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雜阿含503經


雜阿含50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尊者阿難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於一房共住。 時,尊者舍利弗於後夜時告尊者目揵連:「奇哉!尊者目揵連!汝於今夜住寂滅正受,我都不聞汝喘息之聲。」 尊者目揵連言:「此非寂滅正受,麁正受住耳,尊者舍利弗!我於今夜與世尊共語。」
  尊者舍利弗言: 「目揵連!世尊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去此極遠,云何共語?汝今在竹園,云何共語?汝以神通力至世尊所?為是世尊神通力來至汝所?」 尊者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 「我不以神通力詣世尊所,世尊不以神通力來至我所,然我於舍衛國王舍城中聞,世尊及我俱得天眼、天耳故,我能問世尊:『所謂慇懃精進,云何名為慇懃精進?』 世尊答我言:『目揵連!若此比丘晝則經行、若坐,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初夜若坐、經行,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於中夜時,出房外洗足,還入房右脅而臥,足足相累,係念明相,正念、正知,作起思惟,於後夜時,徐覺、徐起,若坐亦經行,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目揵連!是名比丘慇懃精進。』」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目揵連言: 「汝大目揵連真為大神通力、大功德力,安坐而坐,我亦大力,得與汝俱。 目揵連!譬如:大山,有人持一小石,投之大山,色味悉同,我亦如是,得與尊者大力、大德同座而坐。 譬如:世間鮮淨好物,人皆頂戴,如是,尊者目揵連大德、大力,諸梵行者皆應頂戴。 諸有得遇尊者目揵連,交遊往來,恭敬供養者,大得善利,我今亦得與尊者大目揵連交遊往來,亦得善利。」
  時,尊者大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 「我今得與大智、大德尊者舍利弗同座而坐,如以小石投之大山,得同其色,我亦如是,得與尊者大智舍利弗同座而坐,為第二伴。」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
1.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
復次,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者,云何初夜?云何後夜?云何覺寤瑜伽?云何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言初夜者,謂夜四分中過初一分是夜初分。言後夜者,謂夜四分中過後一分是夜後分。覺寤瑜伽者,謂如說言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於初夜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淨修心已,出住處外洗濯其足,還入住處,右脅而臥,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至夜後分,速疾覺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常勤修習覺寤瑜伽者,謂如有一世尊弟子,聽聞覺寤瑜伽法已,欲樂修學;便依如是覺寤瑜伽,作如是念我當成辦佛所聽許覺寤瑜伽,發生樂欲、精進、勤劬,超越、勇猛、勢力發起;勇悍、剛決、不可制伏;策勵其心、無間相續。
[]另外還有道理需要說,就是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這句話怎麼解釋呢?怎麼叫做初夜?後夜怎麼意思呢?云何覺寤瑜伽?云何常勤修習覺寤瑜伽?
1)什麼是初夜?一天二十四小時有晝、夜的不同,白天十二小時、夜間十二小時。夜間的十二小時分四個部份,就是三小時是一分。夜間分四分,前一分三個鐘頭,後一分也是三個鐘頭,中間的兩分就是六個鐘頭,叫做中夜。初夜,就是過初一分,過在這裡是至、到,就是到了初一分,就是夜初分,下午的六點到九點;從九點到三點這是夜的中分,從三點到六點,這是夜的後分。
2)什麼是後夜?就是夜的四分中,過後一分的時候是夜後分。
3)什麼是覺寤瑜伽?就是像《阿含經》裡面說,在白天的時候,經行和宴坐這兩個威儀,心裡面幹什麼?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在初夜分的時候用止觀的方法,來清淨你的心,不斷地這樣用功修行。初夜分過去的時候,就從住處出來到外邊,把足洗一洗,又回到住處,右脅在下臥在床上,左足放在右足的上面。睡眠的時候,安住在光明想,就是心裡面思惟光明的相貌,念光明想就叫做正念。如果失掉光明想,有其他的想法,就趕快地覺悟把心收回來,安住在光明想,這叫正知。前面是住光明想,還有第二個思惟起想,我什麼時候要起來。就是這樣地巧便的智慧,臥在床上。到夜的後分的時候,要趕快地醒覺過來,也還是經行或者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4)什麼是常勤修習覺寤瑜伽?就是有位修行人,是佛陀的弟子,皈依佛陀的人。聽聞佛陀開示覺寤的瑜伽,心裡歡喜這樣做,依教奉行。覺寤就是從睡眠裡面醒過來,醒過來以後就是修止觀叫做瑜伽。隨順佛陀的教導,心裡面這樣念:我應該照辦佛陀所容許的覺寤瑜伽的方法。對佛說的這個法門發出來歡喜心,願意這樣做。精進地、勤勞地修學聖道。超越凡夫境界,要勇猛地修學聖道,這都是屬於自己的願望。發這個願,按照佛陀的覺寤瑜伽的方法做,願就是有力量,有精進。這幾句話都是願,現在就是實際的行動,勇悍也就是實際上很勇猛的這樣做。什麼是剛決?就是想要得聖道,想要得涅槃,這是非常高尚的一種意願;自己雖然是生死凡夫,不輕視自己,相信我可以得無上菩提,我可以得聖道。有什麼困難不能障礙他,有什麼困難都是向前勇猛地精進修行,叫不可制伏。時常地鞭策自己,勉勵自己,不中斷、相續地努力地修行,就是有一些成就,不滿足,繼續向前進。

