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

雜阿含922經


雜阿含922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有四種良馬:有良馬,駕以平乘,顧其鞭影馳駃,善能觀察御者形勢,遲速左右,隨御者心,是名,比丘!世間良馬第一之德。復次,比丘!世間良馬不能顧影而自驚察,然以鞭杖觸其毛尾,則能驚速,察御者心,遲速左右,是名世間第二良馬。復次,比丘!若世間良馬不能顧影、及觸皮毛能隨人心,而以鞭杖小侵皮肉,則能驚察,隨御者心,遲速左右,是名,比丘!第三良馬。復次,比丘!世間良馬不能顧其鞭影、及觸皮毛、小侵膚肉,乃以鐵錐刺身,徹膚傷骨,然後方驚,牽車著路,隨御者心,遲速左右,是名世間第四良馬。
  如是,於正法律有四種善男子,何等為四?謂:善男子聞他聚落有男子、女人疾病困苦……乃至死,聞已,能生恐怖,依正思惟,如彼良馬顧影則調,是名第一善男子於正法律能自調伏。復次,善男子不能聞他聚落若男、若女老、病、死苦能生怖畏,依正思惟;見他聚落若男、若女老、病、死苦,則生怖畏,依正思惟,如彼良馬觸其毛尾,能速調伏,隨御者心,是名第二善男子於正法律能自調伏。復次,善男子不能聞、見他聚落中男子、女人老、病、死苦生怖畏心、依正思惟,然見聚落、城邑有善知識及所親近老、病、死苦,則生怖畏,依正思惟,如彼良馬觸其膚肉,然後調伏,隨御者心,是名第三善男子於聖法律而自調伏。復次,善男子不能聞、見他聚落中男子、女人、及所親近老、病、死苦生怖畏心、依正思惟,然於自身老、病、死苦能生厭怖,依正思惟,如彼良馬侵肌徹骨,然後乃調,隨御者心,是名第四善男子於聖法律能自調伏。」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云何初修業者始修業時,於修作意如應安立,隨所安立正修行時,最初觸證於斷喜樂、心一境性?謂善通達修瑜伽師,最初於彼依瑜伽行初修業者,如是教誨:善來賢首!汝等今者應依三種取相因緣,或見、或聞、或心比度增上分別,取五種相。一、厭離相;二、欣樂相;三、過患相;四、光明相;五、了別事相。
[]怎麼叫做初修業的人,始修業的時候,對於修作意如應安立,隨所安立正修行時,最初觸證,於斷喜樂心一境性?怎麼能夠成就未到地定?善通達修止觀的這個人,對他的弟子應該怎麼樣教導呢?最初於彼依瑜伽行初修業者,對他這個弟子,應該這樣來教誨他。怎麼教誨?你到這裡來學習止觀太好了。賢首,賢中之首。汝等現在應以三種取相因緣,那三種呢?或者由見分別取五種相,或者由聞取五種相,或心比度,就是內心裡面起這樣觀察,這樣說:我也沒有見,也沒有聞,就是心裡面這樣比度,也就知道這樣分別。取五種相,要拿到這五種事情。那五種呢?一、厭離相。二、欣樂相。三、過患相。四、光明相。五、了別事相。

問:若依瑜伽行初修業者是其貪行,由不淨觀方可調伏。云何教彼取五種相?答:應如是教誨:善來賢首!汝等隨所依止彼彼聚落村邑而住於中,若聞所餘彼彼村邑聚落;或男、或女先受安樂,後遭苦厄。或彼男女,自遭重病,命終殞歿。或彼男女所有知識、親戚、眷屬,遭如是苦。或彼聚落村邑邊際喪失財寶,或是他來強敵所作;或火所燒;或水所漂;或由惡作而有喪失;或由不善修營事業而有喪失;或由不善處分事業而有喪失;或為非愛共財得便而有喪失;或由家火而有喪失。
[]問:假設根據瑜伽,就是止觀,修行的初修業的人,這個人的貪欲心是特別強,應該要假借不淨觀的方法才能夠調伏這個貪心。要怎麼樣教導他取擇五種相貌呢?
1)答:應如是教誨:善來賢首!隨你們依止的那個聚落,又一個聚落,在村邑中,就是住在那個村落、住在那個城市。若聞所餘彼彼村邑、聚落,或男或女,原來是身體健康,生活很安樂,後來突然間就有苦惱、有病痛,這是病衰損。
2)或者那個男,或者是那個女,遇見很嚴重的病就死掉。
3)或者那個男女所有的知識,就是他認識的人,這是一般的人。親戚,就是和他有親厚關係的人,是一個族姓裡邊的人,遇見這個病苦,或者是這個命終殞沒的事情,這是眷屬衰損。
4)或彼聚落村邑邊際喪失財寶,他的財寶失掉。為什麼財寶失掉呢?或者是另外別的人來,有強大力量的敵人給他搶去。或火所燒,或水所漂,失掉財富。或者是由於作種種有罪過的事情,失掉財寶。就是由過去所作的事情,這種事情是非福,不是有功德的事情;但是這個力量很大,就是引發出來這些有賊盜來搶你的財富,或者火所燒,或者水所漂這些事情。或者是這個人,不善於作種種事業,把財寶失掉。或者事業已經開辦,但是已經發生事情的時候不善於處理,失掉財富。或者是彼此間有怨恨的人,不懷好意和你共同管理財富,得到機會的時候,就把財富偷跑,這樣喪失。或由家火而有喪失,這是聞因緣這樣子。

