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雜阿含1235經



雜阿含1235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忿諸國人,多所囚執:若剎利、若婆羅門、若鞞舍、若首陀羅、若旃陀羅,持戒、犯戒,在家、出家,悉皆被錄:或鏁、或杻械、或以繩縛。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聞波斯匿王多所攝錄,……乃至或鏁或縛。乞食畢,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眾多比丘入城乞食,聞波斯匿王多所收錄,……乃至鏁縛。」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非繩鏁杻械,名曰堅固縛,染污心顧念,錢財寶妻子,是縛長且固,雖緩難可脫。慧者不顧念,世間五欲樂,是則斷諸縛,安隱永超出。」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眾生尋思所鑽搖,猛利貪欲隨觀妙,倍增染愛而流轉,便能自為堅固縛。
1)今此頌中,云何尋思之所鑽搖?謂如有一,於先所得,先所受用,諸欲境界,不正作意,發生不善依於耽嗜諸惡尋思。
2a)云何猛利貪欲?謂如有一,於昔餘生修習貪欲,亦多修習。由是因緣令此生中,於先所得,先所受用諸欲境界,不正作意,而被貪欲散壞其心。
2b)云何隨觀淨妙?謂如有一,不善護身,不攝諸根,不住正念,遊行聚落,見甚少年可愛美色諸母邑已,便不如理取淨妙相,由此因緣,身心燒惱。
3)云何倍增染愛?謂由五種相貌,當知染愛增長,何等為五?謂如有一,雖於下劣諸欲境界,尚生猛利諸貪欲纏,耽著不捨,何況上妙。又以非法多分凶暴積集珍財,不以正法,亦常攝受增上眾具。又於輕賤無所用物,尚不欲捨,何況貴重;雖為追求少劣財物,尚行眾多身、語、意惡,何況多勝。又於受持少小妙行,其心尚無趣向愛樂,何況廣大。又於涅槃尚不樂聞,何況欲得。
4)云何堅固縛?謂由三種相,知堅固縛。一、堅牢故;二、苦所觸故;三、長時隨逐故。於現法中,由惡行根貪、瞋、癡故,知縛堅牢。於當來世,由生那落迦、傍生、鬼趣;知苦所觸,及長時隨逐。

眾生尋思所鑽搖,猛利貪欲隨觀妙,倍增染愛而流轉,便能自為堅固縛。
1)今此頌中,云何尋思之所鑽搖?謂如有一,於先所得,先所受用,諸欲境界,不正作意,發生不善依於耽嗜諸惡尋思。
[]今此頌中,什麼是眾生的心為尋思所動搖?尋思,就是欲尋思、恚尋思、害尋思,很多的分別心。譬如有一類人,對於以前所得到的欲,以前享受的很多色聲香味觸所歡喜的境界。所得,是屬於他,但是還沒有享受。享受的時候,叫做受用。不知道這是因緣生法,是無常、無我,是有過患,這是不正作意。因為不正作意,所以就發出無利益、無饒益,以愛著為基礎的種種惡尋思。對於自己、對於他人有傷害的分別心,就叫做尋思之所鑽搖,就是欲的尋思。

2a)云何猛利貪欲?謂如有一,於昔餘生修習貪欲,亦多修習。由是因緣令此生中,於先所得,先所受用諸欲境界,不正作意,而被貪欲散壞其心。
[]什麼是猛利貪欲?譬如有一類人,在過去多生中,曾經修習過貪欲,熏習過貪著五欲的事情,修習很多。由於過去熏習過很多的貪欲的事情,所以使令現在生中在先所得到的諸欲、先所受用的諸欲境界,和過去一樣,還是不能如理作意,被貪欲的煩惱,散亂、破壞清淨心,心老是為欲所繫縛,而不得清淨。

2b)云何隨觀淨妙?謂如有一,不善護身,不攝諸根,不住正念,遊行聚落,見甚少年可愛美色諸母邑已,便不如理取淨妙相,由此因緣,身心燒惱。
[]什麼是隨觀淨妙?譬如有一類人,不能保護身體,不能夠收攝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不安住在如理作意,所以內心向外攀緣,諸根也向外攀緣,在各地方遊行。看見很年輕、可愛、美妙色很多的女人之後,就不能如理作意,心裏面隨順自己的愛著心取著清淨、美妙的相貌。由於不能如理作意,身、心為愛煩惱所燃燒、苦惱,就像猛火在燃燒似。
《披尋記》六六五頁:不善護身等者:謂遊行時,不避惡象馬等而與俱行,乃至廣說履諸糞穢,是名不善護身。於不應觀所有眾色,不護根門,起惡尋思,是名不攝諸根。於所應觀所有眾色,不策觀察,起善尋思,是名不住正念。
[]不善護身等者:謂遊行的時候,不避惡象、惡馬、惡狗乃至土匪,同他同時在那裏在一起走。乃至廣說履諸糞穢,是名不善護身。對於不應該看的所有眾色,保護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令內心能夠如理作意,不起煩惱,積集善根。現在不能保護、放逸自己,起惡的尋思,是名不攝諸根。對於應觀察的所有眾色,不能夠鞭策自己觀察,應該觀察一切色法都是因緣所生,都是苦、空、無常、無我,但是他不能這樣觀察。若不能發動苦、空、無常、無我的善尋思,叫做不住正念,就是不如理作意。