2.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此中,云何於晝日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言晝日者,謂從日出時、至日沒時。言經行者,謂於廣長稱其度量一地方所,若往、若來,相應身業。言宴坐者,謂如有一,或於大床、或小繩床、或草葉座、結加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所言障者,謂五種蓋。順障法者,謂能引蓋、隨順蓋法。云何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及以疑蓋。云何順障法?謂淨妙相,瞋恚相,黑闇相,親屬、國土、不死尋思,追憶昔時笑戲喜樂、承事,隨念及以三世或於三世非理法思。
[]怎麼樣地在白天的時候,經行又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1)什麼是晝日?就是從日出的時候,到日沒的時候。
2)什麼是經行?就是在廣度、長度,合乎他的心願,合適相稱這麼大的地方做經行處,就在這個地方所,或者從這邊往那邊,或者回來,是身體行動出來的一往一來。
3)什麼是宴坐?就是這個修行人,或者在大床,或者小的繩床,或草葉的座,結加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為何要結加趺坐?有五種好處,第一、這個威儀容易成就輕
安樂,也就是容易得定。第二、結加趺坐能夠坐很久,其他的威儀很容易疲倦。第三、結加趺坐是外道所沒有,唯獨佛法裡邊有。第四、結加趺坐特別地殊勝,別人看見生恭敬心。第五、結加趺坐,過去的佛、乃至現在的佛、未來的佛、一切佛的弟子,都是讚歎這個坐法,都是學習這個坐法。什麼是端身?就是你的心要求自己這個身體端直、端正,若這樣身體端正而坐,惛沈睡眠不來纏擾。什麼是正願?就是心裡面很誠實地,不是諂曲,不是欺騙人,真實是用功修行,不是只是虛有其表來騙人。什麼是背念?就是這樣端身正願之後,你的心裡邊不為外邊的色聲香味觸的境界的擾亂,能夠如理作意地修學止觀。背念,棄背違逆一切黑品,一切的虛妄分別的心都棄捨。
4)什麼是障?就是五種蓋,能障礙你修止觀,使令你不得聖道,所以叫做蓋。什麼是順障法?就是能夠引導五蓋、能隨順五蓋、幫助五蓋出現來障礙你不能用功。
5)怎麼叫做五蓋呢?就是貪欲蓋、瞋恚蓋、惛沈睡眠蓋、掉舉惡作蓋、及以疑蓋。在前面〈三摩呬多地〉講過。
6)怎麼叫做順障法呢?
a)淨妙相出現的時候,先有不如理作意,就取相、取隨好,貪欲心就來,這是順障法。
b)瞋恚的相,不高興的境界出現的時候,瞋恚心就來。
c)黑闇相,就是昏沈睡眠的順障法。
d)親屬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這是掉舉惡作的順障法。事情已經過去,但是現在再回想以前的事情,以前那些如意、彼此的笑、戲,還有這些喜樂的事情,照顧你的什麼事情。隨念昔時笑戲喜樂承事的事情。戲笑喜樂的事情就是掉舉的順障法。
e)及以三世或於三世非理法思,就是疑蓋的順障法。我於過去世為曾有耶?為曾無耶?我於未來世曾有?曾無?乃至現在種種這些疑惑的事情。或於過去、現在、未來,不合道理的分別心,或者不相信因果。

