,何況我等。
5)又欲滿彼梵志意故,彼作是念:喬答摩尊諸力士中,為無有上,能伏能破一切論者而無屈撓,諸論師中最為尊勝。往昔所有諸大論師,尚無能對,何況我等。若彼弟子與我談論,我當酬對,豈不宜哉。佛一切時滿所化意,如其所念而汲引之,故不遮止慶喜所難。
6)復次,佛以慶喜為證義人故,彼外道眾信重慶喜,以彼尊者形貌端嚴,善知因陀羅聲明論故。佛意令彼問所信人,自驗師宗應正理不?慶喜時說,故佛不止。
7)復次,欲顯世尊無勝己慮故,謂諸外道慮弟子中有勝己故,遮其言辯,佛無是事。設有弟子百千俱胝那庾多數,辯才智慧如舍利子,亦無問難,與佛等者,況能勝佛。
8)復次,欲顯己斷法慳垢故,謂諸外道不許弟子與他論難,勿彼由斯多獲名譽恭敬利養,佛則不爾。假使世間一切皆得無邊名利,佛無一毫,終無嫉妒,是故不止慶喜所說。
9)復次,欲顯弟子亦勝他故,謂諸外道恐己門徒與他論難墮負受辱,世尊弟子無不勝他。若論難時,益更光揚如來正法,故不遮制。
10)復次,為欲顯示善說法中,文義滿足,無異見故。謂諸外道惡說法中,文義乖違,師徒見異,隨有所立、所說、所解,師與弟子各各相違。佛正法中無此過失,隨有所立、所說、所解,弟子與師皆同一味,由此等緣,對彼外道,佛與慶喜各設一難。
11)問:外道若許盲聾之人,是聖修根。云何成難?答:是為大難。亦是總說外道過失,無能對者謂汝若許盲聾之人,亦得名為聖修根者。汝等何故棄捨居家,晝夜精勤修諸梵行?但應毀壞眼耳二根,自可名為聖修根者,故前所說是為大難,亦是總訶一切外道。

III.無上修根
[經文] 佛告阿難: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1)緣眼、色,生眼識,見可意色,欲修如來厭離,正念、正智。
2)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
3)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欲修如來厭離、不厭離,正念、正智。
4)眼、色緣,生眼識,不可意、可意,欲修如來不厭離、厭離,正念、正智。
5)眼、色緣,生眼識,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來厭、不厭俱離,捨心住,正念、正智。如是阿難!若有於此五句,心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攝持,善修習,是則於眼、色無上修根。…阿難!是名賢聖法律無上修根。
[論說] 1.又諸如來,於其三種不共念住善住其心,故不染著諸弟子眾。於正行眾悅意現行,於邪行眾行不悅意,由此所生貪欲雜染、瞋恚雜染都無所有,由是因緣,雖與弟子等煩惱斷,而名無上善修諸根T30,823a
2.又此修根,依五品眾有差別故,當知亦有五轉差別。謂佛世尊,1)或有弟子一向正行而亦畢竟;2)或有弟子一向放逸而亦畢竟;3)或有弟子修行正行而不畢竟;4)或有弟子行於邪行而不畢竟;5)或有弟子多種品類,一行正行,一行放逸,一行一分,或時放逸或不放逸,如是名為第五品眾。此中如來稱可意者,謂諸弟子於善說法毘奈耶中,為修諸根得圓滿故,修行正行。復有一類不可意者,謂行邪行,或不修行。是故如來觀第一眾,生起悅意;觀第二眾,生不悅意;觀第三眾,生起悅意,生不悅意;觀第四眾,生不悅意,生起悅意;觀第五眾生起悅意,生不悅意,亦復生起悅、不悅意。如來雖復於此五眾,發起如是五轉差別悅不悅意,然諸如來終不為彼愛、恚行相之所染污,由諸煩惱并其習氣永離繫故,善修根故;是故如來一切煩惱并習永斷為所依止,能善住念,於弟子眾無諸雜染,說名五轉無上修根。又於如是一切五轉,隨其所應,當正思惟三種對治:一、無常想,二者、慈心,三、無想定,如是三種,隨其所應,當知其相。T30,823b
[參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三,T27824b
防護修者,即是修根。如契經說:若於六根,善調、善覆、善防、善護、善修者,能引後樂。

IV.賢聖修根
[經文] 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賢聖法律,為賢聖修根?
佛告阿難: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如是如實知:我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則寂滅,此則勝妙,所謂俱捨;得彼捨已,離厭、不厭,譬如力士彈指頃。如是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爾盡滅,得離厭不厭捨。
[論說] 又佛世尊所作已辦,無學弟子名已修根。由彼長夜樂涅槃故,雖遇如前諸有情數境相現前,或純可愛,或純非愛,或多雜類通愛非愛,由貪、瞋、癡永遠離故,由心解脫及慧解脫增上力故,即由無相令心於彼速疾棄捨;由意樂故,於諸境界起厭逆想。又於涅槃見寂靜德,如是速能安住於捨。由此因緣,一剎那頃失念所作雜染污心,亦不得起。當知齊此善根習故,名善修根。T30,823b

V.學見跡
[經文] 佛告阿難:眼、色緣,生眼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恥、厭惡。耳……。鼻……。舌……。身……。意、法緣,生意識,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聖弟子慚恥、厭惡。阿難!是名賢聖法律學見跡。
[論說] 若諸有學,未能速疾安住於捨,有餘煩惱熏彼相續成雜穢故。又於一切三轉境中,憎惡所起諸煩惱故,現行煩惱所逼迫時,則能方便住厭逆想,及過患想,如是修行,能令修根速得圓滿,是故說彼名正行者。如是當知於善說法毘奈耶中,大師美妙諸弟子眾,得所得義,能修正行。T30,8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