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雜阿含-1039

雜阿含103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師精舍。
時,有淳陀長者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問淳陀長者: 「汝今愛樂何等沙門、婆羅門淨行?」
淳陀白佛:
「有沙門、婆羅門奉事於水,事毗濕波天,執杖澡罐,常淨其手,如是正士能善說法,言:『善男子!月十五日,以胡麻屑、菴摩羅屑以澡其髮,修行齋法,被著新淨長鬘白氈,牛糞塗地而臥其上,善男子!晨朝早起,以手觸地,作如是言:「此地清淨,我如是淨。」手執牛糞團,並把生草,口說是言:「此是清淨,我如是淨。」若如是者,見為清淨,不如是者,永不清淨。』世尊!如是像類沙門、婆羅門,若為清淨,我所宗仰。」
佛告淳陀:
「有黑法、黑報,不淨、不淨果,負重向下,成就如此諸惡法者,雖復晨朝早起,以手觸地,唱言:『清淨。』猶是不淨;正復不觸,亦不清淨;執牛糞團并及生草,唱言:『清淨。』亦復不淨;正復不觸,亦不清淨。
淳陀!何等為黑、黑報,不淨、不淨果,負重向下,……乃至觸以不觸悉皆不淨?
淳陀!謂:殺生惡業,手常血腥,心常思惟撾、捶、殺、害,無慚、無愧,慳貪、吝惜,於一切眾生乃至昆蟲,不離於殺。
於他財物,聚落、空地,皆不離盜。
行諸邪婬: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親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護,以力強干,不離邪婬。
不實妄語:或於王家、真實言家,多眾聚集,求當言處,作不實說: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聞言聞,聞言不聞;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因自、因他,或因財利,知而妄語而不捨離,是名妄語。
兩舌乖離:傳此向彼,傳彼向此,遞相破壞,令和合者離,離者歡喜,是名兩舌。
不離惡口罵:若人軟語說,悅耳心喜,方正易知,樂聞無依說,多人愛念、適意、隨順三昧,捨如是等而作剛強,多人所惡、不愛、不適意、不順三昧,說如是等言,不離麁澀,是名惡口。
綺飾壞語:不時言、不實言、無義言、非法言、不思言,如是等名壞語。
不捨離貪:於他財物而起貪欲,言:『此物我有者好。』
不捨瞋恚弊惡:心思惟言:『彼眾生應縛、應鞭、應杖、應殺,欲為生難。』
不捨邪見顛倒,如是見、如是說:『無施、無報、無福,無善行、惡行,無善、惡業果報,無此世、無他世,無父母,無眾生生世間,無世阿羅漢,等趣、等向,此世他世,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淳陀!是名黑、黑報,不淨、不淨果,……乃至觸以不觸,皆悉不淨。
淳陀!有白、白報,淨、有淨果,輕仙上昇,成就已,晨朝觸地,此淨、我淨者亦得清淨;若不觸者,亦得清淨;把牛糞團,手執生草,淨因、淨果者,執與不執亦得清淨。
淳陀!何等為白、白報,……乃至執以不執,亦得清淨?
謂有人不殺生:離殺生,捨刀杖、慚、愧,悲念一切眾生。
不偷盜:遠離偷盜,與者取、不與不取,淨心不貪。
離於邪婬:若父母護,……乃至授一花鬘者,悉不強干起於邪婬。
離於妄語:審諦實說。
遠離兩舌:不傳此向彼,傳彼向此,共相破壞;離者令和、和者隨喜。
遠離惡口:不剛強,多人樂其所說。
離於壞語:諦說、時說、實說、義說、法說、見說。
離於貪欲:不於他財、他眾具,作己有想而生貪著。
離於瞋恚:不作是念:『撾、打、縛、殺、為作眾難。』