3.經行時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問:於經行時,從幾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從彼淨修其心?答:從惛沈睡眠蓋、及能引惛沈睡眠障法,淨修其心。為除彼故於光明想,善巧精懇、善取、善思、善了、善達。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或於屏處、或於露處往返經行,於經行時,隨緣一種淨妙境界,極善示現,勸導、讚勵、慶慰其心,謂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捨、或復念天。或於宣說惛沈、睡眠過患相應所有正法,於此法中為除彼故,以無量門訶責毀呰,惛沈、睡眠所有過失;以無量門稱揚讚歎,惛沈睡眠永斷功德。所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及以論議。為除彼故,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以大音聲,若讀、若誦,為他開示,思惟其義,稱量觀察。或觀方隅,或瞻星月諸宿道度,或以冷水洗灑面目。由是惛沈睡眠纏蓋,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問:在經行的地方,來往經行的時候,從幾個障來淨修其心,來解脫障礙?什麼方法來清淨自己的心呢?
1)答:從惛沈睡眠蓋這是一個障,還有一個就是能引導你惛沈睡眠障法,從這個蓋來清淨你的心。
2)這個修行人為了除滅惛沈睡眠蓋,心裡面思惟光明相的時候,能夠善巧,善巧就是智慧,用智慧取光明相,能夠很誠懇、很專心地這樣做,善取善思、善了善達,光明相就能破除惛沈睡眠蓋。什麼是光明?三摩呬多地說光明有三種:一、治闇的光明,就是太陽的光明,月亮、星辰、燈的光明,日、月、燈的光明能破除黑闇,這是治闇的光明。二、法光明,就是佛法,佛的法語、經論上的法語。聽聞經論上的法語,內心裡面專精思惟,然後在禪定裡面修止觀,就是聞思修,從聞思修得到的正念,聞思修是智慧,智慧和正念相應的時候,把光明顯現在心裡面,叫做法光明。三、依身光明,身體發出光明來,這是欲界天、色界天的眾生,他們的身體會發出光明。什麼是善巧?如理作意相應,如理作意就是智慧,智慧是特別好的東西,叫善巧。什麼是精懇?沒有錯誤、沒有顛倒,而且不間斷,很誠懇、很認真地修行。什麼是善取、善思?或者用太陽的光明,或者燈的光明,用念的力量,把光明顯現在心裡面,作心的所緣境,就是心裡面緣念光明,而且如理地思惟,數數地思惟、觀察,這樣光明相就不容易消失。什麼是善了、善達?依法光明了達諸法實相,就是靠佛菩薩的法語才能知道一切法是苦、空、無常、無我。
3)法光明和心在一起,同生住滅。及太陽的光明,或者燈的光明和心在一起。或者是在隱密的地方,或者在顯露的地方,往返經行,這樣就把惛沈睡破除。在屏處,或者是顯露的地方,經行的時候,隨自己的歡喜,願意取日月燈的光明,或是取佛法的法光明,就是四念處、三十七道品、諸法實相、經文都是光明,隨緣一種清淨微妙的境界,法義的通達很圓滿,能把它顯現在心裡面,叫做極善示現。又勸導、讚勵、慶慰自己的心,如何做?或是念佛的功德;或是念法有善說、現見、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這七樣的功德;或是念僧有戒、定、慧、有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或是念戒、或是念捨、或是念天,念天上的人,為什麼他們生天呢?前生有信、戒、聞、捨、慧,栽培這個善法,所以生到天上,而我現在也有信、戒、聞、捨、慧。
4)或者是對於佛所宣說的惛沈睡眠過患相應的所有正法,就是這一段經文是宣說惛沈睡眠蓋的過患的這樣正法,在這一段經文裡邊,為破除惛沈睡眠,佛以無量門,就是很多的立場,來訶斥、毀呰惛沈睡眠的過失,以無量門稱揚、讚歎惛沈睡眠永斷的功德。就是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身、方廣、希法,及以論義,就是十二分教,在十二分教關於這惛沈睡眠的過失,讚歎斷除惛沈睡眠的功德的這一段經文。這個修行人為破除惛沈睡眠的原因,於此十二分教的正法,聽別人講解,而自己把這個文背下來。因為自己惛沈,所以經行的時候或者坐在那裡,讀的時候要音聲大一點讀這一段文,然後把文句背起來,或是為別人講解這個道理。或是思惟說它的過患、說它的功德的這個道理。稱量觀察,不能自己虛妄分別,要如佛所說義的量觀察思惟。
5)或者是,離開靜坐的地方,出來看一看東南西北四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或是仰望看看星辰、看看月亮,星辰它的道路、它的度數。或者惛沈睡眠的時候,用冷水澆澆頭、洗洗面。由於這幾個方法,取光明相、聞思正法、觀方隅等三個方法,惛沈睡眠蓋,原來沒有生的就不會生,若已經生出就排遣出去。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從順障法使令心得清淨,不惛沈也不睡眠,就可以修止觀。