3)云何倍增染愛?謂由五種相貌,當知染愛增長,何等為五?謂如有一,雖於下劣諸欲境界,尚生猛利諸貪欲纏,耽著不捨,何況上妙。又以非法多分凶暴積集珍財,不以正法,亦常攝受增上眾具。又於輕賤無所用物,尚不欲捨,何況貴重;雖為追求少劣財物,尚行眾多身、語、意惡,何況多勝。又於受持少小妙行,其心尚無趣向愛樂,何況廣大。又於涅槃尚不樂聞,何況欲得。
[]什麼是加倍的使令染愛心殊勝起來?由五種相貌,當知道染愛的增長。哪五種?一、譬如有一類人,雖於下劣諸欲境界,尚且能生起猛利諸貪欲纏,愛著下劣的諸欲境界而不肯棄捨,何況上妙的諸欲境界呢?二、又能夠以不合法的手段,多分是兇惡強暴的手段積集珍財。不能夠以合乎十善道、合乎因果的道理,常攝受品質特別好的一些器具。三、又於輕賤無所用的東西,尚且不願意布施給人,何況貴重的東西,更不願意布施給人。雖為追求少劣財物,尚行眾多身語意的惡行,何況又多、又殊勝的財物呢?四、又對於受持很少、很小的善行,他的內心裏面尚且沒有愛樂,不向於愛樂,何況廣大的妙行呢?更是沒有這種歡喜心。五、又對於佛教裏面,三乘聖人所得涅槃的境界,尚且都不歡喜聽聞,何況欲得?

4)云何堅固縛?謂由三種相,知堅固縛。一、堅牢故;二、苦所觸故;三、長時隨逐故。於現法中,由惡行根貪、瞋、癡故,知縛堅牢。於當來世,由生那落迦、傍生、鬼趣;知苦所觸,及長時隨逐。
[]什麼是堅固縛?由三種相,知堅固縛。哪三種?一、堅牢故,二、苦所觸故,三、長時隨逐故。什麼是堅牢?在現在的身口意中,由貪瞋癡發出來種種的惡行,貪瞋癡是惡行的根本,所以知道煩惱的繫縛是很難破壞,很堅固。什麼是苦所觸?在當來世,會到地獄、傍生、餓鬼的世界,生到三惡道。知道在這個苦惱的境界裏面生存,為苦所觸惱。現在還沒有到三惡道,但是現在造很多的罪業,就知道將來要到三惡道,所以叫知苦所觸。什麼是長時隨逐?業未得果報的時候,長時隨逐,終究有一天發生作用、令你苦惱。
《披尋記》六六五頁:由惡行根貪瞋癡故等著:貪瞋癡三,名不善根。此為因緣,起諸惡行,名惡行根。難可破壞,故名堅牢。當知此約煩惱名縛。
[]由惡行根貪瞋癡故等著:貪瞋癡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本。此為因緣,起諸惡行,名惡行根。難可破壞,故叫做堅牢。當知這個堅固縛指煩惱的繫縛,叫做堅固縛。
《披尋記》六六五頁:知苦所觸及長時隨逐者:當知此約業縛,名堅固縛。乃至先世所造一切惡不善業,未盡、未出故。

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謂略顯示依二失壞因,有二種失壞,何等名為二失壞因?謂不正思惟力,及因力。云何名為二種失壞?謂方求失壞,及受用失壞。
[]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簡略地、簡要地,顯示眾生依二失壞是有因,有二種失壞。什麼是二失壞因?就是不正思惟力及因力。什麼是二種失壞?就是方求失壞及受用失壞。