正見成就:不顛倒見:『有施、有說報、有福,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世阿羅漢,於此世、他世,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淳陀!是名白、白報,……乃至觸與不觸,皆悉清淨。」
爾時,淳陀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
I.妄計清淨論
1.妄計清淨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我解脫心得自在、觀得自在,謂於諸天微妙五欲堅著攝受、嬉戲娛樂、隨意受用,是則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又,有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離欲惡不善法,於初靜慮得具足住,乃至得具足住第四靜慮,是亦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又,有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眾生,於孫陀利迦河沐浴支體,所有諸惡皆悉除滅。如於孫陀利迦河,如是於婆湖陀河、伽耶河、薩伐底河、殑伽河等中,沐浴支體,應知亦爾,第一清淨。復有外道,計持狗戒以為清淨,或持牛戒,或持油墨戒,或持露形戒,或持灰戒,或持自苦戒,或持糞穢戒等,計為清淨。謂說現法涅槃外道,及說水等清淨外道作如是計。
[解]什麼是妄計清淨論?謂如有一個,或者是沙門,或者是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什麼見?什麼論呢?
1)若是我能解脫,心得自在,觀得自在。什麼叫做心得自在呢?就是在欲界諸天的有微妙的五欲,有特別好的色、聲、香、味、觸。因為如意,令人滿意,所以執著心是特別強,很堅固的愛著,要取得、要占有。就在那裏有種種的遊戲,心裏有種種的快樂,隨他的心意來享受這五欲樂。在六欲天裏面享受欲樂,隨意自在,就是現法涅槃。現在的色受想行識裏面有這麼多的如意快樂,這就是涅槃,這就是最殊勝的清淨。
2)又有外道有這樣的見、有這樣的論,假設有人能放下世間的色聲香味觸的欲。什麼是惡不善法?欲是內心裏面的欲,表現在身口上面,就叫做惡不善法。這惡不善法的罪業,能令你做惡事,能令你墮三惡道,所以叫惡不善法。放下世間的欲、惡不善法,專心修禪定,得到色界的初靜慮,就是心裏面離欲,於所緣繫念而住,寂靜而住,又能夠審慮、觀察,審慮就是智慧。在初禪境界中,能得圓滿而住。乃至得具足住第四靜慮,就是由初靜慮進步到第二禪,由二禪進步到三禪,由三禪進步到第四禪,第四禪叫捨念清淨住。離生喜樂地是初禪,二禪是定生喜樂地,三禪是離喜妙樂地,第四禪捨念清淨地,乃至得具足住第四靜慮。這也叫做得現法涅槃,就是得到色界四禪,就是得涅槃,就是最殊勝的清淨處。四禪,加上欲界的六欲天,就是五現法涅槃論。
3)又有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眾生,於孫陀利迦河,在水裏面沐浴頭、手、足,這樣沐浴支體,所有的罪過就都沒有,水能把你的罪過洗掉。如於孫陀利迦河如是,於婆湖陀河、伽耶河、薩伐底河、殑伽河等中,沐浴支體,應知也是能夠把罪業消除,是第一清淨。
4)還有一些外道,執著持狗戒,像狗學習,能這樣子就是清淨。像牛學習,也是最勝清淨。以油墨塗在身上這樣做。或是不要穿衣服,露形戒。或以灰塗在身上。或自己去受苦,或者把身體臥在有刺的樹上面。或以糞穢為食,或者以糞穢塗身等,計為清淨。謂說現法涅槃論的外道,及說水等清淨外道,作如是計。