4.宴坐時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問:於宴坐時,從幾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從彼淨修其心?答:從四障法淨修其心,謂貪欲、瞋恚、掉舉、惡作、疑蓋及能引彼法,淨修其心。為令已生貪欲纏蓋,速除遣故;為令未生,極遠離故,結加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或觀青瘀、或觀膿爛、或觀變壞、或觀膨脹、或觀食噉、或觀血塗、或觀其骨、或觀其鎖、或觀骨鎖,或於隨一賢善定相,作意思惟。或於宣說貪欲過患相應正法,於此法中為斷貪欲;以無量門,訶責毀呰欲貪、欲愛、欲藏、欲護、欲著過失。以無量門,稱揚讚歎一切貪欲永斷功德,所謂契經、應頌、記別乃至廣說。為斷貪欲,於此正法聽聞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即於此法,如是宴坐、如理思惟。由是因緣貪欲纏蓋,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問:於宴坐的時候,從幾障法淨修其心?就是有幾種障礙你修行的法裏面,清淨、調適你的心。怎麼破除這個障礙?
1)答:靜坐時候有四種障礙,就破除這四種障礙來修止觀,就是貪欲、瞋恚、掉舉惡作、疑蓋這四種障礙。以及能引起這四種障礙的法,每一法有生起的因緣,就是從這個境界裏邊來清淨自己的心,用止觀來調。
2)這位修行人為了使令已經現前的貪欲煩惱的障礙,迅速地能夠破除。為了使令尚未生起的貪欲蓋不現前,就是遠離,令它永久也不現起,就叫作極遠離。在前方便中,先要結加趺坐,或者單加趺,或者雙加趺,端身正願,安住背念,或觀青瘀、或觀膿爛、或觀變壞、或觀膨脹、或觀食噉、或觀血塗、或觀其骨、或觀其鎖、或觀骨鎖,修這九想觀來破除貪欲蓋。或於隨哪一種賢善定相,作意思惟。什麼是賢善定?前面修不淨觀是在散亂心裏面修,現在這個時候已經奢摩他修成功,或者是在欲界定、或者是未到地定,在定裏邊有這樣的作意,能破除貪欲,所以這個定叫做賢善定。或者說貪欲煩惱裏邊這欲煩惱是很重,現在這個定裏邊,作意思惟不淨觀,能破除這個煩惱,就稱讚這個定叫做賢善定。
3)或者這位修行人,對於佛所宣說貪欲過患相應的法語,於這一部經或者這一品、這一段中,為了斷除貪欲的煩惱,以無量門訶責毀呰欲貪、欲愛、欲藏、欲護、欲著的過失。在這裡,欲貪、欲愛、欲藏、欲護、欲著,都是貪的不同的名字。什麼是貪?就是受用欲的喜樂特別地執著。什麼是藏?愛著自己的身體。什麼是護?愛著他人的身體。什麼是著?執著、愛著受用這個欲,其他的什麼都不顧慮。以無量門稱揚讚歎一切貪欲永斷功德。所謂契經、應頌、記別、乃至廣說,就是十二分教。
4)這位修行人為了斷除內心的貪欲煩惱,除了靜坐的時候修不淨觀之外,於佛所說的這一段正法要聽聞,自己若不懂要聽別人講解,要受持這一段經文,受持有溫習的意思,就是常常的讀誦。言善通利,這一段的經文句叫做言,能夠通利,特別熟悉。意善尋思,內心的意對這段經文裏面的義理,能善巧的思惟觀察。見善通達,對這個義如實覺了,特地別分明,通達它的道理。這個修行人,對於佛說的正法,關於破除貪欲的這一段文,靜坐的時候,依據經論上佛所開示的這樣思惟。所以,一方面讀誦佛說的這段法語,一方面靜坐思惟。
5)由於能夠靜坐,還能夠受持佛說的這一段正法,內心裏面的貪煩惱,若是沒有現起,就不再現起。若已經現起,就被止觀,和讀誦這段法語的力量破除。就是這樣的方法,從障法、順障法,清淨自己的心,也就是用止觀來破除。

於瞋恚蓋法有差別者,謂如是宴坐以慈俱心,無怨、無敵,無損、無惱,廣大無量,極善修習,普於一方,發起勝解具足安住。如是第二、如是第三、如是第四,上下傍布,普遍一切無邊世界,發起勝解具足安住。餘如前說。
[]1)因為這位修行人,有各式各樣的煩惱,如果瞋恚蓋特別重,如何對治?就是這樣在閑靜處,結加趺坐,這樣修止觀,怎麼樣修行呢?以慈俱心,慈是心所法和心王在一起。無怨無敵、無損無惱、廣大無量、極善修習,這樣來調心,就可以破除瞋。在一個廣大的地區裏面,普遍的發起慈心,來破除自己的瞋心。勝解,就是特別有力量的智慧。慈心,從經文上的理解、思惟,生起少分的慈心。但是不斷的思惟,不斷的修行,慈的力量就漸漸增長,就變成勝解,就是慈心很有力量,所以叫慈勝解。具足安住,當慈心很有力量的時候,就是慈的意念具足,就安住在慈上面,破除瞋心。
a)什麼是慈俱?就是當前就有利益對方的行動。
b)什麼是無怨?就是遠離想要傷害對方的思想。
c)什麼是無敵?就是遠離現前與對方的衝突,遠離這個乖諍的事情。離惡意樂,只是在心裏邊的事情,乖諍就從語言上表達出來叫乖諍,現在都遠離,叫無怨、無敵。
d)什麼是無惱害?就是遠離不饒益的事情,就是瞋心來的時候,有一些傷害對方的行動,現在沒有。
e)什麼是廣?就是所緣境非常的廣大,不只是一個人,廣大的地區對於所有的人,都有現前饒益的慈的觀想。
f)什麼是大?就是對於所緣境上這樣思惟,利益對方,對他有安樂的這種觀想,是最殊勝。利益是指未來說,安樂指現在說。現在能令他安樂,將來能使令他得到利益。
g)什麼是無量?就是將來得到的果報是無量無邊,像四個大河流,很多的水都匯合在這河裏面來。
h)什麼是善修習?就是極純熟,今天修、明天也修,時間很久,對於這件特別的純熟。
i)什麼是勝解遍滿?就是有力量的這個意樂勝解很普遍。
j)什麼是具足?就是現前饒益的這樣的止觀,修的很成功、很圓滿,並且清白,就是破除瞋心。
k)什麼是住?就是所修的現前饒益的這個止觀,白天也這樣修,夜間也這樣修,內心裏面都很專注不散亂。
2)前面是慈,同樣悲、喜、捨也是如此,上方和下方,四方、四隅,就是十方世界。普遍一切十方無邊的世界,發起這樣慈悲喜捨的勝解,圓滿的成就它。餘如前說,就是前面貪欲蓋作如是說:由是因緣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此瞋恚蓋理也應該這樣說。

