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禪林寶訓047.誨人以利生為要,不可獨善己也

047.誨人以利生為要,不可獨善己也

晦堂不赴溈山請。延平陳瑩中移書勉之曰:古人住持無職事,選有德者居之。當是任者,必將以斯道覺斯民,終不以勢位聲利為之變。今學者大道未明各趨異學,流入名相,遂為聲色所動。賢、不肖雜糅不可別白。正宜老成者惻隱存心之時,以道自任,障回百川固無難矣。若夫退求靜謐,務在安逸,此獨善其身者所好,非叢林所以望公者(出靈源拾遺)


晦堂不赴溈山請。延平陳瑩中移書勉之曰:古人住持無職事,選有德者居之。當是任者,必將以斯道覺斯民,終不以勢位聲利為之變。

《禪林寶訓筆說》:延平縣名。陳子翁名瓘字瑩中,又號華嚴居士,沙縣人。宋徽宗時登進士,初任延平,後為丞相。留心空宗,未詳得法者。移,延也。勉,勸也。謂延書相勸也。此節明古人鄭重。云古來做住持,原無職位,要選有德者居其任。居斯任者,必將以我所證之道,覺我所化之人。所謂唯有此事,更無他事。縱有權勢、高位、聲名、利養,皆不能為之改變也。


今學者大道未明各趨異學,流入名相,遂為聲色所動。賢、不肖雜糅不可別白。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明今時溷亂。今之學者,大道不自究明,只顧各人趨向異學。此乃棄本逐末,日久月深,不覺流入名言教相之中。自己無主宰,遂為聲色所動,賢與不肖溷雜糅亂于其間,不可別白也。


正宜老成者惻隱存心之時,以道自任,障回百川固無難矣。若夫退求靜謐,務在安逸,此獨善其身者所好,非叢林所以望公者(出靈源拾遺)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方是勸勉行道。言今此之際,正要有道德老成之師,以慈悲惻隱之心,而行教化。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惻者,傷之切。隱者,痛之深。善知識本以行道為己任,自能挽頹風於末世。迴既倒之狂瀾,固無難矣。謂百川皆從下流,有力者遮之,使倒流也。韓文公進學解云: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謂入廛垂手,接物利生也。若夫退隱窮谷,求寂靜寧謐,不過時中得些安閒逸樂,此乃獨善一身者之所好。今叢林所望者,唯公而已,何得退藏以自安耶?

古人惟恐出,今人惟恐不出。即此便見人品之高下,古今之差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