2.問:彼何因緣,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彼謂得諸縱任自在、欲自在、觀行自在名勝清淨,然不如實知縱任自在等相。又,如有一計由自苦身故,自惡解脫,或造過惡,過惡解脫。
[解]問:彼何因緣,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那個外道的想法,謂要能得到各式各樣的縱任自在,放縱自己的身口意,無論什麼地方都是滿意,這樣自在。欲自在,觀行自在就是能得色界四靜慮,這是最殊勝、最清淨。可是他並不真實的認識縱任自在的相貌。又如有一人的想法,由於自己主動的受苦,造作種種的苦惱因緣,這樣,就能夠從以前造的罪惡的境界得解脫,把一切罪解脫。受苦,就把以前的罪消滅,就會得解脫。這實在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比如說以前造過什麼殺盜淫妄的罪過,假設得果報是嚴重的病痛,醫生治不好。一直受苦,即時把罪消滅,這個病痛就好,這樣受苦就是把以前的罪過消滅。罪過消滅,但是沒得解脫。為什麼呢?不得解脫的原因是煩惱,不是罪,有煩惱就不得解脫。若是說雖然有很多罪,但是他斷煩惱,就解脫,而那些罪來的時候不能障礙他解脫。

3.今應問彼:汝何所欲?若有於妙五欲嬉戲受樂者,為離欲貪?為未離耶?若已離者,於世五欲嬉戲受樂,不應道理。若未離者,計為解脫清淨,不應道理。
[解]今應問彼,汝何所欲?假設有在欲界的天上那樣微妙的五欲嬉戲受樂的人,我現在問你?那個受五欲樂的人,內心已經排遣欲貪的染污心呢?為是沒有破除染污的貪心呢?1)若是他對於微妙的五欲沒有貪愛心,他觀察是不淨、是苦,遠離染污心。若沒有這個貪的染污心,對於世間的五欲還是很愛著,很享受,這是不合道理。因為有厭離心,就不應該還執著這個樂。2)若是他的內心裏面,還有染污的貪著心,愛著五欲,執著享受五欲是解脫清淨,就不合道理。因為有染污心,不應該執著是清淨。

4.又,汝何所欲?諸得初靜慮,乃至具足住第四靜慮者,彼為已離一切貪欲?為未離耶?若言一切離者,但具足住乃至第四靜慮,不應道理。若言未離一切欲者,計為究竟解脫清淨,不應道理。
[解]又汝何所欲?放下欲界的欲,修學禪定,得到色界初禪、二禪、三禪,乃至非常圓滿成就第四靜慮的人。成就色界四禪的人,是不是也排遣對於三昧樂的染著心呢?為是沒有遠離愛著三昧樂的染污心呢?1)如果說遠離欲界欲的染著心,色界天上的三昧樂,他也沒有染著心。這樣說,沒有染著心,只是圓滿的安住在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這樣說是不合道理。因為,若離開欲界的欲,不染著欲界的欲,就不是欲界的人。若是不染著色界四靜慮的人,就不是色界天上的人,就超過去。現在說,離開染著四靜慮的心,還是住在色界天的四靜慮,是不合道理。2)若沒有離一切欲的話,執著安住在色界的四靜慮裏面,就是究竟圓滿的解脫清淨,不是自相矛盾嗎?是不合道理。

5.又,汝何所欲?為由內清淨故究竟清淨?為由外清淨故究竟清淨?若由內者,計於河中沐浴而得清淨,不應道理。若由外者,內具貪、瞋、癡等一切垢穢,但除外垢便計為淨,不應道理。
[解]又你歡喜什麼?為由內心清淨,才算是究竟清淨?只是外邊清淨,身體清淨就是究竟清淨?1)若是主張內心清淨才是清淨,執著到河裏面用水來沐浴身體清淨,算什麼清淨呢?是不合道理,還是不清淨。2)假設說:只要身體在水裏面沐浴得清淨,就是清淨,這樣說,內心裏面有貪心、有瞋心、有愚癡等,邪知邪見的一切垢穢。只是除掉身體上的垢,就執著是清淨,不合道理。

6.又,汝何所欲?為執受淨物故而得清淨?為執受不淨物故得清淨耶?若由執受淨物得清淨者,世間共見狗等不淨,而汝立計執受狗等得清淨者,不應道理。若由執受不淨物者,自體不淨而令他淨,不應道理。
[解]又汝何所欲?接受清淨的東西,就得到清淨?為領受不清淨的東西,而得清淨呢?1)若是認為接受清淨的東西,才得到身心清淨的話。世間上大家都是共同的看見,狗它們都不是清淨。而你成立的思想是執受狗等戒,是得清淨,是不應道理。2)若說是接受不清淨物,吃這些糞穢,本身就是不淨,執受這個不淨物能令清淨,那有這回事呢?不是越吃不淨物是越污穢嗎?那來的清淨呢?執著清淨,這太顛倒,不應道理。