於掉舉、惡作蓋法,有差別者,謂如是宴坐,令心內住,成辦一趣,得三摩地。餘如前說。
[]對於掉舉惡作蓋這個障礙法,它的破除的方法和其他的蓋不一樣。怎麼樣破除呢?就是要這樣靜坐,這樣修止觀,令心內住,成辦一趣,得三摩地。什麼是得心內住?就是九心住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和等持。成辦一趣,就是內心裏安住在一個境界不散亂,明靜而住得三摩地。這樣破除掉舉惡作蓋。其餘也是像前面說,由是因緣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於疑蓋法有差別者,謂如是宴坐,於過去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於未來世、於現在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我於過去為曾有耶?為曾無耶?我於過去為曾何有?云何曾有?我於未來為當何有?云何當有?我於現在為何所有?云何而有?今此有情從何而來?於此殞沒,當往何所?如是等不如正理作意思惟,應正遠離。如理思惟:去、來、今世,唯見有法,唯見有事,知有為有,知無為無,唯觀有因,唯觀有果,於實無事,不增不益;於實有事,不毀不謗。於其實有,了知實有,謂於無常、苦、空、無我一切法中,了知無常、苦、空、無我。以能如是如理思惟,便於佛所,無惑無疑,餘如前說。於法、於僧,於苦、於集,於滅、於道,於因及因所生諸法,無惑無疑。餘如前說。
[]1)這位修行人,對於佛法,心裏面有懷疑,這樣要怎麼破除呢?要這樣靜坐修止觀,對於內心裏面的疑惑也就是在過去、未來、現在上發起,現在破除這個疑惑,就這樣思惟:對於已經過去的這個事情,不要不如理作意思惟。於未來世、於現在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就是這樣破除自己的疑惑。。
a)有什麼疑惑呢?就是自己在思惟,說我在過去的時候,是曾經有我嗎?是過去的時候沒有我嗎?譬如說色受想行識是法,執著色受想行識裏面有個我。一個我、一個法。現在思惟我在過去有沒有?這是一個。我於過去為曾經有什麼?有色受想行識嗎?為什麼會有色受想行識呢?
b)我於將來還有什麼呢?為什麼將來會有呢?會有什麼呢?只是說法,而沒有說到我。
c)我於現在為何所有?云何而有?現今這個有我執我見的這個人,從什麼地方來?在這裏死掉以後將來到什麼地方呢?這一段都是他內心的懷疑,也就是不如正理的作意思惟。對於這些不合道理的作意思惟應正遠離,要把它排遣出去。
2)應該有如理的思惟,怎麼叫如理思惟呢?就是如理思惟過去、未來、現在世,唯見有法,只看見有因緣和合的緣起法,法通於有為也通於無為,就是不見有我可得,有為法是無我,無為法也是無我。唯見有事,思惟過去、未來、現在只有因果的事,只是有這麼多,其他的事情沒有。這就是正思惟。
a)怎麼叫作唯見有法呢?知有為有,知道有有為法、有無為法,這都是有。知無為無,只有有為法、無為法,另外沒有我、我所可得。
b)怎麼叫作唯見有事呢?唯觀有因,唯觀有果,只是觀察過去、未來、現在,只是有因和有果而已,這裏邊沒有作者,也沒有受者可得。
c)於實無事,對於作者和受者,是沒有這件事。不增不益,不要增加上去,若認為有
作者,就是增。認為有受者,那就是益。現在不執著有作者、有受者,叫做不增不益。
d)於實有事,對於有因有果,不謗毀它。若不承認有因就叫做毀,不承認有果就叫做謗。於實有事,都承認是有,不毀謗。
3)對於這因果的一切法是真實有,就了知是真實有,怎麼講呢?就是對於過去、現在、未來的這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苦所以是空,空故沒有我。了知它是無常,了知它是苦、空、無我。空和無我,有什麼差別呢?即色受想行識沒有我叫做空,離色受想行識之外也沒有我,叫做無我。這樣思惟觀察,便於佛那個境界,就沒有疑惑。於法、於僧、於苦、於集、於滅、於道、於因、及因所生諸法,這樣思惟觀察,就把疑惑破除,所以說無惑無疑。就像前面說,如是因緣,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a)對於佛是怎回事不明白、有疑惑,不了知佛法身的境界,認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是佛的相貌,就是於佛無智。佛的法身是離色受想行識,離一切相,這才是佛的法身。佛現出化身是有形相。遠離這樣的過失,就是無惑無疑。
b)什麼是於法無智?不知道佛法是善說、現見、無熱、應時,引導、近觀、智者內證。
c)什麼是於僧無智?不知道僧是因戒定慧這正行而得到解脫、解脫知見,就是聖僧。
d)什麼是於苦等無智?就是如同諸經所分別相,苦諦,苦、空、無常、無我。集諦,集、因、緣、生。滅諦,滅、盡、妙、離。道諦,道、如、行、出。
e)什麼是於因無智?無明為行的因,行為識的因,這些因性不了知。
f)什麼是於因所生無智?無明能生出行,行能生出識、名色、六入、觸、受,乃至愛、取、有、生、老、死,這些不了知。