云何不正思惟力?謂隨念先所受用境界,因緣所生不正思惟。或邪分別現前境界,因緣所生不正思惟。或邪取相不正思惟。或即於彼若住、若行不正思惟。云何因力?謂於可愛境界宿習欲貪。
[]什麼是不正思惟力的力量,令人失壞呢?一、就是隨順過去受用的境界,內心憶念,在第六意識現出這個影像。現出來以後,就在這個境界上有種種的不正思惟。二、或是錯誤地分別現前境界,因緣所生不正思惟。前五根面對這些欲的境界,心裏面有不正思惟。三、或是錯誤地取相,不正思惟。四、或是即於彼所觀的淨妙境界,若停留在那裏,若經行的時候,內心憶念這些境界,而不正思惟。什麼是因力?就是對於可愛的境界,前多少生也是熏習過這種煩惱,叫做因力。假設前一生是在色界天、無色界天,今生來到欲界,欲煩惱輕。若是前生是在欲界,今生還是在欲界,煩惱就重。
《披尋記》六六六頁:云何不正思惟力等者:此中四種不正思惟,如次配前依耽嗜思,隨觀淨妙,倍增染愛應知。隨觀淨妙有二差別:謂不善護身等,及取淨妙相。由是成四不正思惟。言即於彼若住若行不正思惟者,謂於住時、行時諸所作業,不守正念,不住正知故。
[]云何不正思惟力等者:此中四種不正思惟,如次配前依耽嗜思,配對謂隨念先所受用境界,因緣所生不正思惟。隨觀淨妙,配對或邪分別現前境界,因緣所生不正思惟。倍增染愛,配對或邪取相不正思惟。或即於彼若住、若行不正思惟,配對隨觀淨妙。這一部分有二種差別,謂不善護身等,及取淨妙相這二種。不善護身就是行,取淨妙相就是住,是若住、若行不正思惟這二種,加起來就是成四種不正思惟。言即於彼若住、若行不正思惟者,謂於住時、行時諸所作業,不守正念,不住正知故。

云何方求失壞?謂如有一,成就二種失壞因故,以非正法,或以凶暴,追求積集所有邪財。云何受用失壞?謂如有一,於先所得順樂、順苦、順非苦樂諸境界中,或有於一生染生著,廣說乃至不知出離,而受用之。或有於一發生憎恚,憎恚所蔽。或有於一發生愚癡,愚癡所蔽。彼由如是貪染所蔽,乃至愚癡之所蔽故,行身、語、意種種惡行。為貪、瞋、癡三堅固縛之所纏縛,亦為那落迦、傍生、鬼等諸縛所縛。
[]什麼是方求失壞?譬如有一類人,成就二種失壞因,有不正思惟、因力,破壞自己的清淨心、失掉正念。因為這二種失壞因都成就的關係,以不合乎國家的法律、不合乎佛法因果的道理。或是以兇暴的方式追求、積集所有邪財,因為追求財的手段太惡劣,所以叫做邪財。得到財以後,還會造種種惡,所以叫做邪財。什麼是受用失壞?譬如有一類人,對於以前所得到的境界,隨順引發快樂的感覺、安樂的感覺。或是隨順引起苦惱的感覺。或是隨順生起非苦樂的感覺。對於這些順樂受的境界、順苦受、順非苦樂受的諸境界裏面。或者有人,於順生樂受的境界裏,生愛染心,生執著心而不肯棄捨。不知道樂受有過患,若愛著它,會有廣大的災難。乃至不知道從這個境界裏面解脫出來,就是不知道修戒定慧,而受用順生的樂受。或有一個眾生於所遭遇到的境界裏邊,生起很多的苦惱,發出憎恚的煩惱,這個心為憎恚所蒙蔽、所障礙。或有一個眾生順生非苦樂受的時候,不明白非苦樂受不是個好境界,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個愚癡心蒙蔽他,使令他不得解脫。彼眾生由於這樣的貪染所蔽、瞋染所蔽,乃至愚癡之所蔽,發出來身語意的種種惡行,這個眾生為煩惱所縛,為惡業所縛。亦為那落迦、傍生、鬼等諸縛所縛,這是果報的繫縛。
《披尋記》六六六頁:云何受用失壞等者:此中略有三種差別:生染生著等,謂於順樂諸境界中;發生憎恚等,謂於順苦諸境界中;發生愚癡等,謂於順非苦樂諸境界中。

又有差別,謂愛結所繫補特伽羅,略有七種雜染,當知皆是貪愛所作。謂隨念雜染、不自在雜染、境界雜染、熱惱雜染、善趣相應雜染、惡趣相應雜染、諸見雜染。
[]又有不同的解釋,謂愛結所繫的補特伽羅,略有七種的雜染不同。當知七種雜染實在都是貪愛心所造作的。哪七種?就是隨念雜染、不自在雜染、境界離染、熱惱雜染、善趣相應雜染、惡趣相應雜染、諸見雜染。

云何隨念雜染?謂如有一不正隨念,先所受用可愛境界,希望追求,令心散壞。
[]什麼是隨念雜染?譬如有一類人,以前受用過的境界,由於憶念顯現在心裏面的時候,不能如理作意。憶念過去受用的可愛境界,現在希望、追求,有這樣的妄念,使令內心散亂,失掉正念。