7.又,汝何所欲?諸受狗等戒者,為行身等邪惡行故而得清淨?為行身等正妙行故得清淨耶?若由行邪惡行者,行邪惡行而計清淨,不應道理。若由正妙行者,持狗等戒,則為唐捐,而計於彼能得清淨,不應道理。如是離欲、不離欲故,內、外故,受淨、不淨故,邪行、正行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解]又汝何所欲?好多稟受他師父的教導,師父教他向狗學習,就持狗戒,向牛學習,向雞學習,那就是持狗戒、持牛戒、持雞戒這些事情。這樣子的話,你的目的希望成就清淨,最勝的清淨。要怎麼樣得到清淨呢?是向狗學習、向牛學習、向雞學習,做這種邪惡的行為而能得清淨?或者向人學習、向天學習、向這些聖人、賢聖人學習,這個正妙行而能得清淨呢?1)若由行邪惡行者,行邪惡行而計清淨,這不合道理。行邪惡行,怎麼能得清淨呢?2)若主張修學正妙行合乎道理的賢聖善人的德行才能得清淨。這樣說,持狗等戒,就白辛苦,不能得到清淨。而計於彼,能得清淨,這不應道理。像前面說,是離欲或者是不離欲故,或者是內清淨、外清淨故,或者受淨物、受不淨物故,或者邪行、正行故。用各式各樣的二門觀察,就知道你的思想是荒謬、是錯誤,不合道理。所以,你這個論法是不對的。

II.空見論
1.空見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廣說乃至世間無有真阿羅漢。
[解]什麼是空見論?就是譬如有一人,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什麼見呢?什麼論呢?沒有布施這件事。我所愛的人,我所供養的人,布施給他,我對他有所尊重、有所奉獻,但是沒有這件事。所愛養的人不在,已經死掉,但是我還祭祀他,這也是一種布施,沒有這件事。廣說乃至世間,無有真阿羅漢。

2.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又,依世間諸靜慮故,見世施主一期壽命恒行布施無有斷絕,從此命終生下賤家貧窮匱乏。彼作是思:定無施與、愛養、祠祀。復見有人一期壽中恒行妙行或行惡行,見彼命終墮於惡趣生諸那落迦;或往善趣,生於天上樂世界中。彼作是思: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亦無妙行、惡行二業果異熟。復見有一剎帝利種,命終之後,生婆羅門、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或婆羅門,命終之後生剎帝利、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吠舍、戍陀羅等亦復如是。彼作是思:定無此世剎帝利等,從彼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來;亦無彼世剎帝利等,從此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去。又,復觀見諸離欲者生於下地。
[解]問:什麼因緣,彼諸外道有這樣的見,有這樣的論呢?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
1)又,這個人已經成就世俗的諸靜慮,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是世間有漏禪。在禪定裏面,看見世間上有些有福德的人,肯布施,救濟貧窮,一期壽命,長時期的布施,沒有斷絕。這樣的布施,命終之後,應該是得大富貴,得大財富才對。結果不是,生在下賤家裏面,貧窮,沒有財富。他看見這樣的事實以後,內心裏面就想:我用財布施給一般的人我沒有功德,布施給我愛的人,於我有恩德的人,也是沒有功德。對於我所恭敬的人,於我有恩的人,死以後,我常常的祠祀他,也沒有功德。
2)他又看見一個人,在一個時期的壽命中,長時期的做善事、利益人的事情,彼此都是安樂、快樂的妙行。或者這個人,一期壽命,恒行惡行。這個人在靜慮裏面得天眼通,看見這件事,這個人恒行妙行,應該生天或者在人間,卻墮到三惡道,墮到地獄。或是那個人一期壽命做惡事,應該到三惡道,卻跑到善趣,生於天上快樂的世界裏面。看見這個事情以後,他心裏面就這麼想:決定沒有什麼善行和惡行的這種事情。沒有善惡的兩種業力,所得果報也沒有。
3)這個人在襌定裏面,得天眼通,看見有一個剎帝利種姓,這是統治階級的國王、大臣,死以後,生到婆羅門的種姓,婆羅門是讀書人、哲學家,有宗教信仰。還有的剎帝利種死掉以後,生到吠舍,就是做生意的人。還有的剎帝利種死掉以後,生到戍陀羅,就是耕田的農夫,或者奴隸。或是婆羅門,命終之後,生到剎帝利種、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吠舍、戍陀羅等死掉以後,生到剎帝利種,或者生到婆羅門中,和剎帝利一樣有這種情形。他內心裏面就想,決定沒有這些事。什麼事情呢?這一世的剎帝利等,是從彼世間的剎帝等種姓中來,不是。亦無彼世剎帝利等,從此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去,沒有。就是說剎帝利種不會永久是剎帝利,婆羅門也不會永久是婆羅門,吠舍、戍陀羅也都是這樣。所以他主張無此世間等。在禪定裏面得到的天眼通,又看見色界天上的事情。得到禪定沒有欲的人,死後,生到色界天或者無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的人死以後,又生到欲界,可能生到人間,也可能到三惡道,都是不決定。

