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雜阿含94經


雜阿含9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年少婆羅門,名僧迦羅,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曇!不善男子云何可知?」 佛告婆羅門:「譬猶如月。」 婆羅門復問:「善男子云何可知?」 佛告婆羅門:「譬猶如月。」
  婆羅門白佛:「云何不善男子如月?」 佛告婆羅門: 「如月黑分,光明亦失,色亦失,所係亦失,日夜消減,乃至不現,如是,有人於如來所得信寂心,受持淨戒,善學多聞,損己布施,正見真實;於如來所淨信、持戒、惠施、多聞、正見真實已,然後退失:於戒、聞、施、正見悉皆忘失,日夜消減,乃至須臾,一切忘失。 復次,婆羅門!若善男子不習近善知識,不數聞法,不正思惟,身行惡行,口行惡行,意行惡行;行惡因緣故,身壞命終墮惡趣泥梨中,如是,婆羅門!不善男子其譬如月。」
  婆羅門白佛:「云何善男子其譬如月?」 佛告婆羅門: 「譬如:明月淨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淨,如是,善男子於如來法律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子譬如月。」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譬如月無垢,周行於虛空,一切小星中,其光最盛明。
   淨信亦如是,戒聞離慳施,於諸慳世間,其施特明顯。」
  佛說此經已,僧迦羅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
當隨月喻往施主家,盪滌身心,安住慚愧,遠離憍傲,不自高舉,不輕蔑他,如自獲得所有利養心生喜悅,如是於他所得利養心亦喜悅。
[]這個比丘應該隨順佛的法語裡面月的譬喻,這樣修行。什麼是盪滌身心?前往施主家的時候,行住坐臥要有威儀,不能夠放肆,所有的軌則圓滿,不是希求人家的利養,不是希望人家的恭敬。安住在慚愧中,遠離憍傲的心。自己就是有多少成就,不要高慢。別人怎麼樣,不要輕視別人。就像自己從施主家得到利養,心裡面也會歡喜;就是別的人也在這個施主這裡得到利養,心裡也歡喜,不要嫉妒。

又應如是自持其心往施主家:豈有出家往詣他所,要望他施非不惠施,要望他敬非不恭敬,要多非少,要妙非麤,要當速疾而非遲緩?應作是心往施主家:設不惠施,終不於彼,起怨害心及瞋恚心而相嫌恨。勿我由此,起怨害心及瞋恚心增上緣力,身壞已後生諸惡趣多受困厄。設不恭敬而非恭敬,設少非多,設麤非妙,設復遲緩而非速疾,亦不於彼,起怨害心及瞋恚心而相嫌恨,如前廣說。
[]又這位比丘到施主家的時候,要這樣攝持自己的心,到施主家的時候,要約束自己這一念心。怎麼樣約束法呢?
a)豈有出家以後,到施主家的時候,我一定希望那個施主要布施我,不可以不布施,怎麼可以有這種想法呢?我出家以後,人家一定要對我恭敬,不可以不恭敬,怎麼可以有這種想法呢?一定要多多的布施給我,不可以少,怎麼可以有這種想法呢?他要布施我一定都是精妙,不可以有粗劣的東西。要當疾速而不可以遲緩,怎麼可以這樣想呢?
b)這個比丘到施主家,心裡面應該這樣往施主家。我有所求,他不能滿我願,他不布施我,我對他不要有怨害心及瞋恚心,嫌恨這個施主。我不要因為我起怨恨、傷害的心,及瞋恚心,因為有這個惡心的力量,身體死掉以後,生諸惡趣多受很多的苦惱。設若他不恭敬,而不是恭敬我。布施我的東西少而不是多,布施我的東西是麤劣的而不是精妙,設復是遲緩的,而非速疾。亦不於彼起怨害心及瞋恚心,而相嫌恨,如前廣說,我不要因此而跑到三惡道。

又我應依所食段食,發起如是如是正行,及於其量如實了達。謂我命根由此不滅。又於此食不苦耽著,纔能隨順攝受梵行。如是我今住沙門性,住出家性,受用飲食,如法清淨,遠離眾罪。由是諸相,以正思擇食於所食。
[]又,這個比丘自己觀察自己,我應該依所食的段食,發起像前面所說,由聞思修所得來的正念,來保護自己身口意的清淨,修學戒定慧,及於其量如實了達。什麼是及於其量如實了達?謂我的命根,就是我的生理組織和心理聯合在一起而不分離的力量,由於段食的力量使令他沒有結束,使令命根繼續存在。又,對於施主所布施的飲食,不要苦苦地執著、愛著,這樣才能隨順攝受梵行,剛剛能夠使令我修梵行,就滿足,不要要求太多。這樣我現在的身口意安住在八聖道上面,安住在出家的清淨沒有一切煩惱的境界裡邊,這樣受用施主所布施的段食,使令身體能安住支持可以修學聖道,這樣子就符合佛陀所說的法語,使令三業清淨,遠離一切的過失。由於這樣前面說這麼多的相貌,再正確地思擇食於所食,就能沒有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