又於瞋恚蓋應作是說,為斷瞋恚及瞋恚相,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乃至廣說。於掉舉、惡作蓋應作是說,為斷掉舉、惡作及順彼法,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乃至廣說。於其疑蓋應作是說,為斷疑蓋及順彼法,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乃至廣說。如是方便從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疑蓋及順彼法,淨修其心,是故說言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如是已說,由法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1)又於瞋恚蓋,應作是說,為斷瞋恚及瞋恚表現於外的相貌。為斷瞋恚,應該是瞋恚的種子,瞋恚相,就是瞋恚的現行。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乃至廣說,就是屬於
斷瞋恚、瞋恚相的正法,要聽聞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
2)於掉舉惡作蓋,應作是說,為斷掉舉惡作及順彼法,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乃至廣說。
3)於其疑蓋,應作是說:為斷疑蓋及順彼法,於此正法聽聞受持,乃至廣說。如是方便,從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疑蓋及順彼法,淨修其心。是故說言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如是已說由法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就是由學習佛法,有法的力量,能斷除自己的諸蓋。

5.自增上及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復有由自增上及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名為由自增上?謂如有一,於諸蓋中隨起一種,便自了知此非善法,於所生蓋不堅執著,速疾棄捨、擯遣、變吐。又能自觀此所生蓋甚可羞恥,令心染惱、令慧羸劣,是損害品。如是名為由自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云何名為由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謂如有一,於諸蓋中隨一已生、或將生時,便作是念:我若生起所未生蓋,當為大師之所訶責,亦為諸天、及諸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輕毀。彼由如是世增上故,未生諸蓋,能令不生;已生諸蓋,能速棄捨。如是名為由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1)還有由自增上,及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自增上和世增上,就是慚、愧,自己反省自己,還有貪欲、瞋恚、掉舉惡作、疑,有各式各樣的這些障,自己感覺到羞恥。所以要努力的修止觀,學習經論來破除我的障礙,這叫做自增上。就是自己自動的知道努力,要改變自己,叫做慚,就是自增上。世增上,就是其他的人知道我有這種過失會訶斥我,所以我也感覺到羞恥,應該努力的學習改善自己,叫做愧,就是世增上。或是我有些不對的地方,佛菩薩會悉知悉見,或者天龍八部也悉知悉見,這樣我感覺到很羞恥,要努力地修行來改善自己,這也是世增上。
2)云何名為由自增上?就是有一位修行人,對於自己心裏面有這麼多的障的時候,隨自己的因緣生起哪一種障,便自了知貪心起來,瞋心起來,散亂心、疑惑心,各式各樣,知道這不是好事情。對於生出來的貪欲蓋、瞋恚心的這種蓋障,不要執著,不要將這件事不放在心裏面,趕快的把自己的貪心、瞋心棄捨。擯遣,不要有這樣的活動。變吐,就是棄捨它的種子。又這位修行人,不須要別人訶斥我,自己就觀察自己,所生的這個蓋甚可羞恥,這個煩惱一現前,使令我心裏面不清淨,惱亂自己,使令我的智慧羸弱,沒有力量。生煩惱,就表示智慧沒有力量。這個煩惱是傷害我的這一類的東西。如是名為由自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如果自己有這種障,而不想辦法來調適它、來破除它,就是無慚愧。
3)怎麼叫做由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呢?就是有一位修行人,隨你的因緣,哪一個蓋生起,或將生的時候,心裏面就這樣想:我若生煩惱,當為佛所訶斥,亦為諸天及諸有智同梵行的人,依法訶斥我。那位修行人,由於佛菩薩、同梵行者的威力,這位修行人知道羞恥,修止觀,沒生的諸蓋叫它不要生,已生的諸蓋能迅速的把它棄捨。如是名為由世增上,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II.
1.右脅而臥
又為護持諸臥具故、順世儀故。盡夜初分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從順障法淨修心已,出住處外洗濯其足。洗濯足已,還入住處,如法寢臥,為令寢臥長養大種。得增長已,長益其身,轉有勢力,轉能隨順,無間常委善品加行。
[]1)又為了保護臥具,睡的床、褥子這些東西,隨順世間的威儀,要洗腳。因為這個修行人是赤足的在經行,足就有泥土,現在為了保護床具,隨順世間人情的道理,不違越世間的道理所有的軌則,所以要洗腳。
2)盡夜的初分,完全是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已,出住處外,洗濯其足。洗濯足完了的時候,回到住處來,如法的寢臥,就是右脅而臥,重累其足。睡覺、休息,能長養地水火風,使令它有力量。四大種增長,這個身體就得到好處,輾轉的有力量,輾轉的能夠隨順用功辦道,使令不間斷,常委就是不間斷的善品加行,可以修學止觀。

