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禪林寶訓107.教住持要行解相應,無沾沾於聲利也

107.教住持要行解相應,無沾沾於聲利也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未見有身正而叢林不治者。所謂觀德人之容,使人之意消,誠實在茲(記聞)


靈源道學行義純誠厚德,有古人之風。安重寡言,尤為士大夫尊敬。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述露源生平行實。謂師所證之道,所操之學,所行之義,一味真純誠實,不雜、不妄。其德至厚,真有上古風規。尋常起居之間,安重寡言,更為士大夫之所尊敬。


嘗曰:眾人之所忽,聖人之所謹。況為叢林主助宣佛化,非行解相應詎可為之!要在時時檢責,勿使聲名利養有萌於心。儻法令有所未孚,衲子有所未服,當退思修德以待方來,未見有身正而叢林不治者。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復明師教行解相應。師每向人曰:大凡眾人放心縱意忽略之處,卻是聖人至謹至慎之地。況為一叢林主人,元是助宣佛化。若不是行解相應,豈敢輕易為之。要在時時自加檢責,切不可使聲名利養有萌動于心。如此細心守持,猶或所行之法令人有所未孚。孚,信也。衲子有所未服,自當退思深修道德,不可抑人從己,以待將來自有從化之時也。未見有身正,而叢林不治者。


所謂觀德人之容,使人之意消,誠實在茲(記聞)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引德人以証實。所謂觀有德之人的容貌,使人心下染惡冰消者無他,其誠實在德而已。

田子方名無擇,答魏文候曰:吾師東郭順子。候曰:子何故未嘗稱之?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出莊子外篇。

能時時檢責,便是最上品人。人不從,當責己,真妙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