若汝現見,非是傳聞。或即於此村邑聚落,非是所餘村邑聚落。或非是此村邑聚落,亦非他人,即汝自身先所觸證猛利樂受,後還退失,廣說如前。汝既如是聞已、見已,應當生起深心厭患,如是生死甚為重苦,所得自體極大艱辛,而於其中有如是等自他衰損差別可得。謂病衰損、壽命衰損、眷屬衰損、財寶衰損,病病法性,死死法性。
[]1)若是你所看見,非是傳來的聽人說,或即於此村邑聚落,不是別的村邑聚落,或非是此村邑聚落,不是別的人,是你自己自身。以前的時候你觸證,你能享受到猛利的樂受,後來忽然間又失掉,像前面這一段文裡面所說。
2)你既然這樣聞已和見已,得到這些消息,應該生起深深的厭患這些事情。在生死裡邊的人,有很大的痛苦,所得的生命是特別辛苦,就說這個人無始劫來,在人受種種苦,也可能到三惡道裡受種種苦,無量劫來受到人家的宰殺,流的血都過四大海,乃至到自身流血很多很多,乃至飲母親的乳也過四大海。得各式各樣的果報,受各式各樣的痛苦,太多,所以極深心厭患,應該這樣。
3)得到這個生命體的苦惱的境界,過去的事情是不知道,而於其中有如是等自衰損、他衰損的差別,現在是可以知道。就是有病的衰損、有壽命的衰損、有眷屬的衰損、有財寶的衰損;病,病的法性;死,死的法性。什麼意思?病和死現前,這叫病及死。現在也沒有病,也沒有死,將來一定會有病,一定會死掉的,名病法性,及死法性。我們得到這個身體,自然應該是這樣,不可能永久沒有病,永久也不死。

復有一類淨戒衰損、正見衰損。由是因緣,彼諸眾生,於現法中住諸苦惱,於當來世往諸惡趣。諸興盛者,雖現法中住諸安樂,於當來世往諸善趣,而是無常,於彼無常,現可證得。若有領受興盛事者,後時衰損定當現前;諸有領受衰損事者,後時興盛難可現前。諸興盛事,皆是難得、易失壞法。如是汝應深心厭患。極善作意,如理受持。
[]1)復有一類淨戒衰損、正見衰損。淨戒衰損,他破戒,淨戒沒有,這是一種衰損。正見衰損,戒沒有衰損,但是這人的思想不對,有邪知邪見。有的人正見沒有衰損,戒衰損;或者戒也衰損,見也衰損。由於病等的衰損,由於戒見衰損的因緣,這些眾生在現在的生命體裏面,就安住諸苦惱裏面,因為受到這樣的衰損,心情很苦惱。戒衰損、正見衰損,作很多惡事,當來跑到三惡道裡面受苦。
2)戒也沒有衰損,見也沒有衰損,財富也沒有損失,健康也沒有損失,這樣眾多的興盛,雖然在現在的生命體裏面,就安住諸安樂裏面,心情快樂。因為戒不衰損,所以有很多功德,沒有什麼過失,於當來世就不會到三惡道,往諸善趣,或者天上或者人間,在這裡享受五欲之樂。這有什麼不好呢?人間天上的這些五欲之樂不是永久為你享受,它是無常,會有變化。怎麼知道無常呢?現在就看出來,人世間也有很富貴的人,它都是無常;天上的人時間久一點,終究有一天也是死掉,應該可以知道。
3)若如意的事情很多,令他很感覺快樂,但是要知道後時衰損決定會出現,就是如意的事情會失掉。若是已經有衰損的事情出現,出現以後,又有興盛事情出現,這事是不容易。這些令人滿意的事情,身體的健康失掉,失掉再想健康還不容易。財富失掉,還想要有財富,不容易。這些都是不容易得到,而容易失掉。
4)像前面說的你應該深心厭患,對於興盛的事也好,衰損的事也好,都不是好事情,你應該厭離它。要特別努力觀察它,都是令我們苦惱的事情,衰損的事情令我們苦惱;興盛的事情也是令我們苦惱,就是壞苦。應該特別的觀察,要有這樣的認識,要合理的受持這件事,不能忘失。衰損的事情令人苦惱誰不知道呢?就是興盛的事情令人苦惱,你要特別知道。

如是處所,難可保信。我今於是生死流轉,未般涅槃,未解脫心,難可保信。如是衰損、興盛二法,勿現我前。勿彼因緣,令我墮在如是處所,生起猛利、剛強、辛楚、不適意苦。即由此事增上力故,我當至誠喜樂於斷,修不放逸。又我如是多安住故,當於無義能作邊際。如是汝應善極作意,如理受持。
[]1)在這個世間上無常的境界裡邊,很難令你決定相信,可以保證令你相信,沒有這回事情。如何說?我現在在生死裡流轉,我沒有入涅槃,沒能證悟不生不滅諸法寂滅相,那麼我的心就是沒得解脫。現在相信善惡果報,不敢做惡事,靠不住,過幾天不又相信,難可保信。有時候做善,有時候也會做惡。衰損的事情和興盛的這二種事,都是令人苦惱的,不要現在我前,不要跑到我頭上來。
2)不要那些衰損的因緣、興盛的因緣,墮在我這裡,令我墮在如是處所裡面,生起特別猛利、特別剛彊的辛楚,辛楚就是苦惱,不能順我意的這種苦惱。由於他人的衰損,或自家的衰損,從這個經驗上得到智慧的力量,我當至誠的、歡喜的斷煩惱,煩惱是眾苦之本,我要不放逸,努力的修止觀。
3)又我這樣安住於正知正見裡邊,修學止觀,就有可能對於無意義的事情做個邊際,到此為止,再不做這種無意義的事情。前面這一大段文,你應該特別的在心裡邊思惟觀察,思惟觀察得到智慧,就如理的受持不要失掉這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