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禪林寶訓141.論為人模範貴在自嚴,所以上令下行也

141.論為人模範貴在自嚴,所以上令下行也

高菴曰: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凌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於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故石頭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威儀柔嘉,雍雍肅肅,發言舉令,瞬目揚眉,皆可以為後世之範模者,宜其然矣(與死心書)


高菴曰: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凌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明教化須存大體。謂凡要行教化所至大者,莫先於以道德正其心,復以仁義修其身。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亦尊道德,而所懷者恭敬。主人若行禮義,則學者亦有禮義,而自能恥其貪競。主人若無雅量,而有失容之慢,則學者即有凌辱橫暴之弊。主人若不莊重,而有動色之諍,則學者即有攻擊鬥爭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於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故石頭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威儀柔嘉,雍雍肅肅,發言舉令,瞬目揚眉,皆可以為後世之範模者,宜其然矣(與死心書)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見道成由於明哲。古人所以有先見之明,防于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一切人具得瞻仰,熏陶涵濡之餘,不待聲色而頑愚自化矣。故南嶽石頭希遷禪師,瑞州高安陳氏子,嗣青原行思禪師,後于衡嶽寺之東,有石狀如臺,師結菴居之,故稱石頭,諡號無際大師。及馬祖道一禪師,道法盛行之時,自有一輩英雄豪傑之士出,咸有威可畏,有儀可法,而且至性和柔,為人嘉美。動靜之間,雍雍肅肅者,端嚴威儀也。或發一言,或舉一令,乃至瞬其目揚其眉。瞬,動也。皆可以為後學之模範者,宜乎其然也!

形正影端,聲和響順,不遇真師,法道自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