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教學者當存大體,勿拘小節也
簡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則與人共其道。興事立業,則與人共其功。道成功著,則與人共其名。所以道無不明,功無不成,名無不榮。今人則不然,專己之道,惟恐人之勝於己。又不能從善務義,以自廣也。專己之功,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賢與能,以自大也。是故道不免於蔽,功不免於損,名不免於辱。此三者乃古今學者之大分也。
簡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則與人共其道。興事立業,則與人共其功。道成功著,則與人共其名。所以道無不明,功無不成,名無不榮。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言古人純公而無私。謂古人修其身,治其心,身正心通之後,不私受其道,則與一切人共明此道。或興一事,立一業,事成業就之後,不私立其功,則與一切人共顯其功。道既成,功既顯,不私得其名,則與一切人共彰其名。所以語其道,則道無不明。論其功,則功無不成。著其名,則名無不榮,所以[一/旦]千百世而不泯也。宜矣!
今人則不然,專己之道,惟恐人之勝於己。又不能從善務義,以自廣也。專己之功,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賢與能,以自大也。是故道不免於蔽,功不免於損,名不免於辱。此三者乃古今學者之大分也。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謂今人專私而無公。今人則不然,專行一己之道,惟恐人之道勝于己。又不肯虛心從善,務合其義,惟以自為廣也。設使立功,專欲掩人之功,不與他人共之。又不能任彼賢能之士以扶助之,惟以自為大也。設使名成務以為自顯,不欲與他人共之。又不能謙恭蓄德,和光同塵,引接于人,惟以自為達也。如此一片私心,雖有道,不免為私心所蔽。雖有功,不免為私心所損。雖有名,不免為私心所辱。此兩般學者,乃古今一定之大分別也。
△公私一判,品類天淵,所以名播寰區,而道揚今昔者公也。彼私心自恃者,所謂根疏者不固,基薄者易危,故道有蔽,功有損、有辱,必然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