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教人當深操遠慮,刻苦進修也
佛鑑曰: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以此欺人,而不知有不可欺之先覺。以此掩人,而不知有不可掩之公論。故自智者人愚之,自高者人下之。惟賢者不然,謂事散而無窮,能涯而有盡。欲以有盡之智而周無窮之事,則識有所偏,神有所困。故於大道必有所闕焉(與秀紫芝書)。
佛鑑曰: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明歷以艱苦志則堅。謂為道之人,時中若不懷憂致想,便知他操道之心不廣遠。處身常求安逸,則知他所用之志不闊大。古人為道,歷盡多少艱難,嘗遍幾多險阻,道業成就,然後享終身之安。蓋事若難行,則志氣愈加勇銳。刻苦用力,則思慮益見淵深。由是勇猛精修,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也。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以此欺人,而不知有不可欺之先覺。以此掩人,而不知有不可掩之公論。故自智者人愚之,自高者人下之。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明飾過欺人道必喪。多見近來學者,逐外物竟,忘所學之道,正如背明而投暗也。內問諸心于理不明,返要莊飾自己之不能處,而輕欺于人,使人謂我是智者。本不及人,又要強勝于人,以為他不及我,而侮慢於人,以己為高。殊不知以此無智而欺人,竟不知尚有不可欺之先覺在也。以此欺侮而掩人,竟不知尚有不可掩之公論在也。故所以自家欲智,人返以為愚。自家欲下,而人返以為高也。
惟賢者不然,謂事散而無窮,能涯而有盡。欲以有盡之智而周無窮之事,則識有所偏,神有所困。故於大道必有所闕焉(與秀紫芝書)。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謂賢者存誠而道證。惟有賢達之士不然,謂世間之事萬殊,有何窮盡。人之智能本有涯量,爾今欲以有盡之智而欲周遍無窮之事,則智識自然周致不到,則有所偏。神明自然遍察不來,而有所困。識偏神困,故于大道不能完全而自闕矣!
△古今成就道業者,誰不是歷艱難嘗險阻的人。不然,立雪斷臂,俱閑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