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教住持所求惟善,矜細行以全大德也
圓悟曰: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涓涓不遏終變桑田,炎炎靡除卒燎原野。流煽既盛禍災已成,雖欲救之固無及矣。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與佛智書)。
圓悟曰: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言所求惟善。分別是非曰智,妙眾理而宰萬物也。謂作住持人當以眾人之智為我智,當以眾人之心為我心,常當審思。恐有一人不能盡之以情,恐有一事不能通之以理。孜孜,猶切切也。訪賢納諫,惟善是我所當求也。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論理之所在。凡所作為之事,但問道理之當不當,勿論所作之事大與小也。若此一事與理相當,利益叢林,成就大眾,縱奢費極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不當道理,雖用度些小,而除之何害?設謂些小之用,不除可也。抑知小者大之漸進,微者著之萌芽。故賢達之士慎行于初,至聖之人戒謹于微也。
涓涓不遏終變桑田,炎炎靡除卒燎原野。流煽既盛禍災已成,雖欲救之固無及矣。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與佛智書)。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方借事以明。涓涓,猶滴滴也。如治水者,于一滴之初而不止遏,終久成流,必變更夫桑田矣。炎炎,星火也。又如火于一星之初而不除滅,及其熾然,卒必燎於原野矣。至於水流火煽之際,勢已盛矣,而禍災亦已成矣。雖欲救之,固無能及矣。古云:若不矜持其細行,終有累失於大德。正如此言之謂也。
書云:烏乎夙夜罔或不謹。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註曰:或,猶言萬一也。呂氏曰:此是勤德工夫。或之一字,最有意味。一暫止息,則非勤德也。矜者,持也。細行者,小事也。
△此章重在惟善是求,與不矜細行上留意,沉玩之其義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