3.又,見母命終已生而為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終為子,子還作父。彼見父母不決定已,作如是思:世間畢定無父、無母。或復見人身壞命終,或生無想,或生無色,或入涅槃,求彼生處不能得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化生眾生,以彼處所不可知故。或於自身起阿羅漢增上慢已,臨命終時遂見生相。彼作是念:世間必無真阿羅漢,如是廣說。
[解]4)又在色界的靜慮中,用天眼看見一件事,就是那個人的母親死以後,第二生就給他兒子作女兒。女兒死以後,第二生又給他作母親。那個人的父親死掉以後,就給他兒子作兒子,兒子死以後,他又作父親。看見父親、母親不決定作父親、母親,他心裏面就這麼想:世間上的事情,究竟來說沒有決定的父親和決定是母親。
5)或是還看見那個人身體壞,壽命結束,或者生到無想天,或者生到無色界天,或者入涅槃,這三類眾生。他看見那個人死,到那兒去呢?看不見。那個人死以後,若生無想天,他看不見。若生到無色界天,也看不見。或者入涅槃,也看不見。如果他到地獄,能看出來。或者生到色界天、欲界天,他能看見。若生到無想天,生到無想天、生到無色界天、入涅槃,他就看不見。他內心裏面就想:決定無有化生眾生,因為他所生的地方沒有辦法知道。
6)或者,他自己精進勇猛的用功,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就認為是得四果,得阿羅漢果,這樣的情形名為增上慢。不是阿羅漢認為是阿羅漢,等到壽命終了的時候,若是阿羅漢的色受想行識前一剎那滅,後一剎那就不生。可是他死的時候,前一剎那的五蘊壞,後一剎那的五蘊又生,又有中陰身出現。他又看見下一個生命開始的相貌。他心裏面就這樣想:世間決定沒有真實的阿羅漢,若有真阿羅漢我就是,怎麼我現在又有色受想行識呢?這個可見沒有真阿羅漢。如是廣說,在《大毗婆沙論》有說。

4.問:復何因緣,或有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答:以於如來所說甚深經中,相似甚深離言說法,不能如實正覺了故。又,於安立法相,不如正理而思惟故,起於空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諸法體相。
[解]問:又有什麼理由,或者有人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什麼見?什麼論呢?沒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識耳識乃至意識,一切法體相都是畢竟空,都是沒有。什麼原因他有這種看法呢?一切法都是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所以是畢竟空。在無自性這一方面來看,一切法是畢竟空,可是諸法還是因緣有。但是,若是搞錯的話,就不承認一切法是如幻有,而是根本沒有,叫做惡取空。
1)答:因為那個學者,對佛陀所宣說的甚深的修多羅中,相似的甚深離言說法。什麼是甚深離言說法?是一切聖人,是佛陀無分別智所證悟的第一義諦,甚深第一義諦是離言說相,是證法。什麼是相似的甚深離言說法呢?就是佛依據他覺悟的離言說法,安立種種名言宣說出來,這一部份的佛法,叫做相似甚深離言說法,就是佛陀所宣說的語言文字的佛法,這是教法。對這樣的甚深第一義諦的教法,不能夠真實,不能正確沒有錯誤的覺了明白。所以,就認為無有一切諸法體相。什麼是甚深?就是法性甚深,另一個是緣起甚深。而這裏說的是法性、真如是甚深的第一義諦,當然一切法是畢竟空。但是站在唯識的立場來說,遍計執是畢竟空,依他起還是有,若說連依他起都空,唯識的學者稱為惡取空。這裏就是呵斥不承認有如幻有的人說,不能如實覺了故,所以就有一切諸法體相都是空。
2)又於安立法相,用語言文字表示一切法的相狀、體性,就是相似甚深的離言說法,就是圓成實相、依他起相、遍計所執相,安立這個法相。不能夠契合佛所覺悟的正理而分別思惟,所以變成惡取空。那個學者內心想,一切法的體相決定是沒有。