問:以何因緣右脅而臥?答:與師子王法相似故。問:何法相似?答:如師子王,一切獸中,勇悍堅猛,最為第一。比丘亦爾,於常修習覺寤瑜伽、發勤精進、勇悍堅猛、最為第一。由是因緣,與師子王臥法相似;非如其餘鬼臥、天臥、受欲者臥。由彼一切、嬾墮懈怠、下劣精進、勢力薄弱。又法應爾,如師子王右脅臥者;如是臥時、身無掉亂,念無忘失,睡不極重,不見惡夢。異此臥者,與是相違,當知具有一切過失。是故說言右脅而臥、重累其足。
[]1)問:以何因緣右脅而臥?答:右脅而臥和獅子王的法相似。
2)問:怎麼叫做和獅子王法相似呢?答:如獅子是獸中之王,在一切獸中是最勇猛,最強悍,在這麼多的獸裏面,是最第一。修行人也是這樣,於常修習覺寤瑜伽,發勤精進勇悍堅猛,最為第一,也是這樣子。由是因緣,與獅子也是這樣臥,所以這位修行人也這樣臥。不同於其他的鬼的臥,和天的臥,和受欲者的臥。鬼也好、天也好、受欲者也好,都是懶惰懈怠的人。就算是精進,是下劣的精進,用功修行的力量非常的薄弱,不是那麼強大。
3)又法應爾,如獅子王右脅臥者,這樣臥的時候,身體不會掉動,能保持住正念,雖然是睡而不是特別的重,不見惡夢。若不是右脅而臥的話,就是身有掉亂,念也會忘失,睡眠還是重,有惡夢,當知具有這麼多的過失。是故說言右脅而臥,重累其足。

2.住光明想巧便而臥
云何名為住光明想、巧便而臥?謂於光明想,善巧精懇,善取、善思,善了、善達。思惟諸天光明俱心,巧便而臥。由是因緣,雖復寢臥,心不惛闇。如是名為住光明想,巧便而臥。
[]云何名為住光明想巧便而臥?這個修行人睡覺的時候,心裏面要有光明想,要善巧的思惟光明想。精懇,就是不要有其他的顛倒思惟。以很多的光明相作所緣境,如理的思惟,叫作善取善思。善了善達,以法光明了達諸法。思惟諸天的的身體發出來光明,因為思惟他們的光明的關係,與彼同時活動的思想生起,這樣是一種智慧的睡眠的方法。由是因緣,雖復寢臥,心裏面不是暗。如是名為住光明想巧便而臥。

3.正念巧便而臥
云何正念巧便而臥?謂若諸法已聞、已思、已熟修習,體性是善,能引義利,由正念故乃至睡夢亦常隨轉。由正念故,於睡夢中亦常記憶,令彼法相分明現前,即於彼法,心多隨觀。由正念故,隨其所念,或善心眠、或無記心眠。是名正念巧便而臥。
[]云何正念巧便而臥?就是這位修行人對於佛的法語,學習法門,已經聽別人講過,以及自己內心思惟過,已經特別的純熟,就是修行的很純熟。這樣的聞思熟修,體性是能對治惡法,能引出來很多的功德。由於聞思熟修,有這樣的正念的力量,不要說是白天經行宴坐,乃至到睡夢的時候,所聞思熟修的這個法門都會隨心裏面轉。由正念故,於睡夢中亦常記憶,都不忘失。在作夢中這個法相會現前,是怎麼樣的修止,怎麼樣的修觀。多數依據佛說的法語觀察思惟。由於有這樣聞思熟修的正念,隨你所念的某一個善法而睡眠,或者是善心眠、或者是無記心眠。是名正念巧便而臥。

4.正知巧便而臥
云何正知巧便而臥?謂由正念而寢臥時,若有隨一煩惱現前,染惱其心。於此煩惱現生起時,能正覺了,令不堅著,速疾棄捨,既通達已,令心轉還。是名正知巧便而臥。
[]云何正知巧便而臥?就是由正念而寢臥時,若隨那一種煩惱,或者貪、或者瞋、或者是什麼煩惱現前的時候,這個煩惱染污你的心。於此煩惱現生起的時候,能立刻的知道我心裏面不對,能使令自己的智慧現前,不執著這個煩惱,很快的就把煩惱棄捨。既然知道心裏面有煩惱,就使令心轉變過來,恢復清淨。是名正知巧便而臥。