云何不自在雜染?謂如有一,宿世串習貪欲法故,今世貪欲為性猛利。雖復如理,於可愛境隨念作意,而有希望追求貪欲,散壞其心。彼由貪欲極猛利故,心不自在。
[]什麼是不自在雜染?譬如有一類人,過去生中不間斷的熏習貪欲法的關係,今世貪欲心就特別的猛利,特別的重。雖然知道應該如理作意,也這樣作,對於可愛的境界還是隨念作意,而有希望追求貪欲。因為內心的力量薄弱,回轉不過來,還是繼續的希望追求貪欲,散壞他的清淨心,這叫做不自在。表示這個人有一點正念,但正念力量小,所以作不得主。這個人由於貪欲心特別厲害,那一點的如理作意力量小,所以不能夠決定。

云何境界雜染?謂如有一,遊城邑等,現前會遇容色端嚴可愛境界。由彼境界極端嚴故,隨美妙相心識纏綿,因此發生悕望追求種種貪愛。
[]什麼是境界雜染?譬如有一類人,遊於各城邑等,現前會遇、遭遇到容色端嚴可愛的境界。由彼境界極端嚴的緣故,美妙相現在內心,貪欲心現前,繫縛他的心,沒辨法解脫。美妙相並不繫縛人,是愛著美妙相的煩惱繫縛他。所以,內心有二個相貌:一個是美妙相,是由意念現出來。第二個就是愛煩惱繫縛其心。因此發生希望追求種種的貪愛心。這裡是境界特別殊勝,心裏面不能自在。
云何熱惱雜染?謂如有一,由是三種能長貪愛諸雜染故,令己貪愛展轉增盛,追戀過去已受用境,希求未來當受用境,耽著現在正受用境,乃令身心周遍熱惱。
[]什麼是熱惱雜染?譬如有一類人,由這三種,隨念雜染、不自在雜染、境界雜染,能增長這個人的貪愛心,由貪愛心現出來很多的污染,使令自己的貪愛心展轉的增長、熾盛起來。回頭愛戀過去已受用的境界,希求未來當受用的境界,耽著現在正受用的境界,乃令身心周遍熱惱。
云何善趣相應雜染?謂即由彼貪愛集諦增上力故,行身、語、意種種妙行,得生善趣,或天、或人。彼於樂受,耽著不捨,醉悶而住,專行放逸。
[]什麼是善趣相應雜染?就是由這個補特伽羅的貪愛心,貪愛就是集諦,貪愛心的強大的力量故,能夠創造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生到好的地方,或者生到天上、或者是人間。得到果報之後,人間的富貴、天上的境界都是樂受,他愛著這些境界而不肯棄捨。愛煩惱和愛著的境界,令他迷迷糊糊在那裏生活,只能行放逸的事情。
云何惡趣相應雜染?謂即由彼貪愛集諦增上力故,行身、語、意種種惡行,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那落迦等。於彼生已,便為種種極重憂苦,惡心、憤心之所擾惱。
[]什麼是惡趣相應雜染?就是由這個補特伽羅的貪愛心,貪愛就是集諦,貪愛心的強大的力量故,能夠創造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現在的果報壞了,壽命結束以後,所作的業力使令他墮落到三惡道受苦,生於地獄、餓鬼、畜生。生到三惡道以後,就有種種極重大的憂苦,有苦的時候,內心受不了就生惡心、生憤恨,擾亂他的身口意,使令他苦惱。
云何諸見雜染?謂即由彼貪愛集諦增上力故,會遇惡友,說顛倒法,為令雜染得解脫故。彼雖希求雜染解脫,由遇如是倒說法故,不證解脫。於六十二諸見趣中,隨令一種邪見增長,於諸緣起法,愚癡增上故。彼由如是見結所繫,於五趣等生死大海,不得解脫。
[]什麼是諸見雜染?就是由這個補特伽羅的貪愛心,貪愛就是集諦,貪愛心的強大的力量故,容易遇到惡知識,為他說不合乎因果的道理,說這些顛倒法,內心認為這些是能夠於雜染得解脫。這是在製造雜染,製造苦惱,不能得解脫,但是他說這個能得解脫。那個人雖然也希求從雜染、苦惱裏解脫出來。由於遇到惡知識,顛倒說法的緣故,他說出的事情是不能證解脫,反而令苦繼續。一切外道的邪知邪見,總計起來有六十二種,隨你有一種邪知邪見,認為這是一個妙法,使令邪知邪見的力量繼續的增長。若有外道的邪知邪見,對於緣起的道理,沒有辨法明白。所以,他邪知邪見的力量更強大起來。那個人由於這樣的六十二種邪知邪見,就在生死的流轉,不能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