5.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有生所受業及後所受業?為一切皆是生所受耶?若俱有者,汝先所說,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無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不應道理。若言無有後所受者,諸有造作淨與不淨種種行業;彼命終已,於彼生時,頓受一切淨與不淨業果異熟,不應道理。
[解]現在應該責問,汝何所欲?造罪業,或者是福業,要第二生才能得果報。有的業力,要第三生以後才能得果報。有沒有這種事?是有生受、後受的差別吧?還是一切皆是第二生受果報,沒有第三生受果報,是這樣?
1)假設認為這二種得果報的情況都是有,你以前主張,無有施與,做很多的功德,都沒有得果報。無有愛養,對我親愛的人,我恭敬的人,供養他們也沒有功德。無有祠祀,我過去的先人、親愛的人,常常的追悼他們,也沒有功德。無有妙行,無有惡行,沒有善行沒有善報,惡行也沒有惡報。妙行所感得的異熟果,惡行所得的異熟果也沒有。這個人從這個世界到那個世界。從人的世界到天的世界,從天的世界到人的世界,乃至從天的世界到地獄的世界,從地獄的世界到天的世界,這些事都沒有,就不合道理。不能說第二生沒得果報,表示那個功德白做,有可能是第三生受果報。
2)若是說,沒有第三生得果報這件事,很多人造清淨的善業,和不清淨的罪業,善業也是種種行業,罪業也是種種行業,造很多的善業、不善業。他現在的生命結束,於第二個生命現起的時候,完全一下子領受淨不淨業的果報,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不承認有施與,沒有愛養,沒有祠祀是不對。

6.又,汝何所欲?凡從彼胎藏及從彼種子而生者,彼等於此為是父母?為非父母耶?若言是父母者,汝言無父、無母,不應道理。若言彼非父母者,從彼胎藏及彼種子所生,而言非父、非母,不應道理。若時為父母,是時非男女;若時為男女,是時非父母。無不定過。
[解]又汝何所欲?凡從彼母親的胎藏及從父親的種子而生的人,那個有胎藏的人、有種子的人,是他的父親、母親呢?不是他父親、母親嗎?1)若言是父母者,汝言無父無母,不應道理。2)若言彼非父母者,從母親的胎藏生出來,她就是你的母親,你父親的種子,他就是你的父親。不承認是父親是母親,這是不合道理。3)若這個時候他是你的父親,她是你的母親。這個時候就不是你的兒,也不是你的女。若說是第二生為你兒、女,那個時候不是父親也不是母親,沒有不決定的過失。

7.又,汝何所欲?為有彼處受生眾生天眼不見?為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無有化生眾生,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是則撥無離想欲者、離色欲者、離三界欲者,不應道理。
[解]又汝何所欲?我問你:有沒有在那個地方得生命的人,天眼看不見那個人在那裏受生,有這種人?沒有這種人?1)若是有這樣的眾生,受生但是你看不見,你執著沒有化生的眾生,那不對。2)如果說沒有,天眼通看不見,就是沒有,若是這麼執著的話。你就是撥斥沒有離想之欲的人,就是無想定。因為,無想定的人他不高興想,在禪定裏面厭離想,訶斥想,就能把想滅掉,而入無想定。事實上,是有無想定這個人的,你若不承認,就是不符合事實。離色欲者,無色界天的人沒有色的欲,因為,在色界第四禪裏面破斥色,成功,就生到無色界天的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識無色定,識無色定,也是有這種人。你若不承認這件事實,是不對。離三界欲者,欲界的欲、色界的欲、無色界的欲,都能夠破除,得涅槃,就出離三界,是有這種聖人。你若不承認,就是不符事實,是不合道理。

8.又,汝何所欲?為有阿羅漢性而於彼起增上慢?為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世間必定無有真阿羅漢,不應道理。若言無者,若有發起不正思惟,顛倒自謂是阿羅漢,此乃應是真阿羅漢,亦不中理。
[解]又汝何所欲?為有阿羅漢的真實性,對於那個阿羅漢的真實性起增上慢?還是沒有阿羅漢的真實性而於彼起增上慢?1)如果說有這樣的阿羅漢,你說沒有,這是不符合事實。2)若是說世間上沒有真實的阿羅漢,但是,若有發起不正思惟,顛倒自謂是阿羅漢,就是增上慢的阿羅漢。若是有增上慢阿羅漢,就會有真實的阿羅漢,而你不承認有真實的阿羅漢,也是不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