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禪林寶訓.014.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014.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

大覺曰: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辨。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用是觀之,尤宜謹畏(九峯集)


大覺曰:前輩有聰明之資,無安危之慮,如石門聰棲賢舜二人者,可為戒矣。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教安危須謹。

襄州石門寺蘊聰禪師,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住石門日,甞好積古人墨蹟。太守入寺見之,去後使借三次,師不允。太守怒使擎師重責。師既歸,眾僧迎於道側,首座趨前問訊曰:太守無故屈辱和尚。師以手指地曰:平地起骨堆。隨手湧一堆高三尺,太守聞知,令人削去三次,復湧如初。太守懼之,朝夕不悅,不月內全家喪于襄州。

南康雲居曉舜禪師,字老夫,瑞州胡氏子,嗣洞山聰禪師,青原下十世。住廬山棲賢寺,寺後多大樹,太守入山見之,意欲伐起公所,師弗之。後被人挾讐,乘隙訐告。太守捉師苦責,令還俗,民其衣。大覺昔曾入舜之室,故往京都訪之。大覺讓舜正寢,璉居側室。仁宗數詔入內問道,竟不言舜事。偶一日聖旨勅淨因飰僧,見大覺侍舜甚恭,歸奏帝召見之。乃歎曰:道韻奇偉,真山林達士。遂於扇書曰:免咎為僧,復住棲賢,更賜紫衣金鉢,遣使送歸。舜罷棲賢日,有二力士舁轎至羅漢寺前。二人相謂曰:今不是我院長老,不須遠送,棄轎而回。舜既再來,令人安撫曰:你當時做得是,但安心不必疑懼。入院上堂曰:無端被譖枉遭迍,半載有餘作俗人。今日再歸三峽寺,幾多歡喜幾多瞋。今大覺舉謂前輩有聰明之資。耳利為聰,眼利為明,無安不忘危之慮。如石門以不自防忍,而罹襄州之辱。棲賢以不自調攝,而有南康之追。二師豈不是天資粹美之人,且有斯失,誠可以為後人之戒。


然則人生定業,固難明辨,細詳其原,安得不知其為忽慢不思之過歟!故曰:禍患藏於隱微,發於人之所忽。用是觀之,尤宜謹畏(九峯集)

《禪林寶訓筆說》:此節教須當覺察。然則人生固有定不可迯之夙業,本難明辯。細詳審其根原,豈得不是忽意怠慢不思不察之過歟?歟,疑辭,謙退而未敢決也。故曰:人之禍害憂患,藏于幽隱微細之間。何以發之?發于人之一時忽略而不謹也。以二師觀之,愈宜敬謹,而畏懼之也。尤,愈也。

忽、慢二字,各有其失。忽失于心不細,慢失於心不恭。處世行事,不可不時時戒畏之也。