5.思惟起想巧便而臥
云何名為思惟起想巧便而臥?謂以精進策勵其心,然後寢臥。於寢臥時,時時覺寤,如林野鹿,不應一切縱放其心,隨順趣向,臨入睡眠。復作是念我今應於諸佛所許覺寤瑜伽,一切皆當具足成辦,為成辦故,應住精勤,最極濃厚加行欲樂。復作是念我今為修覺寤瑜伽,應正發起勤精進住,為欲修習諸善法故,應正翹勤,離諸嬾墮,起發具足。過今夜分至明清旦,倍增發起勤精進住,起發具足。
[]云何名為思惟起想巧便而臥?
1)就是這位修行人,連睡覺的時候,心裏面還要精進來勉勵自己,然後再睡下來,臥下來。於寢臥的時候,時時的覺寤,像樹林裏面鹿似的,時時警覺恐怕獅子來,睡眠的時候不應該萬緣都放下,若萬緣都放下,就隨順睡眠、趣向睡眠、臨入睡眠,而這個睡眠是很重睡眠,重睡眠有什麼不好呢?能使令心暗鈍,雖然是已經起來,好像還沒睡醒的樣子叫暗鈍。薄弱,就是用功的力量很少,不容易修止觀。懶惰懈怠,加強懶惰懈怠。無有堪能應時而起,沒有這種力量。因此,不應該這樣。在睡前的時候分三個階段,隨順,就是於初位。趣向,就是於中位。臨入,就是於後位。
2)臨睡覺的時候,自己要這樣念:我今應於諸佛所讚許的覺寤瑜伽,一切皆當具足成辦,為成辦佛說的覺寤瑜伽,應住精勤最極濃厚加行的欲樂,就是最極有力量的加行的欲樂,我有這樣的歡喜心,我要精進,不要懈怠。
3)復作是念:我修學佛所說的覺寤瑜伽,怎麼樣修法呢?不要貪著睡眠,要精進用功修行。為欲修習諸其他的一切善法故,應正翹勤,翹也就是發動。遠離一切的懶惰懈怠,發動自己修學善法,要具足這樣功德。過了現在的夜分以後,到明天清旦早晨的時候,要加倍的發動勤精進住,努力的修行。這樣就是發動自己精進勇猛的正念。

當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無重睡眠,於應起時,速疾能起,終不過時方乃覺寤。由第二思惟起想,能於諸佛共所聽許師子王臥,如法而臥,無增無減。由第三思惟起想,令善欲樂,常無懈廢,雖有失念而能後後展轉受學,令無斷絕。如是名為思惟起想巧便而臥。
[]1)當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無重睡眠,因為睡眠的時候,先思惟到時候要起來,就不會有重的睡眠。到應該起的時候會很快就會起來,不會懶在那裏還睡著,不會超過時間還沒有醒過來。
2)由第二思惟起想,能於諸佛共所聽許師子王臥,如法而臥,也不要過,也不要減少。
3)由第三思惟起想,令善欲樂常無懈廢。雖然有的時候會失掉正念,但是後後會展轉的受學佛所說的覺寤瑜伽,令無斷絕,還能轉變過來。如是名為思惟起想巧便而臥。

6.至夜後分,速疾覺寤
云何至夜後分,速疾覺寤,經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夜後分者,謂夜四分中,過後一分,名夜後分。彼由如是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臥,於夜中分,夜四分中,過於一分,正習睡眠,令於起時,身有堪能,應時而起,非為上品惛沈、睡眠纏所制伏,令將起時,闇鈍、薄弱、嬾墮、懈怠。由無如是闇鈍、薄弱、嬾墮、懈怠,暫作意時,無有艱難,速疾能起。從諸障法淨修心者,如前應知。
[]怎麼叫做到夜的後分要迅速地覺寤,醒過來,不要懶在那裡。醒過來做什麼呢?就是經行和宴坐,從順障法淨修其心。
1)什麼是夜後分?就是夜一共是分四分,四分裡面,前三分已經過去,到最後一分。
2)什麼是速疾覺寤?到時候就能很快醒覺過來,有什麼方法呢?那個修行人,由於這樣在開始睡眠的時候,心裡面安住在光明想裡面是一個方法,又有正念的方法,又有正知,又有思惟起想,一共是四個方法。巧便而臥,巧便就是智慧,這是一種智慧的睡眠的方法。
3)在夜的中分,夜一共是四分,夜的初分過去以後,中間的二分,叫作中分,正式就是睡眠休息。因為初開始睡眠的時候,住光明想,又有正念、正知、思惟起想,所以使令從床上起來的時候,你的體力有能力修止觀,就在這個時候就能起來。這個人的睡眠,不是上品的惛沈、睡眠,這裏的惛沈和睡眠有同等的意思,惛沈睡眠是一種煩惱,所以叫做纏。若是為上品的睡眠煩惱所制伏,就是睡的非常的重,心裏面不能自主。上品的睡眠有什麼現象呢?睡醒的時候,好像還沒睡醒似的叫闇鈍。薄弱,就是沒有力量修止觀。這個時候心裏面還是懶惰懈怠,還想睡。
4)由於這位修行人,能聽從、遵從佛陀的覺寤瑜伽的方法,所以睡眠沒有闇鈍、薄弱、懶惰、懈怠的這種情形。心裏面一開始很短少想起來,就是沒有困難很快地就起來。什麼是闇鈍?心不明利。什麼是薄弱?心不堅猛。什麼是懶惰?睡一會感覺到很快樂,仰著臥在那裏感覺到快樂,脅臥也是快樂。什麼是懈怠?他的心不能精進,不能發動勇猛心。從諸障法淨修心者,如前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